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具備了這四種關鍵能力,在哪兒都能當冠軍

有什麼比競技賽場的比拼更殘酷激烈?是什麼讓冠軍脫穎而出?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有四項能力對贏得比賽至關重要:“看見”信念的能力、與壓力同行的能力、高效學習的能力、給出信任的能力。


一旦具備了這四種關鍵能力,在哪兒都能當冠軍


姚明、塞巴斯蒂安·科等體育健將在退役後成為新領域中的領軍人物,特朗普、張小龍等諸多政界和商界領導者熱衷運動。從古希臘時代體育被作為社會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體育活動的價值就一直遠遠不止於競技體育領域。在商業環境複雜多變的當代,商界領導者對運動的重視更是前所未有。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均開設了戶外運動形式的學分課程,這些旨在培養工商業界領袖的教育機構確信,通過此類運動可以讓學員的領導力得到提升。

有一類人明顯具備這種經運動塑造的領導力特質,他們在運動中將自己的能力推到極致,成為世界冠軍,當他們進入商界、政界等其他領域依舊成為佼佼者,如李寧、姚明、科比等。我們希望瞭解:運動塑造了他們哪些奪冠的關鍵能力,其中哪一部分令他們在其他領域持續獲勝?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展開研究。在上述人士範圍內,我們挑選了部分適合條件的研究對象,其中,世界冠軍包括個人項目冠軍及頂級運動隊的靈魂人物,判斷他們在其他領域的表現時,參考了對其熟悉的合夥人和投資者的意見。我們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在考慮了樣本平均分佈等條件後,從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12位進行調研、訪談,其中7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在25-65歲之間。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在競技賽場和其他領域獲勝呈現出了一些共同特點與規律。

冠軍運動員在競技場上面對高風險、高度不可控的環境,所以他們對可控的部分——自己的競爭能力有著極其嚴苛的追求,盡力成為“更快更高更強”的人。當他們在其他領域成為領導者時,也面對同樣叵測的環境,他們依舊積極發展自我,成為那個“更快更高更強”的領導者,從而帶領和影響整個團隊贏得勝利。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有四項能力對研究對象完成這一過程至關重要,它們是:“看見”信念的能力、與壓力同行的能力、認識自我的能力、給出信任的能力。

總的來看,我們的研究對象呈現這樣的特點:身體和大腦的協同訓練讓他們更易於掌控自我,不斷超越自身極限能力以應對高難度挑戰,他們善於領導自我和團隊不斷成長,在競爭中取勝——不管是賽場還是其他領域。我們稱這樣的人為冠軍領導者,他們所擁有的上述四項能力為冠軍領導力。(見圖:“冠軍領導者的四項關鍵能力”)


構建信念:“看見”心中圖景

前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莊泳20歲時收到美國某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堅決要求退役。

教練找她談心:“你還有一塊金牌沒有拿到,奧運會金牌”,莊泳最終選擇了留下。她說影響自己的是心中的一幅畫面無論如何揮之不去:脖子上掛上奧運會金牌登上領獎臺、五星紅旗在身後升起、國歌奏響。

莊泳心中出現一幅畫面就是“看見”目標圖景的狀態。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00米自由泳決賽場上,21歲的莊泳奪冠,中國游泳運動員歷史上第一次登上了奧運冠軍領獎臺。

贏得勝利,信念是最關鍵的因素,不管在競技賽場或商界都是如此。有很強的信念是我們從每位冠軍領導者身上看到的共同點,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一路戰勝強敵逆襲奪冠,主教練郎平和團隊“永不放棄”的信念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李寧帶領李寧體育用品公司經歷低谷又再復起,他說心中“做中國自己的運動服裝品牌”的信念是自己最大的動力。

我們發現,冠軍領導者構建信念時並不是靠簡單的自我打氣或利弊權衡,而是採取了一種途徑:將目標變為心中可視化的圖像,不斷完善與充實它,讓它豐滿清晰如同真實,從而根植於心。

“看見”圖景

我們發現,研究對象善於想象目標實現時的情境。前英國女子400米欄選手莎莉·岡納爾(Sally Gunnell)由於不斷在腦海中想象自己奪冠一刻,以至於1993年她在世錦賽上第一個衝過終點線時對這個場景已經非常熟悉,因此感到迷惑:“這到底是我的想象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一些頂級運動員構建自己的畫面時,如同電影《盜夢空間》裡對夢境的構建一樣,畫面豐滿而真實,包括了自己的肌肉記憶、情緒體驗等各種細節。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來臨前,莊泳每天在大腦中模擬演練比賽奪冠的整個過程:跳下泳道、抬頭呼吸……“衝刺”時“抬高手臂劃入水中”,心率檢測儀記錄的結果顯示了她的想象到達了何等真實的程度:此時躺著的她心跳速度和比賽時一樣快。我們發現少數卓越企業家也有近似心得,其中一位對此進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我在大腦中對產品進行‘模擬實驗’,直到產品的外觀、形狀等各個細節都清楚地顯現在腦海中,而且是彩色的。”他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日本京瓷集團創始人稻盛和夫,他認為這種“看見結果”的狀態有助於完成開創性或極度困難的事業。

