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架殲20需要多久?

非常不正經的小學生


殲20從首飛至今,到底生產了多少架,網上相關資料眾說紛紜,這也導致大家對於殲20的產能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認知。據相關資料顯示,成飛已經為殲20建設了兩條總裝生產線。而這兩條生產線的年產能能達到24架之多。

這兩條生產線不同於傳統的飛機總裝線,採用的是和F35相同的脈動生產線。這種生產線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週期、提高裝配效率的目的。

這種裝配模式對於我國而言並不陌生,之前在西飛的飛豹戰機和新州系列支線客機的生產上,已經採用了這種先進的總裝生產線。

對於殲20 的產能我們可以做一個大概的推測,F35在採用脈動生產線之後,平均每月就能下線一架。殲20的複雜程度與F35相比在伯仲之間,達到一月一架的生產速度也不是什麼難事,換句話說,這兩條生產線一年就能造出一個飛行團。

殲20的具體採購數量仍然是一個迷,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側面對殲20的裝備數量做一推測。殲20的採購單價約為6億元一架。這個價格確實不便宜但這個錢我們還是掏得起的。

隨著周邊國家紛紛將購買或自研五代機提上日程,未來的亞太地區將會成為世界上五代機裝備量最大的地區。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五代機很難應對未來的複雜形勢。在美國空軍中,F22和F35的裝備數量約佔現役戰機總數的10%左右。

而在未來,隨著F35的逐步成熟,大量服役,這一比例還會逐步提高。而中國空軍現有的2000餘架戰鬥機當中,殲7等二代戰機就佔了近一半,按照現有的空軍作戰編制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殲20系列需要至少裝備400架左右才能滿足中國空軍未來的作戰需求。


迷彩虎軍事


在即將到來的10月,我們至少可以看到7架以上的殲-20組成編隊進行飛行畫面,這其實從側面證明殲-20的量產工作還是很順利的。

目前保守估計殲-20隱身戰鬥機現役數量突破48架,年底會有新的12架參加到中國空軍服役,這樣整體數量超過了60架。從目前曝光的照片分析來看,殲-20隱身戰鬥機產量不成問題,這主要殲-20隱身戰鬥機不同於以往重型戰機那種來回折騰,殲-20隱身戰鬥機沒有直接採用太行發動機,目前服役的全是俄製99M2發動機,這令殲-20隱身戰鬥機產量有了保證,並且殲-20隱身戰鬥機一次成型,整體上沒有缺陷需要大改。先保證量產,再保證提升。


隨著殲-20隱身戰鬥機的大規模服役,殲-20量產的進度也非常快,從2018年宣佈服役,到2019年9月1日,已經至少有48架殲-20服役,說明殲-20戰鬥機一切順順利利,沒有被技術,比如雷達或者發動機當成了攔路虎。而殲-20依靠現有成熟技術,在戰機材料,航電、雷達等都沒有㕁難題。本來都以為殲-20隱身戰鬥機裝備部隊後,還得一邊訓練戰法,一邊改進,但是從現在來看這些統統都不需要,殲-20隱身戰鬥機現在就是培訓大量種子飛行員。

(只能參考美軍的F-35工廠了)

從目前時間段來看,殲-20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交付了至少12、12、24架,平均生產一架殲-20就需要半個月。這還是在當前的生產線和技術水平下,還有提升的空間。而後每一年殲-20產量還在逐步遞增,從未來四條生產線來看,殲-20隱身戰鬥機未來總產量會突破400架沒問題。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外媒認為,殲20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跡象。

北美媒體根據衛星圖分析,目前只發現2個解放軍基地部署了殲20戰鬥機,修建有8個機庫。

然而,2017年全年衛星圖上,沒有殲20大規模部署的現象。

外媒認為,2018年前3個月,成都132飛機制造廠只製造了1架殲20戰鬥機。

這架戰機,在2個月內沒有移動位置。

同時,成都132飛機制造廠也沒有發現擴建的跡象。

由此,可以推斷,殲20的生產還有很大的困難。

這並不稀奇,美國F22的例子在前。

而F22在2006年首飛,頭幾年生產數量始終是個位數。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高精尖的現代化戰機,生產的難度是非常驚人。

它們的生產程序通常高度複雜。

很多零件的生產難度巨大,甚至特種材料的製造也很困難。

這些都不允許有絲毫含糊,不然飛機就算倉促造成,也沒有戰鬥力,甚至會機毀人亡。

以我軍的殲15為例,這麼多年費盡心血,前後只生產了20架。

而殲20遠比殲15先進,生產難度更大。

而殲15因故障先後摔掉3架!

