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從古至今挺立著一條條巍峨的山脈。它們似巨龍一般,縱橫於神州大地之上。而這些山脈中,氣象不凡、風光秀美、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山峰,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名山大川。橫空出世的莽莽崑崙被古人視為“萬山之祖”,分隔關中與漢中的秦嶺被古人命名為“終南之山”;太行與王屋孕育了“愚公移山”的民族精神;三山與五嶽承載著中華社稷的國家觀念。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華山天下險,黃山天下奇,一座座景觀各異的山嶽經過古代文人一代代的描述與提煉之後,以各自不同的性格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高山仰止,形容的不僅僅之聳立陡峭的山崖,更是偉岸高尚難以企及的人格。,巫山雲雨帶給人們的除卻那一份朦朧迷離的景緻,更是一份對愛情的嚮往和追尋。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詩人們在亂雲飛渡的山嶺中得到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思;將軍們在長煙落日的山城前,立下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壯志,“馬放南山”、“穩如泰山”、“高臥東山”、“夜雨巴山”、“開門見山”,好一派壯美多姿的大好河山。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厚重的人文情懷,在數千年的時光中,逐漸碰撞融合,便形成了中國數不勝數的風景名勝。那麼風景名勝究竟如何確立?它與世界遺產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與區別?

風景名勝的體驗

風景名勝區發展的本源,也就是說它的前身是我們祖國的名山大川。大家可能會問,這些自然山水也就是看著好看,放到現代還能做學問嗎?別說現代了,就是在古代,山水的研究也是科學的範疇,那麼對於自然山水成因規律的科學的探索,在實踐和理論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兩位學者,一個是宋代的博學家沈括,一個是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

沈括曾經考察雁蕩山,在《夢溪筆談》中這樣寫道: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於天,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忘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

沈括是這樣認為的,他認為雁蕩山風景地貌的成因是流水對地形的侵蝕所形成的。我國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認為,沈括所說的這個“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實際上就是現代地學裡面所講的剝蝕作用。這說明了沈括對於流水,對於地形的這種侵蝕作用已經有了相當正確的認識。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徐霞客前後用了三十年的時間,遍歷了中國的名山大川,考山脈,探河源,洞察山川的美學特徵,並且試求取探究解釋它們的成因,特別是他對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遙遙領先世界岩溶地貌科學的前例。

對中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對山有著特殊的情感,都對自然山水和自然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切,有著一份非同一般的親近。風景優美,歷史厚重的地方,就叫做風景名勝,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風景名勝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中國地域廣闊,地貌類型豐富多樣,更因為有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的積澱。

比如杭州的西湖,相信每一個到過西湖的人,都能夠被它的湖光山色,塔影流光所吸引和折服。它不僅是我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世界遺產。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蘇軾有詩歌稱讚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現如今西湖還有膾炙人口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斷橋殘雪”、“平湖秋月”等等令人流連忘返的西湖十景。咱們現在用的一元紙幣上的圖案就是西湖的“三潭印月”。來到西湖這個風景名勝區,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讓人流連忘返的湖光山色,更多的是能夠想到曾經在此留下過自己足跡的古人,他們的詩詠贊嘆,他們的憤懣抒懷,他們對人生的求索還有對國家的情懷,都能夠讓我們站在西湖邊上的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這就是中國的風景名勝,這就是風景名勝給人的獨特的複雜的心理衝擊和體驗。

