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兒子的腳底開裂,想了很多辦法,試了各種藥膏,看了很多醫生,總也不見好,而且有些地方越擦膏藥越爛,最可憐的時候,一個腳上開四五個口,每個都三四釐米長,他痛得常常走不了幾步就蹲坐下來。爸爸媽媽毫無辦法。

後有一天,爸爸說,有些膏藥裂了口子是不能擦的。要不這樣,什麼都不擦,只把他的鞋子用消毒水洗乾淨然後晾曬,每兩天洗一次。

自停了藥後,加強鞋子的清洗和晾曬。一個星期後,果然,他腳底的裂口漸漸癒合。走路不再費勁,有時還能健步如飛了。

過了年後,兒子各種狀況頻出,情緒發作、癲癇、流鼻血、晚上遺尿,弄的爸爸媽媽頭疼不已。情緒激動時推妹妹攘媽媽爸爸,整個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啥事就會爆發。

沒辦法,帶他去就醫,先中醫後西醫,一日三餐,每天藥不斷,但是好景不長,雖然情緒控制了,但是體重卻飆升,原本150斤,一下子飈到了200斤,西藥的副作用吃了睡睡了吃,長身不長腦。流鼻血的藥反覆吃反覆流,無一好處。

爸爸說,現在不去機構了,自己帶,乾脆啥都不吃了,全部停掉,看看狀況有沒有好轉。

之前吃西藥利培酮,是為了控制情緒,擔心他在機構鬧情緒,老師管不住他不得不給他餵食。既然機構不去了,那就也沒吃的必要,在家裡,媽媽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應對。

停藥三天後,情緒有些反覆,但波動不大。停藥一週後,情緒還可以,鼻血也流了。目前停藥已經快一個月,偶爾會發下脾氣,但很快就會過去,媽媽安撫一下,他的情緒很快能恢復平穩。

我看到兒子身上的變化,我突然想起一個詞:無為而治

有時候,順其自然不去過多管理,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道德經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一、何為“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指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強迫不橫加干涉。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也遵循道的規律。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二十五章》)可見,道的最根本規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為本,那麼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使其處於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對它橫加干涉,不以“有為”去影響事物的自然進程。

無為者,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使萬物各得其性,各遵照其當為而為,而不是將個人的想法強加到萬物之上。

漢朝初期,因連年征戰,國內虛空,各方面百廢待興,漢高祖劉邦聽從蕭何建議,採取“無為而治”政策,鼓勵百姓從事各種經濟活動,這種政策延續到後面幾個朝代,所以才有了漢景帝時的“文景之治”。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道德經

二、何為教育中的“無為而治”?

1、“無為而治”是尊重天性因人施教

幾年前帶著兒子在一個機構學習,我上午上班,下午就在機構陪讀。那時兒子五歲多了,說的話都是火星語。機構分配給兒子的個訓老師是個年輕的剛入行的女老師,兒子每天上課都很開心,雖然進步不大。有一段時間,個訓老師請假,機構給兒子另外安排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

那位老師見兒子不會說話,讓兒子躺在方凳上,壓他的肚子,試圖讓兒子發出聲音。誰知兒子一躺到凳子上就開始哭,30分鐘一節課就哭了30分鐘,媽媽在外面聽得心都碎了。

下課後問老師孩子為什麼哭,她說在訓練他說話,要他發音,但是孩子不配合。

我問她是怎麼做的,她說讓他躺在凳上壓迫他的肚子,受到外力衝擊,孩子就會開口了。

我說對於一個本就缺乏安全感的自閉症孩子,你這樣弄他,他只會越來越恐懼,還能開口說話嗎?

