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條傳世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大智慧

15條傳世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大智慧

古代15條傳世家訓, 字字珠璣, 句句藏智慧!

1、習俗移人,如油漬面,雖賢者不免;況爾曹初學小子,能無溺乎?

--王陽明《王守仁家訓》

習慣會慢慢影響一個人,如同油會浸到面裡一樣,賢者也不能避免。況且你們只是初入學途的晚輩,能夠不受世俗的引誘嗎?

2、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祿,可謂備之。

--徐勉《戒子崧》

輕薄自身的遭遇,一直到今天,尊貴的官職、豐厚的俸祿,可謂是全都有了。

15條傳世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大智慧

3、富貴者,人之怨也。貴則神忌其滿,人惡其上。

--姚崇《遺令以誡子孫》

古人說:富貴是招引怨恨的根源。當一個人顯貴時,神靈會猜忌他所取得的成就,眾人會憎恨、嫉妒他高高在上的權力。

4、子弟年幼,早晚不時稽查,不許遠離膝下。

--《於氏家訓》

對於那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每天早晚都不時的進行著監督,不讓他們離開父母的身邊。

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

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6、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只要意志能夠堅定,連金石都是可以裂開的,誰可以阻擋的了呢?

7、傳家兩字,曰耕與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太傅仔鈞公家訓》

“耕”、“讀”兩字是為傳家之寶,“儉”、“勤”兩字是為發家之道。

8、“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15條傳世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大智慧

9、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三國 諸葛亮《誡子書》

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10、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寧可採深山之茶,摸去飲花街之酒。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唐代 韓愈家訓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北宋 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語源自《學記》。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

12、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北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告誡後代們要勤於讀書,尊師重道,要講求禮儀,懂得謙讓,和朋友鄰居要和睦相處。

15條傳世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大智慧

13、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押字)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北宋 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子孫後代做官者中,若有貪汙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許死後葬在祖墳上。包拯的家訓,不僅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14、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之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

——南宋陸游《陸游家訓》

才思敏銳的年輕人,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認為是憂慮的事,不能把它認為是可喜的事。切記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這樣十多年後,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成。

15、幼兒曹,聽教誨:

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

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

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明代《王陽明家訓》

告誡孩子們要聽話,勤於讀書,孝順友愛,謙恭有禮,有節制。不要說謊貪利,不要任性鬥氣,不要苛責別人,但要自律。不能盛氣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