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扯淡:扯淡和謊言相比,哪個危害更大?

論扯淡:扯淡和謊言相比,哪個危害更大?

論扯淡:扯淡和謊言相比,哪個危害更大?

作者:哈里·G.·法蘭克福(美),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前哲學系主任,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的哲學家之一。憑藉這本《論扯淡》(《On Bullshit》),他成為亞馬遜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來自:第一哲學家

《論扯淡》是全世界第一本關於“扯淡”這種獨特的語言現象的著作,2005年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佔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榜榜首長達9個月;被翻譯成超過25種語言,風靡全球。本書深入討論了“扯淡”的含義,它為何出現,以及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

一、《論扯淡》核心內容

《論扯淡》原本是法蘭克福在1986年寫的一篇論文,2005年,在這篇論文發表了將近二十年之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突發奇想,把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緻的小書,立刻風靡全球。

《論扯淡》英文版不到七千字,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讀完,它很好地結合了嚴肅的主題、嚴謹的學術態度、幽默風趣的表達,以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洞察。作者在書中分析了“扯淡”這種十分獨特的語言現象,討論在人和人的溝通之中,“扯淡”是如何出現的?以及扯淡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

本書的作者,著名的哲學教授哈里·法蘭克福,其實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顯得平淡無奇,先後在美國的四個大學教授哲學,研究的也都是艱澀難懂的傳統哲學問題,比如笛卡爾的認識論、自由意志問題,等等。

該書一問世就在長達9個月的時間裡佔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榜的榜首,也把法蘭克福推到了美國的公眾視野當中。他的影響力更是在特朗普競選和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提高了很多,因為人們都同意,如今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比特朗普更能夠代表一種“扯淡文化”了。

你大概會好奇,一個學院派的哲學家為什麼會去關心這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顯得格調有些低下的語言現象呢?

法蘭克福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他發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扯淡的現象隨處可見,人們也總是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嚴肅討論過這個問題,從來沒有過一套關於“扯淡”的理論。因此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去討論一下這種現象。

那麼到底什麼是“扯淡”呢?我們從這本書的中英文書名說起。這本書的英文題目是 On Bullshit,中文翻譯成《論扯淡》,算是比較中性,甚至文雅化了的翻譯。Bullshit 在英語口語裡是粗鄙的髒話,嚴格按照字面意思其實應該翻譯成“牛糞”或者“無聊的排洩物”。

在這本小書中,法蘭克福也頗費了一些筆墨來討論這個詞。這個合成詞的前半部分 bull,既有公牛的意思,也有“無聊的規定,瑣碎的、言不由衷的、虛偽的言談和文字,胡說八道”之類的意思。而這個詞後半部分的shit就是“屎”或者“排洩物”的意思,是英文裡最常用的髒話之一。

說的嚴肅點,排洩物就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掉之後排出體外的那些東西,它們不能用來維持生命,就好像扯淡的廢話不能拿來溝通交流一樣。南方朔先生在臺灣出版這本書的中譯本的時候,就把書名翻譯成了“放屁”,只是在大陸再版的時候,改成了更加文雅一點的“扯淡”,少了幾分低俗,倒也非常傳神。

書中最關鍵的三個問題如下:

第一,“扯淡”究竟是什麼?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看看扯淡和說謊的差別是什麼,這個比較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看清楚扯淡的本質。

第二,“扯淡”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會去扯淡?

第三,我們為什麼要關心扯淡,這種行為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和危害?

二、究竟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扯淡?

在前面我們簡單瞭解了字典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接下來我們要從哲學的角度來更系統地看一看,扯淡是什麼,它和其他語言上的誤用和濫用,尤其是和說謊之間有什麼區別?

為了讓我們對於“扯淡”這種行為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法蘭克福在書中描述了一個情景:假設在美國的國慶日上,一個政治家聲嘶力竭地對大眾說,“我們偉大的、受到上帝保佑的祖國,它的開國元勳在神聖的引導下,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法蘭克福毫不客氣地說,這些話就是扯淡。

首先,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扯淡的內容有可能是虛假的。有沒有上帝?上帝有沒有引導美國的開國元勳?美國的建立到底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地位?這些問題的真實答案究竟是什麼,顯然不是說話者關心的。在這一點上,扯淡跟說謊有相似之處,二者都違背了使用語言時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在我們有效使用語言時,是為了交換真實的信息。而扯淡和說謊的內容往往都是虛假和錯誤的。

那麼扯淡和說謊之間有沒有差別呢?

在法蘭克福看來,它們之間的差別既微妙又重要。說謊之所以可能,一定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說謊者內心知道什麼是真相,同時也知道如何通過語言,向聽眾傳達不同於真相的信息,從而達成隱瞞和欺騙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說謊這個行為,就會發現它其實相當複雜。

從說謊者的角度來看,他首先需要具有相當的認知能力,必須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其次,說謊者必須具有相當的語言技巧,能夠靈活地運用詞句來傳達和事實並不相符的信息;最後,說謊者還必須要有清晰的意圖,知道自己欺騙聽眾的目的,甚至這樣做的得失。

與說謊比起來,扯淡要更加隨意,更加漫不經心。扯淡的背後不是對於事實真相的隱瞞,扯淡的人對於自己說的話是真是假毫不顧忌,漠不關心。相比說謊對於說謊者的知識、能力和意圖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扯淡不需要扯淡者知道什麼是真相、不需要他巧舌如簧地顛倒是非,也不需要他有欺騙他人的意圖。

通過這個比較,我們就可以概括出“扯淡”的本質特徵了。

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辭,它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扯淡的人並不關心這些內容的真假,他說這些話,不是為了達成語言本應該達成的目的,也就是溝通真實的信息。

這麼看來,和bullshit含義最近的英文表達就是hot air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熱風”,可以翻譯成“講空話”,說的就是從嘴裡噴出了一些熱風,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如果我問你,扯淡和說謊相比較起來,哪一個危害更大呢?

