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毛主席《矛盾論》,經典哲學著作,闡述唯物辯證法,寫作初心是糾正黨內教條主義,幫助同志掌握正確的方法論。通俗地講,就是教大家如何客觀認識問題、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解決問題。

這篇,我們來解讀“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內容可歸納為三大點:矛盾特殊性原理、具體矛盾具體分析、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關係。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一、矛盾特殊性原理

毛主席認為“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簡單地理解,就是矛盾都帶有特殊性。

為什麼矛盾都帶有特殊性呢?憑什麼說矛盾都有特殊性?其原理與根據是什麼?毛主席是這樣解釋的:

“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

事物運動之所以會存在特殊性,是因為事物內部本身包含特殊的矛盾。為了解釋這個概念,毛主席例舉了機械、化學、物理、生物、社會五種不同形式的運動加以說明。我們也來例舉說明,自行車、電動車、小轎車、火車、動車等交通工具,同樣是提供交通出行服務,但是體驗感完全不同,因為矛盾存在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現在:這幾種交通工具體積不同、結構不同、運動原理不同、製造材質不同。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據,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

毛主席認為,要辨別事物,要科學區分事物,就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例如,路上有兩隻牛,需要區分公母,看外形就一目瞭然,因為矛盾的特殊性很明顯;要區分兩個黑芝麻,估計就需要擴大鏡仔細觀察了,因為矛盾的特殊性不是很明顯。要分辨兩滴血液,就需要藉助高倍顯微鏡了,因為矛盾的特殊性非常不明顯。

《矛盾論》就是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看錶象,要看到事物的本質,要看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的就是外行人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而內行人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有很多事物,表面上看上去都是一樣,其實它們都不一樣,事物存在區別,要懂得辨別。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矛盾不同解決方法

關於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總結了4種表現方式: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以及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

毛主席認為,研究上述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帶主觀隨意性,必須對它們實行具體的分析。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這段話很好理解,告訴我們處理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毛主席為了解釋這個觀點,舉了多個例子加以說明,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決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決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中國的革命事業,一定要用中國的方法去解決,過去生搬硬套俄國的革命經驗,紅軍在軍事上吃了大虧,完全行不通。

“一個大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毛主席告訴我們,矛盾特殊性具有多種特點,所以就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例如,精準扶貧工作,“精準”二字含金量很高,就是要求廣大幹部在開展扶貧工作時,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水牛三把杆、黃牛杆三把。有的人因重大疾病而貧困,有的人因沒有技能而貧困,有的人家庭變故而貧困,有的人因好吃懶做而貧困,有的人因賭博吸毒而貧困。只有找到具體貧困的原因,根據真實情況給以相關扶助,才能精準脫貧。關於扶貧否能做到“精準”,關鍵看基層幹部的執行力。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又如,精準營銷,這是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營銷界提得最多的概念。其實,精準營銷背後的邏輯,還是要把握好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客戶才是有效的目標客戶,目標客戶具有什麼樣的消費習慣,進而制定相對應的具體營銷方案,實現有效營銷與市場擴容。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毛主席寫了一個傳世良方: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所謂表面性,就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裡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僅站在那裡遠遠地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覆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為了闡述這個問題,毛主席旁徵博引,例舉了多個典故加以說明。比如:孫子兵法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就是告訴大家看問題要全面,看到敵我雙方情況。唐朝名臣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告訴大家片面性是不對的。

當今,互聯網上主觀、片面、表面看問題的人氾濫成災。最典型例子就是,談到新中國偉大成就,張口閉口就是“改革開放40年”,完全忽略了前30年打下的雄厚基礎(安定國防、開放外交、廉潔幹部、工業鏈、教育、農業等基礎)。餓了一直在吃餅,吃到第9個吃飽了,就一直誇第9個餅有多好。如此看問題,就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片面性、表面性,這樣結果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關係

在“矛盾的特殊性”章節最後,毛主席談到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兩者具體有啥關係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由於事物範圍的極其廣大,發展的無限性,所以,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變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為特殊性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變為普遍性。”

毛主席認為,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兩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為了解釋這個觀點,例舉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我們拿全球經濟來舉例,經濟疲軟對於各國政府而言,屬於矛盾的普遍性;全球經濟疲軟,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對於委內瑞拉政府來說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上世紀80年代,日本城市房價過高,對於日本政府而言屬於矛盾的普遍性,而高房價導致經濟持續衰退現象,就屬於日本經濟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由於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聯結的,由於每一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於特殊性之中。”

這句話容易理解,每件事物內部矛盾具有雙重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也就是說,瞭解一件事物,既要看到普遍性,也要看到特殊性;既要看到共性,也要看到其個性。並且這兩種東西是有關聯的,不是孤立的存在。

我們來舉例說明:全國各城市房價都虛高,屬於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每個城市房價過高的原因不同,高房價矛盾存在特殊性。大齡剩女矛盾問題,沒有結婚對象是大齡剩女矛盾的普遍性,條件要求太高或感情受傷不想嫁人,就屬於大齡剩女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文章最後,毛主席總結性地講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我們常常說這個人有個性,所謂“個性”,就是因為他性格或行為存在特殊性。殺馬特髮型比較有個性,是相對於普通大眾正常烏黑髮型而言的;如果滿大街行人,都是殺馬特髮型,那麼就不存在什麼個性。女生穿高跟鞋、裙子上街,屬於正常行為,也就是社會共性;如果男生穿高跟鞋、裙子上街,就顯得非常特別,屬於社會個性。

毛主席強調,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是相對存在的,這是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也是辯證法的重要內涵。

《矛盾論》: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這章,個人認為需要明白三點:一是瞭解事物矛盾特殊性原理;二是不同質的矛盾需要不同方法去解決,要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三是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相對存在的,這個是辯證法。

《矛盾論》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講述的原理,不止是從理論上揭示革命戰爭規律,同樣可以解釋當今國際國內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現象,可以解釋宇宙萬事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