清晰傳遞

當一位冠軍領導者制定團隊目標時,也往往帶領團隊成員一起構建圖像化的目標,讓它們更易於被大家理解與認同,以此推動團隊協同一致。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Newbold Coe)對目標圖景的應用,這位獲得過兩枚奧運金牌的前英國中長跑運動員,退役後擔任2012年倫敦奧組委主席,運動員時期的經驗讓他明白,如果團隊成員看不到目標圖景,任何技術改良都無濟於事,於是,他上任後的第一項工作是不停地問同事們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引導他們描述自己理想中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場景,直到構建出了一幅完整清晰的圖景,才開始後續的具體工作。

心理學認為,當人在內心裡“看到”一個事物,更易於真正認同它,然後內在“創造性機制”就會自動承擔任務,這要遠遠勝過有意識的努力或者意志力。

抗壓能力:與壓力同行

一個球迎面高速扣來,眼看就要重重砸在頭上,你會做何反應?

自然反應是閉眼或勉強回擊。但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會張大雙眼,全神貫注盯住那個球,尋找可以反擊的瞬間,然後狠狠將球擊回。

我們把壓力比作那記來“球”,而冠軍抵禦壓力就從“盯住那個迎面而來的球”開始。

擁有信念,付諸行動去實現它,此後就會跨入一個全新的未知征途,最先到來的可能是各種壓力與困難。

當我們看到研究數據時,幾乎一眼就能辨認出冠軍的一項突出能力:抗壓能力——畢竟,他們遇到的壓力太多了。

我們所訪談的冠軍們遇到傷痛、強勁對手時也會灰心喪氣、失去勇氣;8年來,徒手攀巖運動員艾力克斯·霍諾德每次站在酋長巖下“看著這個巨大光滑的大理石牆,就心生恐懼”。但是,最終他們還是站上了勝利者的位置,因為他們通過訓練掌握了抵禦壓力的能力。

盯住來球

我們發現,規避壓力、勉強應對等方式都不足以抵禦頻繁出現的壓力。冠軍領導者有自己的做法,他們面對壓力時順應運動規律,如前所述“盯住那個迎面而來的球”,同時也為自己開啟了應對壓力的高效途徑:與壓力同行的心態和習慣。

冠軍領導者會更早,也更主動去直接面對壓力。在我們的研究中,在“構建信念”上表現出色的研究對象,其在“抗壓力”上的得分也會超過平均水準。這是因為渴望實現目標的人更早接受這個事實:不面對壓力就不能達到目標。對於那記兇狠的來球,如果不盯著它,就無法接住。

壓力會給人帶來恐懼等情緒,情緒波動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善於抵禦壓力的領導者僅僅“盯”著來球,而不對其賦予過多的感情色彩和想象。

與壓力同行

對自己有所要求的人都明白要把壓力看作機會,從中學習。冠軍領導者尤其習慣於重複進入同一個壓力中,以此訓練自己應對這項壓力的能力。

隨著抗壓能力的增強,冠軍領導者面對壓力時靈活而從容的心態會變成習性。所以,也許在外界看起來,他們總處在壓力與挑戰中,但是對他們來說,那只是與壓力“同行”。

“與壓力同行”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發現,壓力的到來會觸發人體的報警系統:杏仁核,隨即開啟“戰鬥”或“逃跑”模式。當一個人以戰鬥模式去迎接挑戰並取得成功時,他的大腦相關區域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會變得更牢固,而相應的壓力應對的心理機制也會更有效,從而形成了更強的抗壓能力。

高效學習:認識自己

前女子競走運動員王麗萍賽後通常會反覆觀看自己的比賽錄像:“我回到那個時刻,發現不足,找到優勢,回憶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為什麼會那麼做。”這是關於學習的方法論,冠軍們不僅付出最大的體力,還必須在腦力上積極參與,讓訓練更高效。

擁有清晰的目標,能在實現它的過程中抵禦壓力,這讓人一路向前,但最終能達到的高度,卻在於他們學習的技能到什麼水平。善於學習的冠軍領導者能深入瞭解自己,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進而比別人更善於把競爭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發現特點

頂級運動員善於從一大堆干擾因素中發現自己的特點,看到自己真實狀態和能力。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奪得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的王麗萍介紹了一位冠軍如何觀察自己:你在賽道上絆倒了,這是偶然的粗心大意,但回放錄像慢動作,就會發現剎那事故發生前,小腿已經在顫抖——承認吧,這是自己的力量或者姿態的問題。