你十有八九會認為,那還用說,肯定是說謊啊。人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壞事,是對說謊對象的傷害,在道德上也是有害的,我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一定要說真話。但是沒事兒扯扯淡、吹吹牛,顯然是無傷大雅的,甚至還能夠起到調節氣氛、放鬆心情的作用。

但是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危害其實遠遠大於說謊,這是《論扯淡》這本書裡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顛覆我們常識的觀點。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是把語言完全從真相當中剝離出來,切斷了語言與真假的聯繫。對於說謊者,我們可以戳穿他的謊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來,這樣做會讓說謊者非常難堪。我們也可以對說謊的人進行懲罰,從而改變這個說謊者以後的行為方式。

相比之下,扯淡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於真相的漠不關心。扯淡的人對於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是真是假,完全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在扯淡的人看來,真相不僅不重要,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切不過就是隨便說說而已。對於這種人,你好像也沒辦法指出他們的話裡面其實包含錯誤。就算指出了,不管是扯淡的人還是聽他扯淡的人,也都會覺得你是在吹毛求疵,何必對扯淡如此斤斤計較呢?但是久而久之,當扯淡主導了人們的日常談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與真相的聯繫。

所以,法蘭克福認為,比起謊言當中有意的欺騙,扯淡背後的這種對於真假的冷漠態度,其實更加令人擔憂。扯淡的本質就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空洞言辭,是與真相的徹底脫離,扯淡的人對於事實毫不關心。在這個意義上,扯淡比說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三、扯淡形成的原因

什麼樣的人會去扯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人們願意去扯淡,同時對於扯淡這個行為見怪不怪?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心態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扯淡的人僅僅是想要表達一種感受,而不關心自己表達的內容是不是準確。

作者提到了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一件小事來說明這一點。有一次維特根斯坦去拜訪他的朋友帕斯卡,而帕斯卡當時因為扁桃體發炎住進了醫院。因為感覺十分不舒服,她向維特根斯坦抱怨說,自己感覺就像“一隻被車軋過的狗一樣”。而維特根斯坦卻帶著幾分厭惡地回答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一隻被車軋過的狗是什麼感覺。”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帕斯卡就是在扯淡。

聽到這個故事,你大概會覺得很驚訝,覺得維特根斯坦是在吹毛求疵,甚至還對語言的使用帶有某種潔癖。

法蘭克福認為,維特根斯坦這麼說肯定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是裡面也包含了嚴肅的哲學和語言學內容。從嚴肅的角度講,讓維特根斯坦惱火的,是帕斯卡在描述事情的時候並沒有遵循嚴謹的態度。在她漫不經心的陳述當中,缺乏一種對於事實本身的關切,她在說那句話的時候,並沒有想著要把它說對,而僅僅只是為了非常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二種導致扯淡的心態來自於扯淡的人想要操縱聽眾。

也就是說,在扯淡的時候,說話者想要的是要藉著這樣的表述,傳達某些他想要別人接受的印象。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在國慶演說中聲嘶力竭地頌揚美國的政治家,他想要讓聽眾覺得,自己是一個愛國者,對於自己的國家懷著深厚的感情。與此同時,他的聽眾其實也並不在乎發言內容的真假。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和聽眾形成了一種共謀關係,一起通過對於語言的濫用來達成其他的意圖。

第三種扯淡的動機,是環境的壓力或者形勢所需,迫使人們去談論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話題。

比如你去相親,但是卻發現和對面的那個相親對象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又不能馬上離開,這個時候氣氛肯定相當尷尬,於是你很可能需要開始扯淡,來釋放環境帶給我們的壓力,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

再比如,一個政客置身於一群關心環境的選民當中,不管他原本對於環境保護關不關心,了不瞭解,他都一定要對這件事情發表意見,而這個時候他的意見十有八九就是在扯淡。

最後一種扯淡的心態在法蘭克福看來具有更深層的,甚至哲學性的原因,那就是在當代流行的各種懷疑主義、相對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這類觀點否認人們可以獲得可靠的知識,認為人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真相,沒有辦法通過誠實認真的努力來判斷一個事情的真假。有了這樣的想法,毫無根據的扯淡與真相或真理之間,也就不存在決定性的差異了。只要一個人所說的內容是他想說的,那麼他的言論就沒有任何問題。這些人信奉的是:不關心事實,而只關心自己的態度。在法蘭克福看來,這種完全抹去真假對錯的態度極具破壞性,也是他最擔心的一種扯淡的心態。

法蘭克福如何看待扯淡產生的原因,也就是扯淡者背後的心態。這些心態多種多樣,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對於真相持有一種不嚴謹的態度;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只關心自己的言論給他人留下的印象;還有可能因為說話者認為自己有必要對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甚至根本不想說的主題發表言論;最令人擔心的心態是對於事實真相的全面否定,這種極端的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態度徹底抹殺了扯淡和真相之間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