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環境:變廢為寶,重構商業模式

永興環境:變廢為寶,重構商業模式

導讀:鋼鐵工業產業鏈各環節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處理與利用,是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要求、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項目,永興環境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實現技術創新,構造了全產業鏈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業務系統,為工業固廢資源化處理提供了有益借鑑。

鍊鐵爐渣、鍊鋼廢渣以及選礦尾礦的資源化利用,對於減少鋼鐵工業產業鏈的廢棄物排放與環境汙染、土地佔用等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要求,是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項目。永興環境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興環境”)是一家專注於鋼鐵行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企業,主要業務是採用目前國際先進的礦粉粉磨生產工藝和環保設備,利用鋼鐵企業高爐鍊鐵、鍊鋼產生的廢渣以及鐵礦選礦產生的尾礦等作為主要原料,生產礦渣超細微粉,替代水泥用於混凝土的膠凝材料,不僅降低了混凝土的生產成本,還能改善混凝土的產品性能。這些新產品都是高強度、高性能、耐腐蝕的新型綠色建築材料。

自2009年成立以來,經過六年的快速發展,永興環境的鋼鐵工業廢渣資源化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在形成了以下主要產品:利用鍊鋼產生的廢渣,生產鋼渣微粉;利用鍊鐵產生的高爐渣與鍊鋼廢渣,生產鋼渣礦渣複合微粉;利用鋼渣、礦渣及鐵礦選礦的尾礦,生產鋼渣礦渣尾礦複合微粉;利用全尾礦廢石骨料,生產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預製件;利用鋼渣、礦渣和尾礦,生產無水泥地下膠結充填採礦專用膠結劑;利用尾礦及冶金渣,生產加氣混凝土和蒸壓磚,以及乾粉砂漿,高鐵、橋樑預製件,裝備式住宅結構件等。產品可用於城市建設、地鐵、水壩、水下、海防、油田、化學防腐工程等大型建築與基本建設項目,可替代30%-50%水泥。

目前,永興環境的鋼鐵廢渣及尾礦年處理能力超300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45,000萬元,利稅超過10,000萬元。它以靈活的機制,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實現技術創新,構造了鋼鐵工業全產業鏈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業務系統,為工業固廢資源化處理提供了有益借鑑。

永興環境:變廢為寶,重構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創新:適應互聯網時代經濟新常態

“這年頭,放高利貸的都改叫互聯網金融了,做IDC的都改叫雲計算了,做交通卡的也能叫物聯網,拍電視的都說自己是大數據,賣煎餅果子的都叫O2O,微信大號都改叫自媒體,開咖啡館的都叫孵化器,圈地的改稱科技園區了。江湖騙子們紛紛改稱互聯網思維了。”玩笑歸玩笑,互聯網顛覆了傳統思維是不爭的事實。許許多多傳統產業、傳統企業都需要顛覆自己的思維與發展路徑,它們幾乎都面臨著轉型升級、面臨著商業模式重構與創新的課題。

作為一家實力並不雄厚的民營企業,永興環境在行業競爭中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在於適應了環境的變化。它基於互聯網思維,重新梳理了利益相關者及其需求,重新選擇作為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行為主體,重構滿足這些利益相關者需求的方式,從而實現了商業模式的重構和創新。

首先,重新定位產業。鋼鐵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企業一般均定位為新型建材企業。於是,這類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只包括提供原材料的鋼鐵企業和作為產品用戶的建築施工企業、專業預拌混凝土企業。這種商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一是重資產,擁有大量的處理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二是高固定成本,固定資產的折舊等固定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高;三是盈利來源單一,僅僅依賴鋼鐵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後形成的產品的銷售提供收入。針對這種狀況,永興環境對自身進行重新定位,從過去的新型建材行業轉變為環境服務業,公司名稱也由永興建材有限公司變更為永興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通過產業的重新定位,顛覆了與利益相關者的傳統關係,重構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治理關係。環境服務業的服務對象是鋼鐵企業。過去,鋼鐵企業是永興環境的原材料供應商;而現在,鋼鐵企業是永興環境的客戶,永興環境是鋼鐵企業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的環境服務商,成了鋼鐵企業環境治理的免費服務商,同時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於是,永興環境與鋼鐵企業的關係完全顛覆。此外,通過將預拌混凝土企業這一外部利益相關者內部化,永興環境不再是建築施工企業、預拌混凝土企業的混凝土膠凝材料供應商,而轉換成了建築施工企業的混凝土預拌業務外包服務商。

其次,重新構造利益相關者集合。永興環境把原來的非利益相關者變為利益相關者,原來的外部利益相關者變為內部利益相關者。如:引入原來非永興環境利益相關者的融資租賃公司,使其成為永興環境的鋼鐵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產權所有者。新建鋼鐵企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由直接投資變為融資租賃,原有的鋼鐵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固定資產折價賣給融資租賃公司後以融資租賃方式獲得使用權。再如,併購原來作為產品銷售客戶的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使得原來的外部利益相關者變成內部利益相關者,從而延伸了企業的產品線,重構了企業的物質與服務產品結構。

