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重構:好一場“重頭戲”

時至如今,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於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等原因,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汽車產業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情況及新能源汽車需求成為了最受人們

關注的方面。

眾所周知,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形成了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而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各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也在迅速發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构:好一场“重头戏”

研究機構尼爾森從2012年開始,就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每一年的發展情況展開調查,其研究報告旨在幫助汽車領域從業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前景有更深刻的認識。尼爾森表示:“從市場趨勢來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多重挑戰

回看2018年,新能源車型銷量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電池技術也有了很多創新之處。不過,市場挑戰依然在加劇,其一是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導致人們的消費能力降低;其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在“退坡”,人們的購買意向回落;其三,新能源汽車的產品佈局增多,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其四,過去一年來頻頻發生的“自燃”事件令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度大幅降低。面對這些“痛點”,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如何發展?這是值得業內思索的一大課題。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构:好一场“重头戏”

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得到迅速發展,然而,“政策演變”持續進行,身處於“後補貼時代”的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不得不思考更縝密、佈局更慎重。

從當前的政策來看,放開股比限制、雙積分考核啟動、繼續免徵購置稅等,這些政策都讓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企業看到了發展機遇,巨大的商機極有可能蘊藏其中。不過,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在持續“退坡”,使得部分過於依賴國家扶持的企業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與此同時,政策的變化也會令人們的消費意向發生改變。尼爾森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補貼“退坡”後,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向回落至與2017年相當,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依舊高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電池技術革新成為“重頭戲”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電池技術的革新將成為一場“重頭戲”,電池的安全性能、使用壽命、續駛里程等都會成為關鍵。

從實際案例來看,東芝超級電池僅需充電6 min,就可以行駛320 km,並且有望在2019年實現商用;本田提出了電池交換機概念,這意味著移動電源能夠用來存儲與充電;比亞迪的NCM811電池材料特殊,“811”的材料配比相較普通的三元鋰電池,鎳的比例更加高,既能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續駛里程,又能降低成本,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特斯拉在研發長壽電池組,這款電池組的壽命能支持一輛新能源汽車行駛大約161萬km,或將在2020年面世。

誰是新能源汽車的購買主力?

談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得不探討最為重要的消費者,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的購買主力。根據尼爾森專家的判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人群特徵是年輕、高知高薪、多元化。據調查,“90後”逐步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主力,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比例在上升,而且女性比例也在增多。

願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人們,對於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希望新能源汽車產品能夠更加富有科技感,但也要更安全、便利。新能源汽車的科技感,不僅體現在內飾、外飾設計的現代化上,也體現在智能化科技配置上。人們普遍希望新能源汽車的續駛里程可以“上一個臺階”,充電時間能夠縮短,並且對於電池的安全性、質保問題越來越看重。

總而言之,隨著未來國家政策的變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日新月異,再加上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步改變,相信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重構,一場“重頭戲”即將上演,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點擊將跳轉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