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縣官堰壩區:小小香蔥了不得 脫貧致富全靠它

湄潭縣官堰壩區:小小香蔥了不得 脫貧致富全靠它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王學倫)香蔥翠綠,蔥香陣陣……走進遵義市湄潭縣黃家壩街道的官堰壩區,記者看見一幅綠意盎然、產業興旺的香蔥壩區美麗畫卷。

“今年我們香蔥的效益還很不錯。”官堰居村民李金華指著連片的香蔥壩區,一臉滿足地說道:“香蔥在每年的4月份開始種植,一年要種植2到3季,每畝能收4000至6000斤,按市場價一斤香蔥要4塊多錢。”

據瞭解,黃家壩街道官堰香蔥,早在明、清時期就有栽培記載,80年代末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自此逐步進入商品化栽培。2004年,當地政府在官堰壩區大力投資改善水利、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官堰壩區抓住機遇,大規模發展香蔥種植,種植面積就達到了800畝,涉及農戶350餘戶,在當時幾乎佔據了整個湄潭市場,2016年種植面積達到3500畝,年產量達10000噸。

特別是在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省、市、縣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黃家壩街道整合利用各類資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官堰香蔥產業在產品質量和市場銷售得到極大發展,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開闢了一條重要道路。

“香蔥這個產業搞得還是可以,效益高。”官堰居村民李天祥告訴記者,自從開始種香蔥以來,自家的生活變化很大,每年靠賣香蔥就能掙四五萬塊錢。

據介紹,官堰壩區香蔥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000餘畝,每年可種植香蔥2-3季,每季產量4000-6000斤,預計每畝地年收入在30000元以上,除去種植成本,每畝年利潤15000元以上,最高可達35000元。

湄潭县官堰坝区:小小香葱了不得 脱贫致富全靠它

“起初也就幾家人種點蔥,零星地賣點,掙點零花錢。”官堰居委會主任葉其軍告訴記者,現如今,在官堰居,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在種香蔥。

隨著香蔥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些問題,由於缺乏科學規劃,香蔥市場出現了價格震盪,香蔥價格最低時只0.8元/斤,官堰蔥農損失慘重,香蔥產業發展遭受重大打擊。

為此,當地黨委政府整合資源,同時採取技術培訓、外出考察等方式,並積極培養香蔥經紀人。通過經紀人牽線搭橋,產銷對接,把客商帶進了官堰,把香蔥運進了市場。

“看到蔥拉不出去,心頭著急。”官堰居香蔥經紀人周治昌告訴記者,希望把這個地方的香蔥推向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憑藉周治昌早些年走南闖北的經驗,聯繫大量的香蔥商家,將官堰香蔥推銷到了北京、上海、廣西、湖南等地。據悉,今年,經周治昌賣出去的香蔥已達到了120多噸。

如今,香蔥已成為官堰居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每年都有大量官堰香蔥進入遵義、銅仁、貴陽、重慶、上海等地,為老百姓找到了致富門路。目前,香蔥種植已擴展到黃家壩街道的合同居、民建居、沙壩居、牛場村和大寨村等,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年產量達15000餘噸。

鄉村振興正當時。下一步,官堰香蔥基地將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引導蔥農合理輪作,努力提升香蔥品質,計劃在2020年前全面達到綠色食品品質要求,力爭在2025年前全部過渡為有機食品品質香蔥,使黃家壩官堰香蔥產業發展帶動官堰居乃至黃家壩街道的人民群眾,讓他們的生活品質得到大提升,切實助力鄉村振興揚帆起航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