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01

世間萬物都有它的成長規律,我們種過各種植物,就知道尊重規律的重要性,知道拔苗助長是毀滅,知道強扭的瓜不甜。

因為,但凡扭曲的,必定伴隨著對原生態的一種否定和傷害,也就令它失去了原本的風味和特性,嚴重的還會導致毀損。

教育也是一樣,不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長規律和心理需求,即使短期達到目的,長期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面對孩子,我們往往更關注的是他身體和行為的變化,而容易忽略他心智的成長和內心的發展變化。

因為前者容易看見,而關注見效快的東西,是人的一種本能。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的孩子不吃飯,我們只能從行為上看到:他不聽話,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

而更深層的原因,我們可能並沒有注意到:

他或許是因為此時不餓;

也可能是因為目前的食物對孩子沒有吸引力,他知道除了三餐以外還其他途徑讓他吃到更想吃的東西;

甚至還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不想長大。

如果我們沒有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來針對性地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只憑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強逼孩子進食,極可能讓他內心牴觸,導致心情壓抑或者身體不適,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厭食。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02

曾經見過一個二胎家庭,自從弟弟出生以後,2歲多的哥哥就開始不好好吃飯了。無論父母用什麼辦法哄他都沒有用。

大人的耐心開始耗盡,乾脆強行往他嘴裡硬塞食物。可一轉眼,孩子就把送進嘴內的東西吐出來。

孩子是因為其他東西吃多了,所以不吃飯嗎?

不是的,即使離開飯桌,他也沒有主動找過吃的。

長期這樣下來後,孩子嚴重營養不良,身子瘦弱、體重嚴重不達標。再這麼下去,孩子就離絕食餓死不遠了。

這讓父母既生氣又深深擔憂。

孩子這是怎麼啦?

原來,他不希望自己長大。

因為家裡人把關注都放在了小他兩歲弟弟的身上。

他認為只有讓自己變回到比弟弟還小的狀態,才會得到家裡大人的關注和呵護。

如果大人不知道這個原因,後果不敢往下想。

好在大人通過求助,在專家的幫助下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終於知道了他的內心想法。

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開始關注哥哥的感受。

他們開始在弟弟面前有意識地為哥哥樹立榜樣的形象,表揚哥哥表現好的地方,讓弟弟向哥哥學習。

哥哥的存在和價值被看見,不久便出現喜人的改變,他不再抗拒吃飯了。

他明白了,自己和弟弟是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他不再拒絕長大,而是發自內心地為自己是哥哥而自豪。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03

在孩子面前的自以為是,常常讓大人往往很難把孩子當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獨立個體。

甚至有些大人為了追求教育效果的立竿見影,以哄騙、嚇唬、粗暴逼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屈從自己的意願和安排,想讓他們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這樣的過程不叫教育孩子,只能叫做複製自己。而複製自己的過程,其實已經扭曲了孩子的成長。

教育從來就不是一個講效率的過程,教育真正講究的是節奏。

這是一場靈魂的雙人舞。在親子教育中,相互之間的節奏配合得精妙,就能舞出一段優美華麗的樂章。

這個節奏,以誰為主呢?

當然是以受教育者本身為主,這個主體就是孩子,成長規律就是他的節奏,各個敏感期組成了他們的主旋律。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04

教育更是一場人格塑造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和孩子進行的是心與心的對話,靈魂上的交流與碰撞,這才是最根本的和純粹的愛,也是最成熟的愛。

如果大人對孩子的愛中夾雜了太多大人強加的意願和目的,違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和需求,這樣的愛,就是不純粹和不成熟的愛。

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改變孩子行動的表面上,不是去喚醒他的內心,結果常常會導致失望。

教育是一項滲透的工程,過程越追求簡捷,成品質量越脆弱,結果只會越失望。

讓孩子心悅誠服去接受一個觀念,才能內化成自己的要求。發自心底地去做一件事情,才會充分激發出他的優秀品質和潛能。

05

有人說,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從小逼出來的,如果不逼孩子一把,孩子怎麼可能成功?

對,有一種情形是需要大人的"逼"來堅持,那就是當孩子當前的內心需求與他的真正成長需求相沖突的時候。

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是基於這樣的三種需求:

大人內心對孩子的需求

孩子自己的內心需求

孩子的成長需求

而當它們發生衝突時,成長需求必須是第一位,然後是孩子的內心需求,大人的需求為這兩者開道。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逼與逼是不同的。

有一種逼,是知道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後的堅持,是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的。

比如有的孩子的確喜歡彈鋼琴,卻吃不了練習的苦,喜歡容易,堅持太難。這時大人逼他,是在塑造他堅持的品質。

而另一種逼迫是強制,是大人把自己的功利意願強加於孩子。為了攀比和炫耀,或想當然地為了他以後多一項技能,去逼他彈鋼琴。

06

其實,想讓孩子喜歡音樂,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培養良好的音樂氛圍,讓他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就算是孩子不容易堅持,與其逼他,不如創造條件培養他的習慣。

比如,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情境中,做固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種事情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切強加的控制都不是教育,教育是一個人離開了別人之後還能保留下來的東西。

所以,逼迫是手段,功利是手段,外在的物質刺激是手段,如果離開了它們,孩子就失去了動力,那麼這些都不叫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走心的,用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

讓孩子在自我教育中獲得人格的塑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知識技能的增長,能力的提升,見識的開闊,眼界的昇華,成為那個他真正想要成就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