殲20自然是寧缺毋濫,寧可製造緩慢也不換造好了摔掉。

目前殲20究竟裝備了多少,外媒觀點不同。

一般認為,在2018年,殲20總數量為十多架。

這點數量,還是不足以和大量的F22和F35對抗的。


薩沙


現代戰機的生產過程,從零件加工到組裝完成,需要的時間較長。

那些說殲20一年生產20-40年,所以10天半個月就生產一架的想法,是不對的。就像我國一年出生1000多萬嬰兒,不能說幾秒鐘就可以“要一個孩子”一樣。

關於殲20每一架的具體投產時間,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參考其他機型的。比如FC-1“梟龍”戰機。巴基斯坦於2008年1月22日正式開始利用我國的生產線“組裝”第一架梟龍戰機,然後這架戰機於2009年11月23日下線,花費了1年10個月的時間。

如果覺得梟龍這種低成本3代機可能會簡單些,我們可以看下日本組裝F-35的情況。

2015年12月,日本開始在本國利用買自美國的生產線組裝第一架F-35。2017年2月,這架戰機下線,用時1年2個月。與之相比,巴基斯坦生產FC-1的速度有點慢了。

這裡我們還需要注意到的是,巴方和日方都是散件組裝,從而節省了不少零件、設備製造的時間。所以,如果讓他們從零件開始製造,將會花費更長的時間。

與他們相比,我國自己生產FC-1原型機的時間就短得多了。FC-1第1架原型機於2002年5月完成設計,2003年8月就首飛了。由於從原型機下線到首飛,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所以,其實際生產時間,還不到一年。

這樣來看的話,殲20從開始生產到下線,大概也會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只考慮組裝時間的話,會更短一些。

從這個時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經常被提起的理念,那就是“戰時產能”,在現代戰爭這種高節奏面前,實現機會已經不大——因為當你產能剛提起時,戰爭可能已經結束了。所以,平時多生產,多儲備,才是應對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正確選擇。

同時,這也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準備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標誌,你懂的。


晨曦談兵


殲20戰鬥機是我國當前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款重型五代戰鬥機之一。在當今世界上,能夠獨立建造五代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世界上主要的五代機分別是:中國的殲20戰鬥機和殲31戰鬥機,美國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機,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其中殲20戰鬥機、F22戰鬥機、蘇57戰鬥機屬於重型戰鬥機。美國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機研製時間較早,現在已經大規模列裝部隊,我國的殲20戰鬥機研製時間要晚於F22戰鬥機和蘇57戰鬥機,但是列裝時間要早於蘇57戰鬥機。


▲(從左到右分別是,FC-31,蘇-57,殲20,F-22,F-35,心神)

隨著殲20戰鬥機的正式服役,關於殲20戰鬥機的生產速度,也成為了很多網友最關心的問題。當前我國已經擁有了成熟的殲20戰鬥機脈衝生產線,一個月能夠生產3-4架殲20戰鬥機,年產量可以達到40架以上。按照年產量40架的標準來看,生產一架殲20戰鬥機的時間,不會超過10天。不過我國在殲20戰鬥機定型生產後,生產線並沒有火力全開,從當前的媒體資料來看,殲20戰鬥機的服役數量仍然較少,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殲20戰鬥機)

第一點:殲20戰鬥機的需求量問題,在高性能的同時,殲20的造價也是非常高的,根據一些國外媒體的預估,殲20的造價應該在1億美元以上。這種高造價的戰鬥機,維護成本也非常的高,財大氣粗的美國軍隊,也只裝備了184架F22戰鬥機。而我國當前的三代機數量十分充足,國內裝備的三代機服役年限都比較短,還沒有到置換的年限。

▲(中國自行研製第三代(中國標準)戰鬥機)