風景名勝區的分佈規律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這是大詩人李白在一千多年前經歷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漫漫求索後,依舊無怨無悔地立下的人生志向。在中國人的傳統之中,風景名勝帶給人們的,早已不僅僅是休美壯麗的山川景色,更是與古聖先賢的溝通對話,對自身生命價值的思索和叩問。蘇東坡在有力海南,經歷生死考驗之後,寫就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人生感嘆。站在岳陽樓上,望著眼前浩浩湯湯的八百里洞庭,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讓千載之後肚餓人們也不禁為之動容。逶迤綿延的萬里長城,殘破高聳的狼煙烽燧記錄的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和“將軍白髮征夫淚”的家國情懷。中國是世界上風景名勝資源類型最為豐富的國家,山嶽,湖泊,河川,瀑布,海島,森林,岩溶,火山,每一種類型的風景名勝都以山脈為依託,以文化為紐帶,讓自然風光的奇絕與人文歷史的厚重交相輝映,永久地記錄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它們有的承載著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不屈的精神,有的體現著伯牙子期曲水流觴等名士的風流,有的印刻著單刀赴會白衣渡江等將帥的風采,還有的講述這朱熹講學,陽明悟道等學者的傳奇。截止2018年6月,中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經有244個,而省級名勝區的數量更是超過了800處。那麼如此眾多的各級各類風景名勝區,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特點?從這些細節之中,我們還能看到哪些特殊的規律呢?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我們已經知道風景名勝區是那些風景優美,歷史厚重,擁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其實風景名勝區資源是屬於國家的一種公共資源,那麼風景名勝區在中國到底是怎麼分佈的呢?在介紹它的分佈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故事。

在廣袤的中國國土上,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它,但是它可能會影響過你的生活,那麼這條線就是北起黑龍江黑河,一路向著西南延伸,直至雲南的騰衝。這個起於東北至於西南的這條線叫做“胡煥庸線”。1935年胡煥庸先生在他發表的論文《中國人口之分佈》中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地在地圖上標註,摸索出這條線。那個時候胡先生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佔中國故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東南方向,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在地圖上是清晰的,幾乎是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一條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的時候似乎突然意識到了什麼而不約而同地停止,這讓胡煥庸先生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雖然胡先生是從人口分佈的角度畫出的“胡煥庸線”,但是它還承載分割著許多自然與社會的元素,在今天很多方面仍舊適用。這條人口的分割線與氣候上的降雨線,地貌區域分割線,文化轉換的分割線,均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重合。線東南方向以平原,水網,丘陵為主,自古以來,農耕以經濟為基礎,線西北方向人口密度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遊牧民族的天下。針對我國的風景名勝區而言,大部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分佈在“胡煥庸線”的東側,線西側風景名勝區的數量我們大家卻很少了解。2017年的244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胡煥庸線”東側,就有220處,90%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都在這一邊,非常密集。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我們舉一個例子,四川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與川西高原之間的過渡地帶,不僅是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國家級別的自然保護區。那裡的藍天,白雲,湖泊和森林組合成奇妙,奇幻,優美的自然風光,再加上九寨溝原始的生態環境和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因此九寨溝被人們稱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什麼是“世界遺產”

九寨溝,這個藏於川西北崇山峻嶺的靈秀寶地,因為長期的與世隔絕而並不為外人所熟知。直到1975年的一次綜合科學考察,九寨口世上少有的絕美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1982年,九寨溝正式被確定為風景名勝區,然而九寨溝的風貌卻並不是中國西部最為典型的代表。提起中國的西部,人們南海中出現的自然景象往往要麼是高原雪域的蒼茫純淨,要麼是大漠孤煙的瀚海黃沙,而四川的九寨溝,西藏的林芝,新疆的吐魯番等水草豐茂,山明水秀的地方,以其瑰麗的自然景觀成為中國西部最耀眼的世外桃源。但是對於青藏高原和中國西北而言,最為典型的風景名勝卻依舊是氣勢磅礴的大型山脈,浩渺無垠的大型湖泊和悠遠綿長的絲綢之路。南迦巴瓦,珠穆朗瑪,唐古拉,崑崙,天山,這些終年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山脈展示著中國地理的高度。青海湖賽里木湖,博斯騰湖,喀納斯湖,這些高原湖泊和溼地草原孕育了中國遊牧民族的獨特文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精絕古城,樓蘭古國,這些賦予傳奇色彩的名勝古蹟。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中國西部的風景名勝與東部截然不同,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一處都面積巨大,歷史悠久,不僅擁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價值,更是中華民族不斷融合,開拓,交融的獨特歷史記錄風景名勝,東部數量多,西部體量大,東部與西部共同構成了中國風景名勝區,群星璀璨的分佈體系。然而,在眾多風景名勝區中,卻有一部分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遺產,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珍愛與保護的特殊對象。那麼,究竟哪些風景名勝成為了世界遺產?世界遺產的稱號又更多地體現了什麼樣的獨特價值呢?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風景名勝區的分佈東為什麼東部較多,西側較少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回到一個自然和歷史的過程中去看,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中國傳統的風景觀受到地域的這種影響,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風景都在東部,當然也和降水有關,比如武夷山,雁蕩山,黃山等等,都是流水切割侵蝕造成的風景。同時主流文化都比較欣賞這些唐詩宋詞,山水畫主要描繪的也都是這些景觀。相比較而言西部的景色,一個歷史時期以來,人們對西部的景觀瞭解較少,對西部缺乏整體系統以及概念上的這種認識,更談不上審美。不過這種現象正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交流以及科學,學術研究的拓展逐漸消失了,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轉變。同時也更加認識到廣闊的西部地區的神態價值極其保護的重要性。

