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鬱: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態勢

謝鬱: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態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謝鬱在第六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發表觀點稱,2019年,兩岸關係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因素正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舊矛盾交織,內外挑戰並存,既有的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有利因素存量遞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壞性因素變量增加,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的態勢。

謝鬱表示,雖然兩岸關係當前處於風險高挑戰大的階段,但事物的發展往往是辯證的,審時度勢,登高望遠,我們就會看到,兩岸關係中的基本發展大勢和方向並未改變,勢比人強,諸多成果與進步已不可逆轉,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人民要福祉,這些都是不會改變的,也預示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可期。

謝鬱認為,當前兩岸關係面臨以下風險與挑戰:

第一,美國頻打“臺灣牌”,挑戰“一箇中國”紅線,不僅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成為兩岸關係中最大的風險點。中美之間圍繞維護“一中”和破壞“一中”展開多個回合的激烈較量與鬥爭。

第二,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攪動臺海風雲,不斷衝撞“一箇中國”紅線,挑釁大陸的容忍度,更一步步將兩岸關係置於風險高發的境地,兩岸圍繞“反獨”與“謀獨”鬥爭持續升溫。

第三,蔡英文借香港亂局煽動“反中仇共”拉抬選情,嚴重毒化兩岸關係。2019是臺灣選舉年,也是兩岸關係高風險年。蔡英文為拼連任,選擇主打“兩岸對抗牌”,借香港亂局煽動“反中抗中”情緒,惡毒攻擊“一國兩制”,不斷升高兩岸關係的對抗情緒,藉以拉抬選情。

第四,民進黨“修法”阻斷兩岸協商,破壞兩岸交流。民進黨和蔡英文千方百計阻斷兩岸交流,緊鑼密鼓修改所謂“國安五法”,刻意升高兩岸敵對氣氛,短期是為拼2020年選舉煽動“仇中”情緒,長期則是為實現“法理臺獨”。

謝鬱表示,兩岸關係大勢難以改變,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中國發展與崛起已不可阻擋,更不會逆轉。兩岸實力對比的前景和趨勢亦不會改變,雖然中國的成長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與考驗,但總的方向和趨勢不會改變,歷經磨難的中國人民具有超強的堅韌與頑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要完成統一,這個選擇是戰略性的,也是歷史性的。

第二,兩岸同屬一中事實、國家統一的既定目標改變不了。在中國的戰略佈局中,統一已是既定目標,但統一的方式尚待選擇,和統是最好選項,武統則是不得不的結果。對臺灣來說,趨統才有和平,求“獨”沒有出路。這一點,大陸的態度與立場已十分明確。習近平主席1月2日的講話中從五個方面擘畫“和平統一”,表明大陸將盡一切努力實現“和統”,但需要強調的是,和與統是不可分割的,有統才有和;“共議統一”是共議“如何達成統一”,而非“是否要統一”。“臺獨”沒有出路,分裂沒有和平。

第三,兩岸交流與社會融合趨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已成不可阻不可逆之勢。自1987年開始,兩岸交流交流已從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河,已成不可阻不可逆之勢,三十年多來的兩岸關係歷史反覆證明,兩岸民眾有天然聯繫需要往來與交流,兩岸經濟有互補需要合作共贏,兩岸文化同根同源需要相互汲取營養,兩岸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可阻擋地走向融合。這才是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真正動能。

第四,蔡英文民進黨充當美國“馬前卒”,是將臺灣置於最危險的境地。在臺灣,民進黨和蔡英文的話語邏輯是:中美越對抗,對臺灣越有利。但歷史證明,中美關係越差,只會使臺海局勢更加複雜,臺海不穩定,臺灣何來安全?美國賣再多的M1A2主戰坦克、F-6V型戰鬥機給臺灣,都無法改變兩岸軍力對比的態勢,更建立不起與大陸對抗的資本,只會讓美國軍火商賺走臺灣更多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