假如在短時間內服役大量的殲20戰鬥機,一些三代機的地位就會比較尷尬,同時我國空軍戰鬥機的維護成本也會大大提升。因此我國的殲20戰鬥機完全可以慢慢的服役,在服役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等到三代機大部分退役的時候,殲20戰鬥機的服役數量才會達到頂峰。


▲(殲20五代重型隱身雙發戰鬥機)

第二點:殲20戰鬥機還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殲20戰鬥機在隱身性和機動性上已經做的非常好,但是在發動機上,殲20戰鬥機專屬的渦扇15發動機還在調配階段,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大批量的裝備部隊。渦扇15發動機裝備到殲20戰鬥機上之後,殲20戰鬥機整體的佈局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比如說取消掉鴨翼,機身變得更加的流暢等。這樣改款之後的殲20戰鬥機,整體性能也將大大提升。
▲(渦扇15發動機CG圖)

隨著未來國內三代機的退役,以及渦扇15發動機的應用,殲20戰鬥機大批量生產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軍武小咖


殲-20隱身戰機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先進的戰機,有關於它的一切設備性能數據、生產裝備計劃都屬於軍事絕密信息,被嚴格保密起來,外界根本無從得知,所以生產一架殲-20隱身戰機需要多長的時間也自然不為外界所知。

此前網上有消息稱殲-20隱身戰機已經擁有三條生產線,第四條也即將開通,但這種消息顯然永遠無法得到官方證實,難辨真假。這裡就不談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週期,但可以通過列舉了解其他戰機的生產速度,來大概推測一下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

如今的戰機為了追求更高的飛行性能,擁有更強的作戰能力,採用很多先進設計和先進機載設備,這對戰機的生產製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現代戰鬥機的生產週期是越來越長,技術越來越複雜,價格也越來越高,早已經不是當初二戰時期一款戰機可以隨隨便便年產上萬架的時代了。

那麼,生產一架比較先進的戰機需要多長時間呢?以美國的F-16為例,作為美國最為經典的三代機,F-16獲得很多國家的青睞,總產量高達4500多架,生產週期為1974年到今天,考慮到印度正計劃引進F-16的改進型號——F-21進行生產,所以F-16的傳奇還在繼續。

資料顯示,最初F-16戰機從生產零部件到全機完成總裝工作大約需要276天,生產工時總計長達6600多小時。後來隨著F-16量產工作的鋪開,生產速度開始加快,後期F-16的生產耗時下降為210天左右。當初美國沃斯堡西部的F-16生產地一度可以達到每天產出一架F-16戰機水平,足以見得它生產規模之龐大。

作為F-16的替代者,F-35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同樣比較快,正在迅速步入正軌。在2017年,F-35隱身戰機的量產交付數量為66架,在去年它的交付數量達到91架。按計劃,今年F-35隱身戰機的產量將超過130架。預計到2023年以後,F-35隱身戰機將會引來量產高峰期,屆時有望達到160架/年。對比來看,如今中國成飛每年生產殲-10C戰機、沈飛每年生產殲-16戰機的數量均超過40架,加上生產其他戰鬥機,生產速度也是非常可觀的。外媒認為中國擁有3~4條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組裝線後,殲-20隱身戰機的年產量將超過40架。


科羅廖夫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生產四代機(俄稱五代機)的國家有三個:美國、中國、俄羅斯。其中美之F一22,中國的殲一20和俄羅斯的蘇一57(原稱T一50)為重型。還有高低搭配的F一35和殲一31是中美特有的。


單架造價而言,也不是直接一句話而定的。如美國的F一22已列軍十多年,總共生產187架。從不出口,難以判斷他的造價。但他出口型的F一35,單價也從0.87億至兩三億美元不等,看客人下單而已。


因為F一22和中國的殲一2O一樣,做為國之重器是不會出口的。所以論及殲一20的單機造價,這是絕密中的絕密,是不會輕易示人的。

只能根據外媒揣測報道,殲一20的單機造價應為兩億美金。這是否把58億美元的研發費分攤進去,尚不可知。

四代機的優勢明顯:隱身第一,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的航電系統,遠距離機動超強先發制人的作戰能力。


至於成飛年生產的殲一20每年多少架,恐怕掌握數據的人極少。國外媒體有說12架、24架甚至48架的都有。只是猜測而已。真正的數量應因中國的安全防衛而定。就如同中國的核武器有多少件,有說二三百,也有說三四千,中國從不回應一樣,中國的殲一20最終生產多少架,這要視我們的國防需求而定,不是憑某些人的臆想所能判斷的。

這或許就叫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戰略定力。


晚亭與落霞同暉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一年48架有木有!

