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一生沒有敗績,用七千人打敗30萬敵軍

中國歷史上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名將,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南北朝名將陳慶之,本是一個文官卻屢戰屢勝,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

陳慶之出生在中國最不靠譜的南北朝時代的南齊王朝,南朝完全繼承了中國魏晉時代所有的缺點,慶之出自庶族,庶族這個階層又稱寒族。在那個沒科舉的時代,庶族出身,混好了能混成個小地主。要想當官,倒也不是不行,得拿著命上戰場拼出個軍功來。即便是這樣,庶族也難以比擬出生就是高官的士族。

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一生沒有敗績,用七千人打敗30萬敵軍


公元525年,與南梁對立的北魏朝中,叛亂不成的元法僧反而在彭州向南梁投降了,這就相當於主動“被招安”。當然,都知道這是因為元法僧叛亂的結果,又打不過北魏朝廷,便想到:被北魏抓了肯定是沒好果子吃,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南梁投降算了。

但是,這卻成了陳慶之的機遇。

接受元法僧投降的梁武帝偏偏就封了陳慶之為將軍,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源於梁武帝對他的瞭解,讓其與胡龍牙等人前去接應。

從此,陳慶之的武將之路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同年五月,回軍後的陳慶之再次領著兩千人護送豫章王入徐州。陳慶之第一次領兵是以一位“降官”的身份,而從,這次以後陳慶之正式轉變成一位能夠讓上面放心,真正能率兵打仗的大將軍。因其平時愛穿白色袍子,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護送途中,面對魏國的兩萬士兵,陳慶之一鼓擊潰魏軍營壘,若非豫章王投降,士氣不振,梁也不一定會輸。但是,即使在這種局面下,陳慶之依然帶領部下全身而退。次年,隨元樹出征,擔任總知軍事,接連攻下兩座城池,一直到結束俘獲七萬五千人。

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一生沒有敗績,用七千人打敗30萬敵軍

在之後的十五年間,陳慶之先後參與渦陽之戰、北伐之戰等四十餘次戰役,接連拿下北魏三十餘座城池,橫掃洛陽。敢領著兩百人就敢深夜襲營,以少勝多更是常態。陳慶之著實是讓人驚歎,畢竟,老老實實當了幾十年的文官,史料記載他是“射不穿札,馬非所便”。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這麼個文弱先生率兵打仗,竟然還能當個常勝將軍。但是,想想陳慶之的前半生似乎又能理解了。

首先,從陳慶之十八歲被正式授予官職以來,本人就算散盡家財也要招賢納士。可見,陳慶之絕非一個安於現狀、一門心思撲在主書一職上的人。相反,他的心中是有思量、有抱負的,只是因其寒門出生、沒任何背景,難免為現狀所限制。

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一生沒有敗績,用七千人打敗30萬敵軍


其次,在對陳慶之的記載中就有“善撫士兵,能得其死力”。所謂軍心不振怎麼作戰?而陳慶之不僅善於用計,還善於攻心。在渦陽一站中,魏軍久攻不下,軍糧兵器消耗巨大,在這種局勢下士兵軍心渙散,但是,卻在陳慶之的一番慷慨言辭中打消了退意。

之後,軍心大振、誓以死戰的大軍就如同狼虎之師,最終,贏得這場勝利。

再來就是陳慶之的指揮才能了,兩千大軍對魏軍兩萬,七千對二十萬、對三十萬大軍,無一不是以少勝多。幾十場戰役中少有輸者,沒點本事怎麼可能,這在陳慶之前的幾十年則完全沒有表現出來,或許,是沒有機會展現。

日本稱他中國第一戰神,一生沒有敗績,用七千人打敗30萬敵軍


當時北方流傳的一句話叫做“千軍萬馬避白袍”,指的就是陳慶之的軍隊,他們統一身穿白色的衣服,這種裝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陳慶之出於心理戰的考慮,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敵人造成心理作用,總而言之,種種方式下來,陳慶之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直到打下北魏的都城洛陽為止,未嘗一敗。

然而當進入洛陽城後,事情發生了變化,陳慶之所擁立的元顥在進入洛陽城後,可能是被陳慶之這種戰績衝昏了頭腦,覺得高枕無憂,開始驕傲自滿,認為已經沒有危險了,甚至開始排斥陳慶之,想要架空他,而陳慶之向蕭衍發出的書函,也被元顥扣下。陳慶之身邊的參軍馬佛念勸他廢除元顥在北方自立,但是陳慶之拒絕了,也許是他心中對蕭衍還保留著一份忠誠。不過時間已經不允許他再糾結下去,北魏最大的軍閥爾朱榮很快率領著大軍前來剿滅陳慶之和元顥,數量是多少呢?三十多萬。看上去陳慶之妥妥的藥丸,但是如果就這樣死翹翹了,歷史上也就留不下這個名字,這場戰役的結局是,陳慶之跟爾朱榮連續打三次,爾朱榮被打的找不到北,最後甚至想要撤軍。

7000人對戰30萬,讓30萬差點無路可走,這種事情如果不是歷史上的真事,誰能相信呢?

然而不幸的是,陳慶之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過了不到一個月,爆發了大規模山洪,陳慶之的軍隊被大水淹沒,只有他一個人化裝成和尚逃回了南梁。

可能是因為對陳慶之太過喜愛,或者是陳慶之此舉真的為自己掙了很大的面子,蕭衍不僅沒有怪罪陳慶之,反而給了升了好幾級,就這樣,陳慶之的後半生,就在地方官的位置上安然去世。

怎麼評價陳慶之這個人呢?只能說他的人生實在是過於傳奇,一個出身寒門的人有著這麼大成就,一定要說的話,可能是運氣和實力兼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