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北宋《太平寰宇記》雲:“至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析臨川近鎮一鄉並取饒州餘干白馬一鄉立金溪場。後置爐以烹銀礦。”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改場為縣。金溪因歷史上出金產銀,山間溪水色澤如金,而得“金溪”之名。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千年流轉,昔日的冶煉場被歲月冷卻了烈烈烘爐,爍玉流金的寶山金銀礦冶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羊石山上先人遺留的《金溪場銀坑記》冶銀石刻碑,默默訴說著千年前人們對銀礦生成的認知與開採歷史。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儒商傳家竹橋人物金邑無雙 明清遺風古村民居江右第一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竹橋古村已有800多年曆史,村內居民均為單一的余姓。據《竹橋餘氏宗譜》記載,其始祖為唐代吏部尚書餘褐,因元朝末年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他的後人余文隆為躲避戰亂與家眷路經此地,見此環山抱水之所,有美池桑竹之屬,便落根為生。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漫步竹橋古村,所到之處都印刻著祖輩的宣教。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在村子的“總門樓”前方,有呈“品”字型排列的三口古井,分別建於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古井外圓內方,形似銅錢,寓意金錢如流水,千金散盡還復來,唯有“品”德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中門樓”前後地面上,有兩個用青石板鋪成的大字,一個是“人”字,另一個是“本”字。本者,根也,這個“本”字告訴一代代的竹橋人,不管在外讀書做官,還是經商致富,“根”都在這裡。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村中的“十家弄”“八家弄”建築就是兄弟間團結協作、孝悌仁愛精神的折射。它們分別包含著八家和十家而得名,每家都有總門、巷門、大門和耳門,耳門相通,戶戶相連,人員可相互往來,以建築的連通體現家族的凝聚力。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2010年前後,竹橋古村先後榮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等多個稱號,古民居也得到全面性修復。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儒商傳家竹橋人物金邑無雙,明清遺風古村民居江右第一”。金溪人千百年來堅守的根祖文化刻印在難以消解的書香之中。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臨川才子金溪書“臨川才子金溪書”是贛東的一句名諺。臨川是才子之鄉,孕育了英才俊傑,“金溪書”則是指金溪縣滸灣鎮的雕版印書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數百年前,金溪成為明清時期江西印書中心,凡經史子集、話文小說都能刊刻,人稱“江西版”譽滿全國,金溪也由此贏得“江南書鄉”之稱。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至今滸灣書鋪街裡還留有“藻麗嫏環”的牌匾,寓意書鋪街為珍藏書籍之所在,向世人昭示著金溪雕版印書曾經的輝煌。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華夏一絕”手搖獅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金溪手搖獅的形成已有300年的歷史,是當地勞動人民在練武強身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精湛民間藝術。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手搖獅的表演形式與傳統的兩人舞獅不同,它由一人蹲步表演,通過兩獅格鬥、中間一位舉燈者勸和,而使兩獅和好如初。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2005年,在中國國際儺文化藝術節展演中手搖獅的出現令人耳目一新;2010年,金溪手搖獅團隊參加了“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開幕式展演,在現場贏得了滿堂喝彩;2015年手搖獅走出國門,在意大利米蘭參與第42屆世界博覽會受到當地熱烈歡迎。金溪手搖獅正一步步從鄉間舞臺邁向國際舞臺。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藕絲糖四海聞名“滸灣油麵進汴梁,方河米粉去湖廣,黃通冬筍滿省跑,四海聞名藕絲糖。”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聞名四海的藕絲糖是金溪的特色美食。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藕絲糖是一種由糯米熬製後拉成的棉糖,其外形似一團潔白細嫩的藕絲,而得名藕絲糖;因其甜、脆、香、酥等特點,深受百姓喜愛。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據《金溪縣誌》記載,藕絲糖最早產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相傳在當時,就有小販挑著糖擔,敲著小鑼,走鄉串村叫賣。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拉藕絲是製作藕絲糖的靈魂,千萬根細如藕絲的綿糖,靜若輕雲蔽月,動如流風飄雪,頗有“香爐瀑布遙相望”的詩情畫境。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最後將調製好的餡料包裹其中,就形成了餘味綿長的金溪藕絲糖。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滸灣油麵:細小如松針 飄逸似龍鬚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製作油麵是滸灣人家家戶戶都掌握的手藝。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滸灣油麵始於明末,清代曾被選為宮廷食品,因面絲細如龍鬚,又經皇帝品嚐過,人稱“龍鬚貢面”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一排排木架上,整整齊齊、如瀑如弦般掛滿了細如髮絲的新鮮麵條,柔軟而滑膩,在陽光下散發著天然麥香,這熟悉的味道是金溪人記憶裡綿延不斷的鄉愁。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隨著季節時令的變化,搭配油麵的湯汁與佐料也變化著色彩,雞蛋與香菇的鮮味釋放,辣椒與肉絲的完美碰撞,五彩的鮮蔬彩椒都是捕獲味蕾的增鮮劑。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尋常的美食賦予了金溪人代代相傳的鄉土味道,它們不僅是遊子對家的思念,也是民俗民情的延續,連通著一座城市與人民不解的情緣。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金溪這座“人文生態工貿新城”,正憑藉“地控閩越,貫穿兩廣”的區位優勢發展為日臻成熟的現代化文明城市。

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江西卷金溪篇霸屏近40分鐘全是撫州熟悉的美景


“而今邁步從頭越”,金溪在時代的洪流中,搶抓機遇,打造鏈條化產業,依託地域產品特色促進文旅融合,成為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地,實踐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