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陳如棟/文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先賢曾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國家領導人對歷史學習一直非常重視,在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而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西方國家多不承認,直至良渚文化遺址世界申遺成功,方被正式認可;也證實了我國著名考古學者衛聚賢的觀點,中華文明源於東南發達於西北。現有許多學者認同夏朝之前,在東南方確實有虞朝的存在

從橋頭遺址挖掘出來的彩陶上,有很多由乳白色突起的橫線組成的不同長短的圖案,其中有一個由六槓“白條紋”組成的八卦圖形,正是展示了《易經》的河圖、洛書的信息

,也不排除只是古人的巧合之作,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但可以通過這些息,可破解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天上曾有十個太陽,這傳說神話的迷團。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春秋內事》曰:伏犧(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天下之人未有室宅,未有水火之和,於是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畫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陰陽之數,推列三光,建分八節,以文應氣,凡二十四氣,消息禍福,以制吉凶。又曰:天地開闢,五緯各在其方,至伏犧(羲)乃合,故以為元。

這裡“三光”指日月星。“八節”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五緯”指東南西北中。也說明伏義之前因水火末濟,無法採用泥和水製陶坯,磚坯,再用火燒成器的工藝,所以天下無法建造家宅。而橋頭遺蹟卻有九千年前的陶器,所以伏羲之事應該在萬年之前。傳統說法認為,伏羲氏後,方有堯帝。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義和為羲氏與和氏的並稱,傳說堯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並制曆法。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義和生“十日”,這裡不是十個太陽的意思,這裡的“烏”才指太陽,這應該與她的工作測天象,推曆法相關,其實這裡是指十天的意思,她創造了一個計時方法,用十天作為一個計量單位,以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配以陰陽各佔二天,正好十天,方便於曆法計時。演化成後來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陰陽搭配後成為,甲乙東方木(青色),丙丁南方火(紅色),戊己中央土(黃色),庚辛西方金(白色),壬癸北方水(黑色)。再配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合成六十甲子,就成了古代我國人計年月日時間的工具,這種計時方法一直作為正朔紀年直至民國,佔據中華文明史上非常重要地位。在易學界至今沿用,且是易學最根本的基礎。也演化後來的河圖,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居中。洛書(後天八卦)和河圖就成了中華文化的傳承。

羲和開創的“十日”,是以十天為一個計量單位,正好補充了原先伏羲的學說,更方便服務於社會。而後來的神話故事巜后羿射日》是曲解了原意,而編造出來的。

那麼,義和之國在哪裡?義烏文史專家,原義烏政協副主席馮志來先生,在他的《烏越古國探源》中作了詳細的考證,就在義烏雙江湖一帶。(見下圖)有興趣者可關注馮先生的專著,筆者不細表述。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歷史地理學家根據廣州東南郊發現的七星崗古海岸海蝕平臺遺蹟、渤海灣天津貝殼堤群(貝殼堤是一種特殊的灘脊,綿延幾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主要由沙和貝殼物質組成,在一段時間內海平面相對穩定的情形下形成,被公認為古海岸線的標誌)等發現和考證,繪製出我國東部冰後期海侵最盛期(約5千-7千年前)的一條古海岸線。(附圖)


從橋頭遺址 破解天上“十太陽”之迷



金佩慶先生根據此圖認為:“海浸嚴重時期的義烏,正處在這條古海岸線上,生活在這裡的古越族人,最早見到太陽昇起,兼享魚鹽和山林之利,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繁盛而富饒。”(見圖)。而浙江18處發現的上山文化遺址,其中15處在金衢盆地,其中橋頭遺址的發現,正可印證當年烏傷古地的輝煌。

這次海侵,寧紹平原地帶狹長,連同杭州市中心,太湖平原東部,因海拔低,盡在海中。經幾千年海水漸漸退去的過程中,若以紹興為中心,難以聚集人力與物力,向外拓展空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以古越烏傷人出發到太湖流域發展更有說服力,選地勢相對高的良渚為依託,經大禹冶水,疏通沼澤地水歸入海,變灘塗為良田。治理後的太湖流域,含杭嘉湖地區,蘇淞地區;浙江下游的寧紹平原,因面積廣闊,地勢平坦,兼得水利之便,漸成新的文明中心。傳說中的虞朝為大禹後人所創,禹虞同音,是否是因禹而名,尚待將來進一步的考證。綜合以上的分析可初步認為,良渚文明很可能是義烏橋頭文化的傳承。

對於橋頭文化,後因中原文化迴流越地的原因,有學者提出,古越人是否出現滅絕性的災難,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疑惑。我觀點是南北文明各領風騷一時期的千年輪迴,中華古文化源於東南發達於西北,但從宋代開始,吳語區的江浙文明又重新回到主導區,引中華文明向前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