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第一次感受到張即之書法的魅力,是當看到張即之寫的《金剛經》《度人經》《華嚴經》時筆者被深深吸引了。後陸續整理圖片,發現張即之的大字更值得後人學習,更有研究價值,也更能突出其書法特色。

而張即之的《上問帖》《臺慈帖》《從者來歸帖》以及部分行草書札等,書風多在蘇、米之間,藝術價值與個性化特徵不是很突出,對後世的影響不及他的寫經楷書及大字榜書。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方洲集》32卷,卷二十一記載“即之作大字如寫小楷,而筆意兼行轉折作止之,懸如老生作禮,雖骨格強硬,而意度調熟,見之者自當嘆重,此卷尤為卓絕非常所見”,可見對張即之的大字評價頗高。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故宮博物院藏張即之《雙松圖歌卷》,是其大字的代表作之一。此卷又稱《杜甫戲為雙松圖歌》,紙本,高33.8釐米、長1196釐米,款署:“張即之七十二歲寫”,系其晚年作品。此卷擘窠大字、神完氣足、勁健雄肆,又時見險怪之態。粗細筆畫差異甚大,被稱為“母子筆法”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雙松圖歌卷》有幾處“母子筆法”尤為明顯,這也是張即之大字的突出特點。字裡行間靈動怡然、奇舞飛揚,但又不失沉穩,雄厚挺拔。行楷骨力勁健、點畫精到、結字生動、筆意流動,顯得神采煥發,給人以輕鬆自如之感。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書法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後轉學米芾,並吸收漢隸及晉唐經書特點,又受禪宗哲學思想影響,形成了獨特藝術風格。張即之的字體吸取了歐體的特點,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其大字取顏字之寬博方整,行筆粗壯雄健,筆道時粗時細,時呈波折,流暢跌宕。在帖學盛行的南宋,張即之堅持傳承顏體,表現出了獨特的個性。這些特點在《雙松圖歌卷》中都有所體現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翁方綱也曾稱讚張即之道:“提筆之妙煙華霏,遊絲制颭縱依希。”張即之的書法筆鋒多樣、筆勢勁峭。之所以形成此種風格特色,原因在於張即之書法是在唐人的基礎上糅合了其寫經書體風韻而成。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的書法作品具有奇峭風骨,在北宋四大家之外另闢蹊徑而自成一家,雖然有中鋒,但更多地使用側鋒,用筆十分靈潤自然、靈活多樣,中鋒、側鋒之間不斷地順勢而變,其中鋒用筆飽滿、側鋒用筆勁挺而纖細

。同時,張即之用筆十分靈活自如,在創作書法作品的過程中往往能夠按照毛筆的形態靈活地加以變化運用。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善作匾額擘窠大字,豐碩巨刻,散流江左。“方丈”被譽為張即之匾額題字的代表作。老筆紛披,清逸遒健。日本京都禪宗寺院“方丈”懸額,即是依據這幅“方丈”的題字忠實模刻下來的。

張即之尤其擅長大字榜書。張即之的大字榜書氣象正大,看似不拘小節,卻筆筆又都在法度之中,很多筆畫像是掃出來的,不見得都是中鋒用筆,然而依然力屈千鈞,頗有意趣。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杜甫詩卷》六十五歲時書(下同)

張即之在書法的筆法上是有重要貢獻的,首先他在用筆上突破前人,誇大方圓、粗細的對比,寫出了一種筆力強勁而又變化多姿的字體,經常在一個字裡面寫出粗細對比極大的兩個筆畫,非常鮮活而有氣勢。他的這種表現形式,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以後各個朝代的書法家。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的創作理念沒有得到書法家們的一致認同,主要是因為他對於傳統書法的全盤否定,反對程式化,主張解脫束縛,追求狂放

。而他的書法顯然不是這樣的,他看似狂放的書體下卻是拘謹,看似無取法的字體下卻有米芾和顏真卿的影子。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張即之不僅書藝精絕、功力深厚,獨以書法著稱,而且在書法上也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解縉在《春雨雜述》 中這樣寫道:“獨吳興趙文敏孟好事張即之,得南宮之傳。”豐坊曰:“張即之書學米元章而變以奇勁,有春花秋木之勢。”姜宸英則說:“張即之書法歐陽率更,加之險峭遂自成家。”王澍對其也不吝讚美之詞,說:“樗寮書出河南,參用可大(鍾紹京),而能自出新意,不受兩公規繩,故卓然克自立家,足為黃米諸公後勁。”

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威震四方,你知道其中的“母子筆法”嗎?

在明清書法家眼中,歐氏結體嚴謹、褚氏的飄逸遒勁,乃至以鍾紹京為代表的筆畫妍麗秀媚、而遒勁有法的隋唐寫經體一類均在張即之書風中可見一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了張即之榜書的特點。其真正帶給後人的是一種創作精神,繼承古人、敢於創新,在後世的眾說紛紜中凸顯其藝術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