STEM教育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培養更多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近年來,STE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特別是在較為發達的地區,已經形成一股熱潮。

STE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 ,STEM教育源於美國,是被美國納入競爭力計劃、創新戰略的“新生事物”。作為跨學科綜合教育的有效形態,其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國廣泛認知,而具備STEM素養的人才培養,也逐漸成為各個國家比拼國家競爭力的衡量標準之一。但什麼是真正的STEM教育?STEM教育,是指向少數精英學生的社團,還是開發成普適化的課程?如何才能通過普適化的STEM教育,讓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更多青少年身上落地……作為一家綜合型的教育機構,優成長教育在發展成長中雖步履維艱,但創始人章煒女士心裡卻有一個這樣的夢——發揮STEM教育本土化得企業責任:培養更多中國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探索STEM教育普適化的初心

“什麼是真正的STEM教育?STEM教育應該是普適還應該適合少數群體?是因為STEM源於美國,我們就認為他好嗎?STEM教育的真正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麼?如何通過STEM教育,讓更多的中國學生提升核心素養……”這些問題從創業之初就在章煒的腦海中,從未消失過。

STEM教育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培養更多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創始人章煒

北京優成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為學校提供國際領先STEM教育資訊、課程資源和教學解決方案的綜合型教育機構。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主要探索本土化STEM綜合教學解決方案設計服務(包括軟硬件環境建設、師資培訓和課程資源輸出一體化服務)、國際原版圖書館建設(國際原版圖書閱讀計劃),旨在通過兩塊業務的有機融合,在中國真正形成具有本土化意義的,普適型、知識體系型STEM-STEAM-STREAM教育模式。

談及為什麼要做STEM時,章煒說:“一開始決定做STEM,僅僅因為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瞭解STEM教育之後,我覺得,如果我的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教育,該有多好啊!如果能讓多一個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讓多一個孩子受益,該有多好啊!”就是這個想法,讓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正是因為“對孩子的愛”,決定了優成長教育對於“品質、責任與愛”的執著追求。

章煒認為,STEM教育源於美國,“移植”到中國本土,不應該完全照搬照抄,而應理性地接納其好的理念和方法。因為兩國的國情存在差異,通過STEM教育所要實現的教育目標也不盡相同。中國並不缺乏理工科素養的人,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創新思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質疑反思能力,以及有效將所學習的單學科知識整合綜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思維路徑和方法的人,我們要解決的是中國傳統應試教育和單科教學所帶來“死讀書、讀死書、綜合能力缺乏”的問題。

特別是現在,孩子們普遍存在自我意識過強,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和交流、如何處理衝突、如何接納不同意見等問題,而STEM教育所強調的PBL教學的小組合作模式,能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習得一個“社會人”所應具備的能力和素養,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現實賦予了STEM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適”的必然形態和價值,而不應僅僅是少數人的“專利”。

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餘勝泉教授曾分析過:隨著STEM教育在中國的火爆,STEM教育出現了讓人擔心的大躍進現象。不遵循教育規律,一窩蜂讓學生去學習開源電路板、3D打印、機器人等,過分關注技術的酷炫,缺乏科學的教育設計,缺乏基礎性學科知識融合注入,使得STEM變成了學校的秀場。學生只知道學如何做,而不瞭解背後的原理和知識,思維得不到發展,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演化成職業教育早期階段。而且,目前很多課程只關注作品的製作,缺乏對STEM教育方法和實施過程的關注,教學方法甚至讓學生“照貓畫虎”,仿照教師的做法完成作品的製作。學生花了很長的時間,究竟學到了什麼?能力上有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都是未知數。而這也正是優成長對於STEM教育的理解。

優成長認為:STEM教育應該是知識體系型,應該是普適化的,它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應該是所有學生都要接受的教育;它不應該僅僅是為讓少數學生參與比賽、拿獎而設立的選修課程、社團課程,而應該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接受教育的學生都應該享受的權利。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這種新的教育形態和教育方式,通過全社會的教育生態的建立,讓學生逐步習得“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思維路徑和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狀態下,逐步習得與人交往、溝通、交流的社會屬性,為其一生髮展奠基。我們只有讓儘可能多的中國學生改變和成長,當所有學生的基礎素質的“木桶短板”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們國家的國民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而這和我們培養更多精英、科學家、工程師的願景並不衝突,“大盤”的素質提升了,金字塔頂端的人一定會更多、更高、更好,這也是“僅僅分子的成長”和“分子加分母的共同成長”在日後所能體現出截然不同結果的區別。優成長始則終堅持著這一定位。

STEM教育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培養更多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北京市八一學校STEM課堂

