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因湖北省黃梅縣得名,懷寧戲因懷寧縣得名,是什麼原因不能改成安慶戲或者皖戲呢?

無言132692712


客觀的說黃梅兩字不一定指湖北黃梅縣,有黃梅雨季節,懷寧縣境內也有黃梅山、黃梅村,這是個爭議已久的問題,至於說為啥不叫安慶戲,而有懷腔,這是另一個行政區域的問題,安慶和懷寧本是同一個地方,懷寧縣有首府首縣之稱,其縣政府所在地在安慶,縣政府1959年才遷於石牌古鎮,黃梅戲前身也叫懷腔,而不叫皖劇是因抗戰爆發而止,其在抗戰前期已籌備就好了。見下圖徽章出土於安慶。



飛哥70240


黃梅戲不僅起源於湖北,而且在湖北一直在傳承,安慶也就出去的一分支,看看湖北省黃梅戲劇院近十幾年新創作黃梅戲電影《血淚恩仇錄》、黃梅戲電視連續劇《貂蟬》以及黃梅戲舞臺劇《思凡》、《未了情》、《李四光》、《東坡》、《李時珍》⋯現在已經都叫湖北黃梅戲了,黃梅戲的發揚光大還是靠湖北!


暉光日新10401469


客觀公正(以此四字開場,覺得無知都顯得樸實)地說。在安慶周邊,每年夏季初都會進多雨的黃梅季,因此很多地名都帶有黃梅二字,比如懷寧縣就有黃梅山,黃梅村。不遠還有黃梅縣。

安慶周邊文化繁榮,戲劇戲曲詩詞歌賦活躍,引領文壇“桐城派”,電影三大獎之一金雞獎同樣來源於懷寧戲班“金雞社”,國粹京劇同樣是程長庚楊月樓等一群安慶人在北京創立。

再說黃梅戲,儘管地域色彩濃郁,但曲調輕新自然,所以比秦腔梆子等地方戲傳播廣泛。比如皖南黃山黟縣,不唱當地徽戲,也唱安慶唸白的黃梅戲。湖北黃梅縣人也是黃梅戲超級粉絲,大街小巷學說安慶話唱黃梅戲。


爺MEN


解放前在黃梅只是叫黃梅調,不是叫戲!唱的調(就是現在黃梅戲這個調)!採茶比調要高一點稱呼叫採茶戲!兩者腔調基本一樣,但有點差異。小時侯孔東一些墩(黃梅叫墩不叫壪子)上搭臺唱戲是常事,都是地方湊合的班子。因為當時我愛趕場子。當時還有個班子,班頭叫駱科,他來孔壠只在萬年臺唱黃梅調。5幾年我就離開了黃梅,後面情況不知!


真名我不想用在上面


黃梅戲與黃梅縣同名就出之黃梅戲?那杏花村酒是山西的還是貴池的?地方戲是用地方方言唱出來的,你用黃梅縣的方言來唱黃梅戲看看?你用普通話來唱越劇、粵劇、評劇、豫劇看看?嚴鳳英、吳瓊、馬蘭、韓再芬等哪個不是安慶的?哪個能用普通話唱黃梅戲?黃梅戲出之懷寧黃梅村


長頭髮的和尚39741086


1.黃梅戲與湖北黃梅縣無任何淵源。

2.黃梅戲發源於安慶郊區黃梅村,因村得名。100多年前,唱戲的叫戲子,屬於下九流。黃梅戲屬於民間小調上不了檯面。

3.黃梅戲僅僅在安慶及周邊縣傳播,並有大大小小業餘戲班,主要還是一些小調摺子戲。

4.嚴鳳英王少仿等一大批戲曲家的加入,使民間小調摺子戲慢慢有整本戲劇,並在安慶南京蕪湖形成市場。

5.1949年後,國家對戲曲的重視和發掘,加上作曲專家、著名編劇、導演加入,對黃梅戲的發展定型產生決定性影響。


用戶2039123882542


黃梅戲是湖北的,黃梅戲因黃梅縣得名!











中國黃梅戲藝術


請黃梅人唱幾句黃梅戲給我們安慶人聽聽,讓全國的戲曲迷們長長見識,拜託🙏不要用安慶腔,不要唱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因為那是我們安慶的,有本事用湖北腔,唱你們的本地曲目,讓我們聽聽最正宗的,最原始的黃梅戲,謝謝


贊86180


《為什麼黃梅戲不在黃梅縣流行?原來黃梅戲起源地另有說法》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聽見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


湖北有個黃縣,與安徽安慶地區接攘,據說黃梅縣流傳一些小調,很好聽,挺流行,年輕男女都會唱,因與安微交界,好多女孩嫁安徽,後這種黃梅調就在安慶地區流行了,後安徽人把它倡作編成戲劇,黃梅戲傳開。

黃梅戲實根源自湖北,光大於安徽,故安徽省裡,安慶市裡都有黃梅戲劇團,而湖北,黃梅縣也有黃梅戲劇團,但沒安徽出名,這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