作為中國空軍最強的主力戰機,殲-20隱身戰鬥機不論是戰鬥力、產量上都是中國現階段最強的,特別是殲-20隱身戰鬥機引以為傲的產量,從2016年小批量生產以來,殲-20隱身戰鬥機已經在2019年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特別是當下據稱2條脈動式生產線都在生產殲-20隱身戰鬥機,目前殲-20隱身戰鬥機至少裝備中國空軍72架,而這僅僅花了三年的功夫就完成了72架數量的生產,相當於一年至少24架,一個月2架殲-20,半月就一架殲-20隱身戰鬥機投產。

但這並不是殲-20隱身戰鬥機生產最快的速度,殲-20隱身戰鬥機即將進行擴大生產線規模、特別是4條脈動式生產開啟後,殲-20隱身戰鬥機生產速度更會爆發性的增加。但對於中國空軍殲-20隱身戰鬥機還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補充說,該公司在6月向客戶交付了第400架F-35。所有F-35戰鬥機的總飛行時間最近超過了200000飛行小時。該機構代表總結道:“到2023年,在所有客戶國家的行列中,F-35將擁有1000多架這樣的飛機,這些飛機將位於40多個軍用空軍基地和戰艦中。”

也就是說美國對F-35A戰鬥機相當自信,並且美國計劃有能力在2023年生產1000多架F-35A隱身戰鬥機,這個數量對於殲-20隱身戰鬥機壓力不小,所以殲-20隱身戰鬥機還得需要加快生產速度。


南國軍情


關於生產1架殲20所需要的時間,在這裡我們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工時

標準工時是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以標準的作業方法及合理的勞動強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業時間。一個勞動者工作一小時即為一個工時

比如1個工人花費1小時完成某件產品,那麼生產這個產品就需要1個工時。如果100個工人花費10小時完成某件產品,那麼生產這個產品就需要1000個工時。簡單來說,工時就是將該產品每個工人/工序所花費的小時數進行累加得出的時間。當然,工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該產品不同的生產階段所花費的工時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試製階段花費的工時通常是最多的,隨著生產工藝和工序的逐步成熟所需要的工時是下降的。同一個產品總工時越短證明生產效率和熟練度越高。

要注意,總工時的計算包括該產品所需要的全部零部件,比如生產戰鬥機所需要的工時除了最終總裝工時之外,還需要將該戰鬥機需要的雷達、發動機、機翼甚至鉚釘等全部子系統/零部件的生產工時也一併計算。上面這些解釋比較粗糙,但是就是這麼個道理。


由於飛機是一個複雜程度極高的產品,涉及的子系統非常龐大,所以他不可能像汽車那樣做到幾十個工時就可以完成。關於生產殲20所花費的工時,我們用另一種五代機進行一下類比:美國F-35。下圖為美國F-35系列戰鬥機在不同年份所需要的總工時。可以看到F-35A在2012年試製階段時需要108355小時,到2017年批量生產時就已經下降到41541小時。而F-35C艦載型由於子系統比F-35A要多,2017年所需工時為60121小時。

下圖為F-35A所需工時的整體趨勢,可以看到F-35耗費平均工時在隨著量產推進而降低,這就表明F-35A的生產熟練度和生產技術是逐漸提高的,改進後的生產工藝會使F-35的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最後趨於平穩。

從目前來看,殲20仍然處於部隊“試列裝”階段,在部隊用於訓練和發現問題,所以現階段殲20生產需要的工時仍然是比較高的。當殲20徹底完善定型批量生產,那麼生產工時肯定會大幅度壓縮,可能只有早期的一半左右。但是考慮到殲20作為大型五代戰鬥機,系統複雜程度比F-35戰鬥機肯定是要複雜,所花費的工時自然也比F-35A要多,正常來說估計可能會達到5萬工時以上,如果是戰時那麼可能還有繼續壓縮的餘地。

