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的冰山能力模型

前言:想做好一份工作或者將其變為你終身的事業,需要自身不斷的提升和探索,需要一個良好的過程的明確的目標幫助你一步步想正確的方向前進。學習—驗證—思考—總結,這是職業進步的基本法則或者是工作中的“吾日三省吾身”。

能力模型會根據你的設計經驗有所傾向,入行0~2年需要完善冰山上的“技能”,這裡的兩年值得是入行初期,如果中途你的工作內容有所調整,那麼這個0~2可能會重置,但如果是比較相似的、臨近的崗位調整,也不一定在需要2年這麼久了。


體驗設計的冰山能力模型



下面講下體驗設計的第一部分“設計技能”

一、設計技能

1、技能的獲取

1、1看書

筆者認為、任何網上的文章、作品的技能使用,都是經過使用者加工的,是經過信息處理過的表述。作為學習者、我們一定要從理論的出發點入手,這樣你才能吃透作者的本意、加深自己的理解。

這裡介紹幾本書,後續會單獨講適合UX的一些書。《交互設計精髓》《體驗設計與可用性測試》《破繭成蝶2冊》《簡約至上》《用戶體驗要素》等。

在一些設計的交流群裡經常會看到初學者來問、要看哪些書、怎麼看效率高。看書不是沒有快的方法、是每個人要找到設計自己的記憶、理解模型。我說下我自己看書的方法;

看出版信息:書的作者、作者簡歷、第一版時間、本書是第幾版。這些信息讓你幾本瞭解這本書是處在哪個時代背景下的,作者的能力代表來他書的方向。

看作者的前言:這裡作者會在描述下寫這本書、這一版的背景

看推薦語:一版這裡是一些業內人士的點評,代表來不同人的觀點,但這個東西當新聞看看就可以了

看目錄:目錄就是這本書的架構,如果不是你心接觸的領域,看完目錄基本知道了這本書的綱要

翻書:這一點是適合我自己的方式,我會在1小時內將書大概的翻一遍,主要看標題類的文字和主要概念的講解,可能這個過程不會記住太多東西,主要是為了能找到下面哪些章節可以著重或者略過。

1、2看網站

相信做互聯網設計的童鞋、都很熟悉、“站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優設網”“追波”等這些網站。那就直接說下我的“看網站”的方法

有規律的的登錄:這個規律可以是時間、事件,比如你每天在路上的時間、每天睡前,讓這個動作成為你的生活習慣

建立收藏夾:看到好的東西一定要收藏起來,並分門別類

定時的回看:好的東西收藏後、要溫故而知新,或者你也使用了同樣的設計方法、再與其對比,找到優缺點

1、3工作中

俗話說“同行如冤家”其實就是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但這確實是獲取知識精髓的最快捷的方法,因為他和你的工作性質太類似的。要注意、向他人學習的時候,要看清他們使用方法後的結果如何,並友善的獲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稍低頻率的方式,比如參加沙龍、講座、比賽,關注交流群等。

2、技能的實施

2、1項目經驗

當你認識到了某種技能,一定要儘量在合適的項目適用,因為這是檢驗效果、加深認知的最好方法,並且要跟蹤團隊內評價和上線後的效果。

2、2飛機稿/參賽

飛機稿:俗稱的飛機稿就是自己意淫的產品,雖然這個方式沒有實際的評價和效果讓你認清效果。但它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有練習的作用,並可以將自己多種能力通過飛機稿展示出來。如果你發佈到設計網站上、圈子裡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人評價。

3、技能的總結規劃

3、1覆盤

無論你再忙,都要抽空做這個事情,通過整理作品或者參與項目的總結會議,再或者是實際結果與預期效果的對比。

3、2梳理知識樹或腦圖

設計師要有自己的知識樹,幫助自己看清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並且自己心裡要對每一個項目有重要比重的概念。在學習和實施的過程彙總不斷的完善。

體驗設計的冰山能力模型


二、思維

思維的養成方式其實和上面介紹技能的積累相似,也是學習—驗證—思考—總結的方式,或者是“PDCA”的方式來養成。所以後面冰山下模型的維度將會把這幾個高度概括的關鍵詞分解一層

