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互聯網大會評選的領先科技成果:AI居於C位,HBAT長期霸榜

極客觀察(小刀)10月28日世界互聯網大會從第三屆起,每年都會評選出全球互聯網科技領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即“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如果將過去4年評選的結果整理出來對比研究,你會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及趨勢,包括AI居於C為,量子通信還處於炒作階段,HBAT長期霸榜等。

盘点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领先科技成果:AI居于C位,HBAT长期霸榜

先來看看過去4年都有哪些領先科技成果進入榜單。

2016年第三屆互聯網大會,獲獎的是:

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技術、IBM“Watson”類腦計算機、“飛天開放平臺”高可用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臺、卡巴斯基工控安全平臺2016、量子通訊技術、微軟Hololens混合現實全息眼鏡、“Transistor Density Increase by 1000X”鰭式晶體管密度增加技術、“百度大腦”人工智能技術、“寒武紀1A”深度神經元網絡處理器、三星複合生物信號處理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SAP工業4.0互聯網製造解決方案、微信生態創新、華為麒麟960手機SoC芯片、Qualcomm“5GNR(新空口)原型系統和試驗平臺"。

2017年第四屆互聯網大會,獲獎的是:

光量子計算原型機、Arm安全架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特斯拉垂直整合能源解決方案、百度DuerOS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AWS Greengrass、阿里雲ET大腦、“神威·太湖之光”、AR Kit、滴滴基於大數據的新一代移動出行平臺、高通基於面向移動終端的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摩拜無樁智能共享單車、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微軟小冰。

2018年第五屆互聯網大會,獲獎的是:

微信小程序商業模式創新、華為昇騰310芯片、螞蟻金服自主可控的金融級商用區塊鏈平臺、破解信息孤島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術與燕雲DaaS系統、亞馬遜全託管平臺、360安全大腦-分佈式智能網絡安全防禦系統、京東智能供應鏈技術服務平臺、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安謀中國全新人工智能平臺周易、特斯拉智能售後服務、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全球首款全集成5G新空口毫米波及6GHz以下射頻模組、CPU硬件安全動態監測管控技術、Azure Sphere-基於微控制器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小米麵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

2019年第六屆互聯網大會,獲獎的是:

華為鯤鵬920處理器、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異構融合天機芯片、統一自然語言預訓練模型與機器閱讀理解、360全視之眼——0day漏洞雷達系統、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芯片、百度飛槳、POLARDB:基於存儲計算分離與分佈式共享存儲架構的雲原生數據庫、思元270、科技向善——通過科技手段助力現代智慧城市綜合治理實踐、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IPv6超大規模部署實踐與技術創新、智慧企業的AI創新與深入應用、Versal 自適應計算加速平臺、民用飛機制造5G創新示範應用。

分析四年的獲獎名單,我們有如下幾點發現:

1、AI居於C位且向各個領域滲透。2016年的特斯拉駕駛技術、IBM Watson、百度大腦、“寒武紀1A”深度神經元網絡處理器,2017年的DuerOS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微軟小冰、2018年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安謀中國全新人工智能平臺周易、小米麵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2019年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異構融合天機芯片、統一自然語言預訓練模型與機器閱讀理解、特斯拉自動駕駛芯片、百度飛槳、思元270、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智慧企業的AI創新與深入應用,所有這些都離不開AI。

2、芯片是AI的核心支柱。在手機層面,廠商已經將AI功能植入芯片。由於AI的功能多種多樣,芯片也會多種多樣。所以我們看到的AI芯片有“寒武紀1A”深度神經元網絡處理器,也有華為昇騰310芯片,以及2019年的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異構融合天機芯片,還有特斯拉自動駕駛芯片和思元270。

3、自動駕駛進展沒那麼快。在自動駕方面,我們看到特斯拉平臺和百度Apollo多次出現在名單中,而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先驅Waymo沒有上榜。雖然許多企業都在開發無人駕駛技術,但Level 4汽車何時商用,大家都還沒有給出一張明確的時間表。實際上,無人駕駛的發展讓人有些失望,多家廠商預計的2025年將實現自動駕駛的豪言,目前看起來並不那麼肯定。

4、5G從技術走向應用。2016年至2019年,每年都有5G創新成果進入名單。其中,2016來自高通,2017年的創新來自高通和華為,2018年的全球首款全集成5G新空口毫米波及6GHz以下射頻模組也來自高通,到了2019年,上榜的卻是民用飛機制造5G創新示範應用。這意味著現在5G開發已經成熟,重點已經轉向部署推廣。當然必須注意到,由於每一年的評選單廠商都只能有一項成果入選,所以華為在5G方面的領先技術並沒有連續出現在這份榜單上。實際的情況是,華為已經在5G技術及商用上實現端到端全面領先。

5、量子計算快速發展但商用還遠。2016年的量子通訊技術和2017年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告訴我們,量子計算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但量子計算作為科技產業最前沿的技術之一,離商用還有很遠的距離。2018年和2019年沒有看到類似的創新進入榜單,也預示著量子計算不會那麼快到來。最近谷歌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突破,“量子霸權”被重提,但不可否認量子計算還處在概念炒作的階段。

6、HBAT長期霸榜。在2016年至2019年的榜單中,名字出現頻率最高的中國企業是華為及BAT,這四家中國互聯網科技的代表企業都多次入選,甚至每年都有出現。相較之下,中國所謂第二梯隊TMD在先進技術層面並無亮眼貢獻。在外企中,名字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微軟、高通、特斯拉、ARM(安謀),另外,蘋果、亞馬遜、三星也有產品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