經過剛才的介紹,大家都對風景名勝區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業,就是世界遺產。我們先介紹一下世界遺產形成的背景,早在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但是這項工程就可能會淹沒尼羅河谷裡邊一些珍貴的古蹟,比如說阿布辛貝神殿。在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發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阿布辛貝神殿等古蹟被仔細地分解,然後運到了高地,再一塊一塊地重組,建構起來。這個保護行動,耗資8000萬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資金是由50多個國家募集而來的。這次行動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並且促進了其他類似的保護行動,比如挽救意大利的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城等,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這就是最開始的世界遺產所形成的背景。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定義,世界遺產是指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一種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從分類上講,分為文化遺產,文化景觀,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截止到2017年,中國只有52項世界遺產,文化遺產有30項,文化景觀有6項,自然遺產有12項,混合遺產有4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二。有一處風景,我要說它是世界遺產,你一定會有質疑,憑什麼你說它是世界遺產。其實世界遺產不是我們隨便說說就可以確定的,是有相應的一個標準進行判定的。現在的世界遺產標準一共有十條,其中有六條是針對文化遺產的,四條是針對自然遺產的。理論上來說只要有一條標準,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是符合的,那麼這個遺產地就能夠申遺成功。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在以去剛剛申遺成功的青海可可西里為例,其遺產地廣袤空闊,洪荒生機,這裡廣達數萬平方公里的荒野和繁衍期間的生靈與高山冰川,原野和湖泊一道,構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很少有人類干擾的荒野棲息地和青藏高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景,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自然美,不見於地球任何其他的地區。可可西里遺產地超過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為青藏高原所特有,與之共存還有大量特有的食草哺乳類動物和脊椎動物,特備是有名的藏羚羊,其數量佔到了全球總量的約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週期的棲息地。因此這類遺產地符合世界遺產標準七,也就是頂級自然現象或者具有絕佳自然美景和美學價值的地區,以及還符合標準十就是最重要的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

風景名勝與世界遺產的關係

從1985年開始,中國加入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的泰山,長城,莫高窟,明清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六個項目被評為世界遺產。在這之後的30年間,中國的名山大川不斷地給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帶來驚喜,既有諸如武當山廬山,三清山,武夷山,中國丹霞等著名山嶽又有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等民居建築,更有杭州西湖,絲綢之路等積累著獨特而厚重歷史文化的名勝所在。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遺產保護項目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早已讓全世界為之驚歎。那麼在中國,風景名勝與世界遺產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和區別?在世界遺產之中,我們又能讀出怎樣特殊的自然,文化價值呢?

通過上面的講述,大家對世界遺產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那麼風景名勝區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它們的關係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的52項世界遺產有40項是風景名勝區,而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中,絕大多數也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及文物保護單位,因為風景名勝區是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適應我們國家的國情和遺產保護的制度,所以我們起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當然它是也就是我們國家遺產保護的最主要的陣容之一。另一方面風景名勝區的本質是以自然景觀為基礎,融人文景觀為一體的保護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山水文明,象徵了我國的江山社稷,更展示 中華文明獨特的人地關係。所以風景名勝區也是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區域與當今的世界遺產,文化景觀性質與價值構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保護我們的遺產的這種意義何在?如果從文化的方面來講,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它的文化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種傳承需要有更多的這樣的一些事業來支持,其中保護地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它保護了我們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在歷史時期特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那麼它的這種真實性的存在就是我們後世子孫能夠通過這種重要的這種遺存去認知,去體會我們的文化的最重要的這樣一個場所。那麼從自然的角度來講的話,像這種大的地域空間綜合體的這種保護地,小的有幾十平方公里,大的到成百上千,上萬的平方公里的這樣的一些保護地,它們的生態價值和生態意義,肯定是無與倫比的。