上了那節課後,我就沒讓她上了。幸好之前的小姐姐老師回來了,我在旁邊觀察了下,那位大家都不喜歡或者說不待見的新老師,每堂課都讓我兒子開開心心的,並拿出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勵,終於有一天,兒子說出了他最喜歡吃的“西瓜”。再後來就是“蘋果”,慢慢地,也越說越多。

如果按照開始那個老師的強迫說話法,不說孩子是否能說話,孩子心裡肯定會有陰影而且將伴隨一生,能否開口都是一個未知數。

這種做法無疑是反天性的。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在學說話的孩子

2、“無為而治”,不是“不為”,而是“不妄為”

作家三毛小時候數學成績不好,有一次考試,竟然考了100分,老師懷疑她是抄的,其實是三毛髮現了老師出題的規律,提前做好了題目,考試自然得了滿分。

於是老師出了一份很難的考題給她做,題目另外找了,結果可想而知,她交了白卷。後來,那位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諷刺三毛,說她最喜歡吃鴨蛋,並在三毛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大的黑圈。

三毛的自尊心備受打擊。從此,三毛離開了學校,把自己封閉在家裡。在後面長達七年的歲月裡,她只跟三個人說話,她的父母和教她畫畫的顧福生老師。

三毛父親陳嗣慶是個開明的人,見女兒厭學,他並未強制將女兒送到學校,而是培養女兒閱讀的興趣讓書成為女兒的朋友。

陳嗣慶把市面上能找到的適合三毛這個年齡段看的書都找來了。就連英文書《小婦人》《愛麗絲漫遊仙境》《灰姑娘》等,都蒐羅給了三毛。三毛的文字功底和英文能力日漸提高。這一切不能不說源於父親對三毛的“無為”。

顧福生教了三毛一段時間畫畫後,他發現三毛畫畫水平一般,但是卻有寫小說的天分,於是把三毛寫的《惑》推薦給了白先勇,後發表在白先勇主辦的雜誌《現代文學》月刊上。

據說,《惑》發表後,三毛抱著一本《現代文學》一路狂奔回家,躲在屋裡激動地淚流滿面。那年她正值18歲,以此為分水嶺,三毛的文學之旅開啟了。

如果不是三毛父親的寬容,不是顧福生的推薦,不是白先勇的慧眼識珠,三毛這顆珍珠也許沒有機會熠熠生輝。而那位數學老師的極端做法,摧毀的不僅僅是一位少女的自尊還是她對於這個世界的信任。

作為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沒有強迫三毛回到學校去完成普通的學業,而是尊重三毛的天性,讓她讀書愛書,為了後來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三毛的畫畫老師,顧福生沒有刻意強迫三毛在畫畫上有所造詣,“無為而治”給了三毛創作的動力,獲得了重生的機會和希望。

三毛的父親和顧福生,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使三毛得其性,並遵照其當為而為。而三毛的數學老師則是將個人的想法強加到三毛身上,可以說是“妄為”。幸好三毛有好的父親,遇到好的老師,否則被一個老師“妄為”,失去的不僅僅是幸福快樂的童年,可能是終身被桎梏的人生。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三毛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撒哈拉沙漠

3、“無為而治”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媽媽我好累,我想睡覺,讓我睡一會吧。”那位10歲的姑娘笑笑,晚上寫作業,寫到晚上十一點半還沒寫完,眼睛都睜不開了,但又怕媽媽第二天會批評自己,也怕回學校被罰站,就在紙條上寫了上面那句話,睡著了,結果因為疲勞過度,各器官衰竭而亡。

據說為了提高笑笑的成績,笑笑父母給孩子報了課程輔導班,晚上除了寫老師留的作業,笑笑的爸爸媽媽也會額外留一些題讓笑笑做鞏固提高。

除此之外,週末也不讓孩子休息,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英語口語、作文、拉丁舞。其實,笑笑自己並不喜歡跳舞,在她的生活裡,沒有愛好,沒有放鬆。每天忙碌著為父母而學。

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道清朝末年盛行“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故“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為了迎合文人畫士之喜好,賣梅者便投其所好砍掉端正的枝幹,培養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幹,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幹,阻礙它的生機。

作者嘆息哭泣,故購三百株梅,毀掉盆子,讓其自然生長。

梅如此,人亦如此。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小學生

教育的最好境界是“無為而治”

睡在書上的女孩

被捆綁的天性終究難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擺脫愛的桎梏才能獲得愛的自由。要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天性,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陪伴成長。而“無為而治”就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孫子兵法· 謀攻篇》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味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讓敵人投降。

教育也如此,不必特意為之,“無為而治”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


我是@林汀物語,你們的成長只有一次,能與你們一起成長,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幸運,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