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煩了說得對,日軍的戰術就是炮兵轟步兵衝,就這麼機械呆板

孟煩了說得對,日軍的戰術就是炮兵轟步兵衝,就這麼機械呆板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孟煩了總結過日軍的戰術風格,炮兵轟,步兵衝,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不動了,炮兵再轟,炮兵轟完步兵接著衝。日本就這麼簡單的戰術,居然能把大半個中國都佔領了。說起來我們都不相信,可它居然就這麼發生了,就是事實,不信也不行。

孟煩了這個總結和日軍的戰術基本上符合,放在今天看,只要稍微有點軍事常識,都會覺得日軍這打法也太簡單粗暴、太沒有技術含量了。但遺憾的就是,和孟煩了一樣,我們都覺得難以置信的事實,他確實就是這麼赤裸裸的發生了,日軍就靠著這麼簡單的戰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給中國造成了至少3500萬人的傷亡,國軍地方部隊和中央軍精銳更是一敗再敗,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軍隊傷亡超過五百萬人。

大家都批評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戰術失誤,不該採用添油戰術,逐次增兵,但問題是,整個淞滬會戰中,日軍其實也和國軍一樣,也是採用了添油戰術,也是逐次增兵,打打停停,戰略上的意志也並不堅決,至少是日軍一直希望能夠與國民政府媾和,迫使國民政府承認日軍佔領華北的既成事實,然後放棄抵抗。國軍也同樣寄希望於列強調停,早日停戰,同樣戰略上意志不夠堅決。可是,日軍還是打贏了,國軍還是輸了。

孟煩了說得對,日軍的戰術就是炮兵轟步兵衝,就這麼機械呆板

日軍在淞滬會戰中的打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和國軍長期進行塹壕戰,擺開陣勢,構築陣地工事,一天一天的拼消耗。而且雙方的打法都很沒有技術含量,都是正面先用炮兵狂轟濫炸一陣子,然後是炮兵延伸設計,覆蓋國軍前沿陣地,造成大量傷亡後,步兵開始向國軍第一線陣地突擊。步兵突上去,被國軍趕下來,日軍炮兵又開始炮轟,再大量殺傷國軍,然後步兵再衝鋒,佔領國軍陣地。到晚上,國軍挑選精銳組成突擊隊進行反突擊,日軍守不住,退下來,回到原來的戰線,繼續固守。等到天明,再開始新一天的炮兵轟、步兵衝,如此循環往復,淞滬會戰就這麼打了三個月,從8月中旬,一直打到11月上旬。

日軍發現國軍防空能力比較差之後,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來提高炮擊的精準度。每天早上吃過早飯,日軍就在自己的陣地上升起繫留氣球,觀察國軍陣地這邊的情況,發現國軍陣地上有新的部隊上來,或者是國軍陣地有調整,就開始指引炮兵開始猛轟。轟一陣子發現國軍陣地上沒有動靜了,步兵就開始衝鋒,等到日軍步兵衝上來了,國軍從隱蔽的戰壕跳出來拼殺,日軍又退下去,開始新一輪的炮擊。如果需要,再召喚飛機進行低飛掃射。

這就是抗戰時期的日軍基本作戰方法,非常簡單粗暴,非常機械呆板,非常沒有技術含量,所以連國軍高級將領都看不下去了,在回憶錄中吐槽日軍作戰時戰法機械呆板,不知變通。所以,現在很多網友都總結說,日軍的特點就是兩條,一傻×,腦子不會轉彎,明知道衝上去要被趕下來,還是會衝,每天都是同一套打法,也沒有什麼創新和變通;二是認真,雖然指揮人員的指揮這麼愚蠢,這麼機械呆板,日軍普通士兵還是一絲不苟的按照這個打法打,每天重複,就跟一群螞蟻似的。

孟煩了說得對,日軍的戰術就是炮兵轟步兵衝,就這麼機械呆板

日軍的打法這麼愚蠢,這麼呆板,為什麼還能短時間內就打垮上百萬國軍,佔領大半個中國呢?這個原因就很簡單了,因為國軍比日軍更愚蠢,打法更機械呆板,更沒有技術含量。比如說,解放軍的作戰原則中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均衡配置兵力,而是一定有所側重,也就是要將兵力分配為兩個集團,一個較弱的集團防禦,另一個較強的集團則主要用來突擊和打擊敵人。但現在看國軍的抗戰回憶錄就會發現,國軍所有的作戰都是平均配置兵力,比如說一個師下屬三個團,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是三個團左中右平均排開,最多從中抽一個營充當預備隊。如果是一個師兩個旅,那就是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平均配置。

當然,這不是說不承認國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確實和日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這個差距還沒有大到完全不可克服。別的不說,起碼幾乎在所有大的戰役中,國軍在兵力上都是有優勢的,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差距,如果指揮調度得當,是有可能擊敗日軍。臺兒莊會戰國軍能打贏,主要原因就是除了分點防禦之外,戰區統帥部保持了湯恩伯軍團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兩個機動作戰兵團作為打擊兵團,而不是全部都配置到不同的地域去構築工事進行防禦。

日軍其實也不是完全腦子不會轉彎,而是經常會突然轉彎,而且,每次日軍突然腦子轉彎,國軍就要全線崩潰。比如在淞滬會戰中,國軍始終認為日軍會選擇在長江一側登陸,所以將一部分精銳部隊保持在長江沿線進行防禦,防止日軍登陸。結果日軍卻並沒有在長江這邊強行登陸,而是選擇了在金山衛方向登陸,登陸後馬上包抄國軍後路,數十萬國軍馬上就從淞滬戰場一路潰逃了,連江陰到乍浦一線的永備國防工事都顧不上利用了,直接往南京逃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