從生產線的角度去看,殲20小批量生產時能做到單條線每月1-3架,等殲20徹底完善後生產線和總裝線的技術水平和效率也優化的差不多了,到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單條生產線月產量超過10架的可能性。


雛菊西瓜Peterpan



去年在珠海航展上出現的殲–20戰鬥機4機編隊。

殲–20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服役的四種戰鬥機之一(從服役時間排序:F22、F35、殲20、蘇57),從它2011年1月11日露面試飛到2018年國防部宣佈它服役,“軍事發燒友們”粗略的估計殲–20戰機包括“驗證機”、“原型機”在內會有20架左右!




殲–20戰鬥機進入到空軍服役之後,仍然處於部隊試用階段和培養飛行教官、擔負編寫訓練飛行大綱、飛出飛行包線極限...等任務,所以它的數量暫時不會太多,一型新戰鬥機服役初期要暴露出在“試飛院”沒有暴露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反饋到研製單位加以改進,所以昂貴的“五代機”在服役初始階段不宜生產量太大。

那麼,製造一架殲–20戰鬥機需要多長時間(總工時)?一般來說:一條“總裝線”一個月組裝1架殲–20是正常保持總裝線運作狀態和零部件供應鏈供應穩定的生產速率;一個月組裝2架,是表示殲–20通過在部隊服役一段時間後,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要給空軍最頂尖的王牌部隊換裝備,組建“五代機部隊”形成提升戰鬥力;一個月生產3架,表明殲–20的技術非常成熟了,可以較大生產量分配給每一個戰略方向的空軍“王牌”擔綱部隊換裝備。



每一個月生產3架已經是非常高的生產效率了。 殲–20由於是大型隱形戰鬥機,設計非常先進!它的製造的製造是複雜而精密的,一架高性能的戰鬥機由幾十萬個零部件組成,從一顆鉚釘、一塊蒙皮...電子裝備裡的一塊芯片、一個電阻器,電容器...都需要優質優量的去製造,然後再進行總裝,前面所說的一個月製造3架只是總裝線拼裝能力,而製造飛機需要生產線來完成,生產線與總裝線是兩回事兒!維持生產鏈條的需要幾千家企業、數百萬人參與...並且要做到同步,生產鏈條當中哪一個環節出現技術瓶頸就會讓飛機最終總裝的進度滯後。



圖片上是F–35系列戰鬥機制造的總工時時間,從表格裡可以看出,在2012年F–35系列開始批次製造時F–35A/B型製造總工時都超過了10萬小時!那什麼是“總工時”?就是:一架戰鬥機所有零部件、子系統在製造過程中疊加起來的用時時間,比如:製造一萬個鉚釘用多長時間、製造相控陣雷達用多長時間,總工時用時越短說明飛機的製造熟練度越高,更會節省人力成本和提高總裝線的利用率。

隨著各生產廠零部件的製造熟練度和成熟度的提高,2017年F–35A總工時為41541個小時,F–35C由於結構比A型複雜用時60121個小時,要比2012年縮短了一半的時間。



殲–20屬於大型戰鬥機,技術複雜程度要高於F–35A,從理論上來說初速製造階段的“總工時”時間也要高於F–35A,但生產鏈條完善和熟練之後生產速率會加快的,將來更會增加幾條總裝線,月生產量可能會增加到9~12架。

但殲–20每一個批次的生產量也不宜太多,要在生產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改進,逐步提高和完善,殲–20目前只是生產“制空基本型”,它會出現其它型號,“一型多機”也是現代戰鬥機研製的理念,也就是在一型戰機衍生出來多種較專業任務的飛機,比如:蘇27就衍生出來不下五、六種相對專業戰機。


總之,目前並不要求殲–20有太高的量產,而是經過了2~3年的服役時間後,通過部隊試飛、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小毛病加以改進和完善...還要根據空軍作戰需要來調整生產效率,反之一個批次的較大量生產反而不利於機型的提高。所以,目前不必想象出殲–20戰鬥機在今後2~3年內出現上百架的大機群,循序漸進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