1、1產品思維

互聯網公司一直都有一個口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意味號召大家積極的參與產品的過程。初期想要了解一下產品方面的知識推薦大家瞭解下 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如果找不到音頻的可以看下這個人的筆記(https://blog.csdn.net/qq_40258499?t=1)但是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產品經理要構建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需要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限資源把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全世界交付,”而作為體驗設計要關注是其中與用戶相關的地方。但從用戶入手也是為了產品能持續的增長,所以產品思維是必須瞭解的。

1、2用戶思維

這部分是和PM有重疊的,也叫同理心。首先這方面我們在定性、定量的用戶研究的工具上更為全面,可以再不同的產品、項目階段使用不用的方法,幫助我們為每一個功能的設計找到依據。我們要將用戶的痛點,使用過程、不同層面的用戶需求聯繫起來,結合產品的功能形成一個需求的閉環。

1、3技術思維

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技術忽悠過“這個沒有辦法實現”“這個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得到這樣的回覆後,請你再追問一下“請簡單解釋下原因吧”。還有就是要理解“模塊化”,程序員喜歡這樣做,我們也應該這樣做,表現為我們要建立設計組件庫、設計規範。這也符合人機交互中的統一性。

1、4交互、視覺思維

交互最有力度的解釋就是指的“人機交互”,視覺思維可表現為對於色彩、圖形的視覺傳達,類似於我們看到的視覺“情緒版”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那麼你也要至少理解“紅色代表熱情、黃色代表警示”“相近原則”“同類原則”等

1、5項目思維

根據公司流程、產品階段等會決定不同的項目實現方式,敏捷開發、瀑布流開發、封閉開發,不容的方式決定了不同的設計路程、我們也要懂得使用不同的設計方法,知道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可以暫時忽略。

三、素養

技能是工具、思維是選擇合適的方向、那麼素養就是構建他們的根基,只有一個良好的素養、才能不斷完善你的整體能力。

1、1善於思考

懂得問為什麼,這是不做單一執行者的基本。做的怎麼樣?所以你要跟蹤結果。如何進一步改善?所以你要覆盤,思考、是質疑的驅動力,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讓你用不止步。

1、2善於積累

積累有很多方式,看書、看文章、寫報告、找素材。而加入素養中,要注意的是善於,如果每天只是大概的過一遍、翻一翻網頁,是很難轉化為你的思維的。所以要掌握好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寫感想、重新設計、階段作品整理、完善自己的知識樹等。只要你回顧自己的昨天,有一串文字或者圖像能依舊留在你的腦海裡,那麼這個積累就是成功的。

1、3善於溝通

作為設計師很不喜歡什麼都不懂的人來讓你“加一道光”,你肯定無數次在心裡唸叨“你懂個p”。我的方式是,我儘量以對方能聽懂的方式講我此處的設計原則、依據。這樣不僅讓別人認為你更專業還增加了大家的彼此的認知。一個團隊如果沒有這樣的溝通,只是靠郵件、會議代替溝通,那麼永遠都是一臺新上路的車,油耗高。

1、4善於總結

其實如果你思考了、過程經歷了必然會產出結果,這就是總結的一部分。不同的是,你再得到這個結果後、不妄之成為“結論”。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驗證。

1、5善於文字

這個基礎可能看下你高中的語文成績就知道了,寫一段話如果讓別人看的懂。但我們不需要那麼高的文學素養,這裡主要的含義是我們能夠在用戶的角度把事件、功能以最簡介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四、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幸福的事就是你的工作就是你的興趣”,興趣是所有動機的“始作俑者”,他能讓你感覺不到疲憊,讓你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1、1興趣愛好

設計師終歸要已有些許情懷、情懷的培養跟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的興趣和工作有很些關係、如創意類、美術類、設計類等,那麼請發展下去。很多人說我除了三點一線並沒有其他的了,那麼請尋找吧,不是每個人沒有興趣,是你沒找到。

1、2擁抱興趣

你可以將工作相關轉化為興趣,比如你的公司是做運用類產品的,那不防就去運動吧,而且你可以體驗從小白用戶到資深用戶的全過程。設計師請擁有這樣的擁抱態度。我們很樂意讓工作成為興趣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