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不恨、不愁,人生最正確的3種活法:轉念、轉語、轉行

英格索爾說:幸福不是獎賞,而死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

  • 抱怨工作、抱怨同事、抱怨老闆……卻從不抱怨是自己出了問題!
  • 抱怨世界、抱怨周圍的人,抱怨家庭……卻從不抱怨自己怎麼了!

職場成功和家庭幸福是每個人追求的夢想,但沒有人可以輕易就能獲取回報。幸福不是索取來的,而是自我的創造。

幸福是一些列苦難摺疊成飛翔的翅膀!你能承受多大的苦難,你就能獲得多大的幸福。不是世界給予你什麼,而是你給予了世界什麼。

你的心法(心裡的看法),決定了人生活法

不怨、不恨、不愁,人生最正確的3種活法:轉念、轉語、轉行

人生的關鍵是要學會轉化!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世界是上天製造好了的,所謂人的“創造”,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既然是有中生有,那說白了就是轉化。也就是說轉化是一種能力,而且是最高級的能力,是人類得以生存發展的關鍵。具體到個人,活得有沒有質量,也是是要看他轉化的能力。

普通的人尋找結果,優秀的人尋找原因,頂級優秀的人培養能力。這個能力就是轉化的能力。我們看《三國演義》,論城府、堅韌精神和成就,司馬懿要超過諸葛孔明。

司馬懿有句千古名言,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一路走來,我所見的不是我的老師就是我的朋友”。這就話充分體現了轉化的真意。正是憑藉這種超凡的轉化能力,司馬懿完成了其豐功偉績,開創了晉帝國。

轉化的能力概括地說就是,轉識成智、指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分三大步驟:轉念、轉語、轉行。

不怨、不恨、不愁,人生最正確的3種活法:轉念、轉語、轉行

第一, 轉念。

轉念就是轉一個念頭。

但這種“轉”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如“一轉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還是能躲就躲吧”,這樣的“轉念”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念,而是雞賊。

真正的轉念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有用的就是無用的,不是喜歡的就是不喜歡的……這種二元結構總是統治著我們的大腦。這種二元區分是誰做的呢?當然是你自己;你怎麼保證這種區分是正確的呢?

當然你保證不了。別說你保證不了,再聰明的人也保證不了,諸葛亮不是錯用馬謖而功敗垂成了嗎,何況事物是時刻變化的。因此,這二元結構常常讓你自己陷入困境,實在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能不能把二元轉化成一元呢?當然可以,而且這是有智慧的決定。顯然,在司馬懿眼裡就沒有二元區分,都是對他有幫助的人。我們也要這麼做,把那些個你認為和你對立的人和事轉化成成就你的人或事,因而就取消了二元區別。

例如,你眼中的“壞人”轉化成上天特意派來成就你的天使,因為磨難才能讓你更強大、更有智慧;一種病痛,它不是來傷害你的,只是一種激烈的方式告誡你要反思生活習慣。當二元轉為一元時,情緒會平和,心會安定,因為沒有了二元的糾扯和爭鬥。這一點非常重要,人倫物用,只要心定就一切都定。

可見,轉念就是思維模式的轉換,消解二元為一元。

不怨、不恨、不愁,人生最正確的3種活法:轉念、轉語、轉行

第二, 轉語。

轉年之後,首要的表現就是語言表達方式的轉變。如果你說話方式還沒有變,說明你還沒有從心理把這個念轉過來。

當真正轉過來唸頭之後,你說話會變得誠懇,最顯著的變化是能夠學會閉嘴,不多言多語。當你把過去眼中的“壞人”轉念為心中的“天使”,你就不會和他動不動就嗆著說甚至謾罵;你會和他要不就沉默,以禮相待;要不就不帶情緒的就事論事。這樣一來,人就變得文穩重,有涵養,有魅力。

第三, 轉行。

念頭轉了、言語轉了,行為也要跟著轉,

這樣才徹底。怎麼個轉化行為呢?你已經轉了唸了,壞人壞事、痛苦困厄都是來成就你的,來幫助你的。來幫助你什麼?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它們是來幫助你做事的,就像唐僧取經,九九八十一難就是幫助唐僧修煉佛法、廣傳佛法的。如果伸手就能拿來,那麼揮手就能扔了。

所以,你的行為要全部專注在自己的事上,不要考慮其它,否則你就辜負了那些個人和事。如果你的行為還和那些你認為和你對立的人或事較勁兒,那你的行就沒有轉過來。

轉過來的人只埋頭自己的事,就像司馬懿在小皇帝曹爽的欺壓下遭受了多少屈辱,但他根本不在乎,就是專注於司馬家族的事業。

人常常給自己的設限,不但傷害自己而且傷害他人,人要學會破解,否則迷迷茫茫一生,很忙碌很辛苦,終沒有所得,沒有所成。

破解之道就是轉念、轉語、轉行三者統一的轉化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