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沒被燒燬前復原圖曝光,竟然如此美,簡直驚炸了


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通稱為“圓明三園。圓明園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規模宏偉,有一百五十餘景,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有“萬園之園”之稱,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其內建有“牡丹臺”、“天然圖畫”等園景。

當時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規模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來,在其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並創造了“燙樣”的模型方法。而卻在咸豐年間被毀了。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雍正二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這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內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採伐林木。自此之後,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臺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


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清朝中期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