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初唐時期,有一位詩人,他年少成名,高中進士,文采斐然,是律體詩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也非常得當時執政的武后喜愛,被召至文學館,武后出遊或組織詩會,也多命其伴駕。他就是宋之問。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武則天登基後,有一次遊洛陽龍門香山寺,命群臣賦詩,先作出來的人,賞錦袍一件,同時讓文學侍從上官婉兒當評委。當時任左史的東方虯,首先作《詠春雪》詩一首,其詩云:“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按照約定,這錦袍應當賞賜給東方虯,於是,東方虯起身拜謝武則天的賞賜。這邊東方虯回座後還沒坐穩了,那邊宋之問的詩也寫好了,名為《龍門應制》,詩中有“山壁嶄巖斷復連,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遙遙綠波上,星龕奕奕翠微邊”之句(全文比較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上官婉兒看了,認為這首詩文理皆美,參會的人看了,也非常認同,認為這首詩寫的非常好。於是武則天就奪了本應該賜給東方虯的錦袍,轉而賜給了宋之問。這件事在當時被稱之為“龍門奪袍”,也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就是可憐的東方虯先生,當了個完美的背景板。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宋之問雖然文采出眾,是律體詩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但是,其人人品非常差。宋之問有個外甥,名為劉希夷,雖是舅甥,兩人卻是年歲相仿。這劉希夷也是一位詩人,劉希夷寫了一首《代悲白頭翁》的詩,其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宋之問見了之後,非常喜歡,讚不絕口,就讓劉希夷把這詩轉讓給他。劉希夷也捨不得這麼好的詩句,猶豫再三,最終拒絕了。宋之問為了把這詩據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劉希夷壓死。可惜劉希夷才華橫溢,不到30歲,就這麼橫死了。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宋之問善於阿諛奉承,經常寫一些歌功頌德的詩讚美武則天,讓她很開心。當時武則天非常寵信張氏兄弟,宋之問就依附於張易之,竭力巴結諂媚。不僅如此,宋之問本身也是一個帥哥,史載其“偉儀貌”,所以,這宋之問也想更進一步,和張氏兄弟一樣,爬上武皇的龍床。就毛遂自薦,寫了一首豔詩給武則天,武則天看了後,讚不絕口,說詩寫的很好。但在宋之問走後就對身邊的人說,這宋之問,是個人才,就是口臭驚人,朕無法忍受。卻原來這宋之問有口疾,所以常有口臭。宋之問也因此終生耿耿於懷。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宋之問攀附權貴,趨炎附勢,因詩殺甥,賣友求榮。最終卻也沒落個好,神龍元年,唐中宗李顯繼位,宋之問即遭貶謫,到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繼位,就將其賜死於桂州(今桂林)。

為詩殺甥,賣友求榮,雖是律詩的奠基者,卻為人所不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