第三,重新構建成本結構。通過引入新的利益相關者,永興環境由重資產企業變為輕資產企業;變固定成本為可變成本。通過引入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利益相關者,實現了鋼鐵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產權重構。永興環境從擁有設備的所有權、使用權變為只擁有使用權,而把設備的所有權、收益權讓渡給融資租賃公司,極大地減輕了永興環境的固定資產規模,並使大量的固定成本轉變為可變成本。這既改變了企業成本結構,同時也改變了企業的現金流結構。固定資產投資的大規模一次性支出變成了分期小量的多次支出,使得現金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提高了現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第四,強調與利益相關者的交互、開放、共享、共贏,充分關注商業關係的利益。一般鋼鐵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企業只關注到鋼鐵企業的廢棄物減排需求,而未考慮在新經濟常態下的鋼鐵企業精益生產、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需求。永興環境通過重構滿足鋼鐵企業需求的方式,參與了鋼鐵企業的局部商業模式重構,更加註重鋼鐵企業的利益,在為自身創造價值的同時,促進了鋼鐵企業的降本增效。永興環境為建築施工企業提供的預拌混凝土、甚至混凝土預製件的外部服務,減少了交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五,“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突出快速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實現持續改進。互聯網時代流行“快魚吃慢魚”,誰能快速滿足商業關係包括供應商、消費者的需求,誰就有機會快速成長。商業關係的需求也是隨其自身的發展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的。永興環境認識到,一切商業活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是產品與業務系統的重構,抑或公司管理水平與能力的改善與提升,都需要遵循迭代原則,快速適應、快速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斷變化的需求。在重構與創新商業模式後,永興環境設計了基於PDCA循環的持續改善與創新機制,推動了整個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持續改進。

永興環境:變廢為寶,重構商業模式

技術創新:延伸固廢資源化產品線

過去幾十年裡,鋼鐵工業產業鏈的固體廢棄物一直未得到有效處理,只是堆存處理,既佔用土地,又帶來環境汙染,最根本的原因是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技術不足。近十餘年來,隨著技術的創新突破和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一些可作為資源利用的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開始成為一項新興產業。

目前,國內鋼鐵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主要集中在鍊鐵高爐渣的處理,以及少量鍊鋼廢渣的處理。在鋼鐵工業產業鏈上,尚有采礦廢石、鐵礦選礦尾礦以及燒結脫硫石膏等固體廢棄物未得到更好的資源化綜合處理。根據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3年全國鐵礦石原礦總產量14,510萬噸。按採剝比1:3計算,2013全年產生鐵礦廢石43,530萬噸;以鐵精礦產率平均35%計算,2013全年產生鐵尾礦9,431.5萬噸。目前,廢石總堆存量超過500億噸,全國鐵尾礦累積堆存量超過110億噸。我國是全球鐵尾礦和廢石堆存量最大的國家。

2013年全國水泥產量達22億噸,佔全球的 60%以上,是美國水泥總產量的30倍左右。全國每年使用混凝土砂石料在60億噸以上,消耗硅酸鹽水泥在15億噸以上,即全國水泥總產量的50%以上都在用來生產混凝土和混凝土預製件。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水泥和混凝土產量最大的國家。水泥的生產同樣是高自然資源消耗、高能耗、高廢棄物排放的產業。如何綜合利用鋼鐵工業全產業鏈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生產替代混凝土原料中的膠凝材料與骨料?永興環境在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技術開發模式,形成與商業模式合理配合的技術與產品體系。

一是產研結合,與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研究開發合作。“永興環境”與國內最好的冶金院校之一合作,研究開發綜合利用選礦尾礦、高爐渣、鋼渣生產混凝土膠凝材料;綜合利用選礦尾礦、採礦廢石生產混凝土骨料。最終形成利用鋼鐵工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生產替代水泥、開採的砂石料生產高性能、高強度、耐腐蝕的新型建築材料。永興環境已經開發出完全可以替代水泥作為混凝土膠凝材料的鋼渣、高爐渣、尾礦複合礦渣粉。尾礦、採礦廢石按照一定的比例、粒度等配合,完全可以替代開採的砂石料作為混凝土骨料。此外,永興環境還開發出無水泥地下膠結充填採礦專用膠結劑等。技術創新擴大了永興環境的服務對象範圍,實現了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尚未有效利用的採礦廢石、選礦尾礦的資源化利用問題,為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改善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

二是建立研發基地,為新工藝、新產品提供試驗基地。鋼鐵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本質是工業製造業。開發的新工藝、新技術的工業化應用,需要有工業實驗過程。永興環境投資數千萬元建立了新工藝、新技術開發的中間試驗基地——永興環境技術研發中心,為新技術的應用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混凝土膠凝材料的鋼渣、高爐渣、尾礦的複合礦渣粉的生產工藝,無水泥地下膠結充填採礦專用膠結劑的生產工藝,利用尾礦、採礦廢石作為骨料與複合礦渣粉生產高性能、高強度混凝土產品的工藝,均是在永興環境技術研發中心工業化試驗後實現工業化生產的。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永興環境已經形成了鋼鐵工業全產業鏈固體廢棄物協同利用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