經過長期訓練後,認識自己成為冠軍領導者一個近乎本能的行為,貫穿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瞭解自己,是因為每天都去做。”莊泳曾經用這種思路支持自己奪得冠軍,退役進入全新領域創業後,她依舊如此,每天下班後記錄自己當天的行為並總結。十幾年裡伴隨著筆記本堆成厚厚一摞,她所帶領的上海鬱金香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也從零發展成為全國規模領先的戶外LED廣告運營商。

我們看到,冠軍領導者對自己的瞭解包括技能水平、情緒、個人需求、內在動機等各方面因素。

接納與創新

冠軍領導者能更客觀地接受所得信息,這和多數人或多或少帶著批判或褒獎色彩是不同的。

邁克爾·約翰遜(Michael Johnson)的做法體現了這一差別,這位前美國短跑選手在自己職業生涯中曾遇到和很多普通人一樣的苦惱:明知某項訓練非常重要,但卻不能投入,對他而言這個項目是力量訓練。通常這會被視為“懶惰”,但如果站在認識自己的立場來看,若人們拒絕接受自己真實存在的特點,便容易把令自己感到陌生和不能駕馭的這些自我特質貼上諸如“懶惰”等負面標籤,當作敵人“去戰勝”,而反之則有可能找到與之相處的方式。邁克爾·約翰遜正是後者,他很快認識到“它是我身上不會改變的東西”,於是,他調整訓練時間和教練,完成了力量訓練,也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案。

我們判斷一位冠軍領導者是否具備高效學習能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否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冠軍領導者能辨認出自己的特點與需求,當外界沒有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來滿足時,他們會基於自己的需要去創造。陳一冰在2008年奧運會決賽上的那套動作“全都是創新”,這是他最終奪取金牌的原因。當他在體育教育領域創業後,也首選投入大力氣研發自有版權和專利的產品,因為在他看來,這樣才有“不斷升級的能力,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團隊合作能力:傳球給隊友——信任他人

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在職業生涯的前半段並不常傳球給隊友——畢竟他才是那個投籃王,怎麼能相信遠不如自己的隊友呢?獨行俠風格讓他在2008年失去總冠軍。

之後他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再壟斷比賽的控球權,傳球和無球助攻率大幅提升,湖人隊在他帶領下獲得兩次總決賽冠軍。而科比也成為一位真正的領導者:他擁有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是冠軍領導者的又一項重要能力,競技場上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到達“11個球員像1個人踢球”的狀態。這並不僅僅依靠命令或者團隊文化建設等方式就可以達到,而是依靠信任他人的能力。球場上一個直觀的動作可以展現這一能力:傳球給他人,在其他領域裡這意味著授權。

冠軍領導者願意將信任交付給團隊成員,把機會和決策權交給他們,並幫助他們完成任務。

給出信任

什麼才是信任?對於運動員來說,這很容易確認:“看看那個球是不是被傳出去。”張慶說,“說一百次‘我相信你’,都不如一次傳球給他。交出去球,你就無法再控制這個球,下一步全憑對方做主。” “球”意味著決策權,信任他人意味著給出決策權。

“當你信任(他人)時,你會毫不遲疑,動作更流暢,反應往往會快上0.1秒,而這可能正是進球的關鍵。”張慶說。同時,堅定的信任態度本身就能調動對方的鬥志。

不斷助攻

冠軍領導者並不只是交付信任,還要幫助他們達成目標。

以一支足球隊或者籃球隊為例,那些了不起的隊長往往是團隊內無球助攻最多的人,他們吸引對方的注意力,給自己隊員製造機會。我們的調查顯示,當這些善於助攻的領導者進入其他領域後,也傾向於給團隊成員製造良好條件,只要是隊友完成任務需要的:資金、學習機會等,他們都努力提供支持。

冠軍領導者對於隊友的信任,從根本上說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判斷,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那些“信任的代價”。

以上我們詳述了冠軍領導力的四項能力:聚焦圖像化的目標以構建信念;培養與壓力同行的習慣來抵禦壓力;認識自己特點達成高效學習;給出信任讓團隊成員充分發揮。這四種能力是一個系統,共同作用,互相促進,最大程度保障目標實現。

值得強調的是,冠軍領導者培養這四項能力時目光“向內”,調動自身和團隊成員的潛能。以高效學習為例,我們看到冠軍領導者會下大力氣對環境、對手以及運動規律等外部因素進行鑽研,但是,他們永遠把重心放在最可控的那一面,認識自己特質上——有什麼比自己內在能力更加可控呢?如同我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冠軍領導者能贏得競爭的關鍵在於,關注於自己可控的領域,不斷調動資源,超越自身極限,成為更快更高更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