打造本土化的STEM教育課程體系

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本土化的落地和普適實施的探索必然面臨種種問題和挑戰。探索之初,優成長教育與培生教育集團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針對培生美國團隊開發的18個STEM項目,結合中國的學情和課標體系,進行了本土化的對接,以避免STEM課程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2016年10月10日,優成長本土化改造的STEM課程落地北京市八一學校,二、四、六年級、18個班近700名學生同時開課,課程納入課表,與小學科學課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成效。優成長作為課程解決方案的實施者和先行者,為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教師培訓、師資力量、物資配備等全套優質解決方案。同時,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判和論證STEM課程的教學效果,優成長與北京師範大學達成合作,開展了《STEM校本課程教學指導及應用能力指標研究與評估》的課題,讓具有學術權威的第三方真正從學術的角度,客觀地評價STEM課程對於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和效果。

“第一學期的測評結果出來後,雖然不能也不應該馬上看到學生在能力素養方面‘質的飛躍’,但僅從趨勢的分析中,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普適化STEM教育的推廣實踐之路上的信心與決心。目前,八一學校將6個STEM項目納入課程體系,常態、滾動、普適實施,學生全員參與,有效落實教育公平,充分發揮STEM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的積極作用。”章煒介紹說。

如果說,北京市八一學校屬於科技強校,其項目的實施效果不具備普適化說服力的話,在成長的兩年多時間中,優成長以《校內外STEM教育合力提升青少年核心素養的實踐與研究》“十三五”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為依託,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不同類型、不同層級、不同方式的STEM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實踐案例不僅包括像北京市八一學校、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西城志成小學這類科技強校,還涉及北京及各省多所普通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國際學校和希望小學、民工子弟小學等,旨在通過師訓服務和課程資源一體化整合方案,真正做到STEM理念和課程的本土化、普適化落地實施。

除此之外,優成長還在課題的引領下,同北師大瀋陽附校,在已有課程體系和項目的基礎上,重點對Interactive science、SF art、BIG English等國際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同時藉助該校周邊場館優勢,與場館課有機結合,對打造三條平行培養路徑,構建立體化STREAM課程體系進行深入探索。同北京海淀實驗中學,重點打造的“初高中STEAM課程貫通實驗項目”。通過STEAM課程加載進初高中科學教育的探索,利用STEAM教育幫助學生收穫碎片化知識整合能力,以適應“新中考、新高考”下的學習與競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該校的《設計環保水壩》校本化實施,在2018年第二屆STEM教育發展大會上榮獲“最佳STEM課程案例獎”。

目前,優成長也已經開始著手自有平臺和自有核心課程的建設,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實現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和互動,並通過不同學段不同層級的STEM課程體系的建立,真正實現本土化STEM教育的普適化落地,從而服務更多的學生、更多的老師、更多的學校。

STEM教育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培養更多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吉林中海新湖希望小學STEM公益行活動

公益行動,讓更多孩子受益

當很多人都在關注“高大上”的項目、中高端人群所能為企業帶來高額利潤的時候,優成長則始終堅持和堅守著“普適化STEM”的落地生根和積極探索。章煒希望能通過每一個優成長人的努力,讓真正的STEM教育走進更多的學校、走近更多的學生,尤其是那些不被商業化公司關注的“普通學校、農村學校、希望小學”等。那些在別人眼裡“不賺錢、又苦又累”的生意,那些在別人眼裡“不具備消費能力”的人群,在章煒眼中確是最大的“寶貝”,也是她一直堅持和堅守的動力和源泉,是她最大的夢想。

章煒不否認,一個企業一定要盈利,因為企業和員工都要生存和發展,但她始終認為,作為一個做教育的企業,不應該完全以盈利為最終目的,而應有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應該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態。只要做出規模,利潤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而此時也是更多學生受益的節點。因此,優成長於2018年5月開展了“讓創新教育點燃每個孩子的夢想——優成長普適型STEM教育吉林中海新湖希望小學公益行動”,為希望小學的農村孩子開展了STEM項目和師訓教研,無償幫助和指導學校逐步建立STEM師資隊伍,使STEM教育常態、普適實施。活動受到該校師生、當地教育部門領導、當地兄弟學校的一致認可和好評。“老師,您永遠在我心中”,談及和孩子們相處短短三天的感受時,說起這句一直迴盪在章煒耳畔的話時,她的眼眶溼潤了。

STEM教育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培養更多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優成長與培生集團戰略授牌

目前,優成長的公益之路還在繼續。優成長和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發起的北京中科科教發展基金會形成戰略合作,旨在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的公益平臺,為更多的學校和學生開展科普教育和STEM教育,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和首都孩子同等接受科學教育和STEM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立德樹人”,培養更多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這一教育目標。

“兩年多的創業之路,雖然佈滿艱辛,經歷了探索與實踐的艱難,體驗過同行公司、培訓機構競爭比拼的無序,但看到一個新生事物在中國的本土化落地,我內心無比幸福。”在推進STEM教育發展的道路上,章煒也曾有過彷徨,甚至有過打退堂鼓的念頭,但一路走來,孩子家長們期盼的眼神和越來越多志同道合朋友的認同,使得她和優成長帶著對“讓普適型STEM教育培養更多中國學生擁有‘帶得走’的能力”這一初心的堅持與堅守,在創業和品牌建設的路上一路前行,用“品質、責任與愛”,鑄造著屬於自己、屬於中國的教育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