“雙遺產”的獨特之處

中國的五十餘項世界遺產,每一項都展示著奧妙萬方的魅力,都擁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從跨越十五個省市區的萬里長城,到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可可西里,皖南古村西遞宏村是至今人們仍然繁衍生息的小小村莊,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自然原鮮有人跡的自然樂土。絲綢之路是今天依舊繁忙的國際商貿大通道。中國的世界遺產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型豐富,歷史悠久,特徵鮮明,內涵獨特,面對著這些琳琅滿目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對我們的國土更加熱愛,都會對我們的文化更加自信,都會對我們的未來充滿期盼。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然而,很多任可能並不知道,在這五十餘項世界遺產當中,只有四項不僅被聯合國的專家確認為世界自然遺產,更是得到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它們是號稱“五嶽獨尊”的東嶽泰山,被尊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從南宋至今聲名鵲起的福建名山武夷山,還有地處四處盆地的峨眉山與樂山大佛。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被恆,為五嶽之長。不僅因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而享有盛名,更因為“穩如泰山”,“國泰民安”,“人心齊,泰山移”等語言的傳播,而深入人心。它屹立於中國東部,齊魯大地之上,以“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概,成為了首屈一指的中華名山。黃山號稱“震旦國中第一奇山”,這座大山不僅地貌奇絕,世間少有,更因為李白,徐霞客等古代名人,張大千,劉海粟等近代巨匠的塑造,展現出了中華山嶽的另一種風姿和文化。武夷山地處中國東南,不僅是中國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更因為“朱子理學”的產生,發展和傳播而享譽海內。“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李太白的一句詩,將峨眉山的高邈端莊帶入了中國文化之中。

今天峨眉山和武夷山一道以其世間罕有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而樂山大佛,靜靜地在三江交匯處,矗立了一千多年,這尊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造像,為何開鑿於此?如何屹立千年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謎題?泰山,黃山,武夷山,峨眉山和樂山大佛這四項遺產成為了中國僅有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那麼,他們與中國的其他世界遺產相比,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又為什麼能夠成為舉世矚目的雙遺產所在地呢?

雙遺產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的意思。同時具備了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種條件的這樣一個保護地。截止到2017年,我國的雙遺產有4出,分別是山東的泰山,安徽的黃山,四川的峨眉樂山風景名勝區以及福建的武夷山。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關於安徽的黃山,人們曾在遊歷黃山之後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也被稱為“震旦國中第一奇山”,為什麼叫做奇山呢?荒山上的松樹種類繁多,千姿百態或者聳立挺拔,或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龍盤根,或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黃山玉屏峰上的迎客松最為有名,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中國的國寶,你再看黃山上的奇石,現在黃山上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它們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其形態可謂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絕。

武夷山裡邊,很重要的一個是丹霞地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遺存是中國傳統歷史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制度的這種現象,特別是在南宋時期非常地盛行,那就是一些著名的先賢或者大師,他們帶領學生在名山勝水之間建立的書院,然後在武夷山裡邊有一個這樣很有名的書院叫做武夷精舍,這是朱熹所創辦的。中國儒家弟子一直認為這種山水環境與人格的培養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就誕生了一種屬於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我的書院是設立在這種名山勝水之間的。

通過“胡煥庸線”來看風景名勝的分佈及其與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

峨眉山很顯然是我們國家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即使你不是一個佛教徒,你依然可以到這個名山大川中去,到風景名勝區中去,你可以去貼近自然,認識自然,去陶冶自己的情操。無論是這種山水的審美,還是在登山過程當中的健體,你要相信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你仍然可以體會到自然的神奇,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關於風景名勝和世界遺產之間的關係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交流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