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环境:变废为宝,重构商业模式

永兴环境:变废为宝,重构商业模式

导读:钢铁工业产业链各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处理与利用,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项目,永兴环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技术创新,构造了全产业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系统,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炼铁炉渣、炼钢废渣以及选矿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钢铁工业产业链的废弃物排放与环境污染、土地占用等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项目。永兴环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环境”)是一家专注于钢铁行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企业,主要业务是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矿粉粉磨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利用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炼钢产生的废渣以及铁矿选矿产生的尾矿等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矿渣超细微粉,替代水泥用于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还能改善混凝土的产品性能。这些新产品都是高强度、高性能、耐腐蚀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自2009年成立以来,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永兴环境的钢铁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形成了以下主要产品:利用炼钢产生的废渣,生产钢渣微粉;利用炼铁产生的高炉渣与炼钢废渣,生产钢渣矿渣复合微粉;利用钢渣、矿渣及铁矿选矿的尾矿,生产钢渣矿渣尾矿复合微粉;利用全尾矿废石骨料,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件;利用钢渣、矿渣和尾矿,生产无水泥地下胶结充填采矿专用胶结剂;利用尾矿及冶金渣,生产加气混凝土和蒸压砖,以及干粉砂浆,高铁、桥梁预制件,装备式住宅结构件等。产品可用于城市建设、地铁、水坝、水下、海防、油田、化学防腐工程等大型建筑与基本建设项目,可替代30%-50%水泥。

目前,永兴环境的钢铁废渣及尾矿年处理能力超30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0万元,利税超过10,000万元。它以灵活的机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技术创新,构造了钢铁工业全产业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系统,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永兴环境:变废为宝,重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

“这年头,放高利贷的都改叫互联网金融了,做IDC的都改叫云计算了,做交通卡的也能叫物联网,拍电视的都说自己是大数据,卖煎饼果子的都叫O2O,微信大号都改叫自媒体,开咖啡馆的都叫孵化器,圈地的改称科技园区了。江湖骗子们纷纷改称互联网思维了。”玩笑归玩笑,互联网颠覆了传统思维是不争的事实。许许多多传统产业、传统企业都需要颠覆自己的思维与发展路径,它们几乎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面临着商业模式重构与创新的课题。

作为一家实力并不雄厚的民营企业,永兴环境在行业竞争中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在于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它基于互联网思维,重新梳理了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重新选择作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主体,重构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从而实现了商业模式的重构和创新。

首先,重新定位产业。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企业一般均定位为新型建材企业。于是,这类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只包括提供原材料的钢铁企业和作为产品用户的建筑施工企业、专业预拌混凝土企业。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重资产,拥有大量的处理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二是高固定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三是盈利来源单一,仅仅依赖钢铁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后形成的产品的销售提供收入。针对这种状况,永兴环境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从过去的新型建材行业转变为环境服务业,公司名称也由永兴建材有限公司变更为永兴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产业的重新定位,颠覆了与利益相关者的传统关系,重构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环境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钢铁企业。过去,钢铁企业是永兴环境的原材料供应商;而现在,钢铁企业是永兴环境的客户,永兴环境是钢铁企业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服务商,成了钢铁企业环境治理的免费服务商,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于是,永兴环境与钢铁企业的关系完全颠覆。此外,通过将预拌混凝土企业这一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化,永兴环境不再是建筑施工企业、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混凝土胶凝材料供应商,而转换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混凝土预拌业务外包服务商。

其次,重新构造利益相关者集合。永兴环境把原来的非利益相关者变为利益相关者,原来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变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如:引入原来非永兴环境利益相关者的融资租赁公司,使其成为永兴环境的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产权所有者。新建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由直接投资变为融资租赁,原有的钢铁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固定资产折价卖给融资租赁公司后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使用权。再如,并购原来作为产品销售客户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得原来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变成内部利益相关者,从而延伸了企业的产品线,重构了企业的物质与服务产品结构。

第三,重新构建成本结构。通过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永兴环境由重资产企业变为轻资产企业;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通过引入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利益相关者,实现了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产权重构。永兴环境从拥有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变为只拥有使用权,而把设备的所有权、收益权让渡给融资租赁公司,极大地减轻了永兴环境的固定资产规模,并使大量的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这既改变了企业成本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现金流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一次性支出变成了分期小量的多次支出,使得现金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提高了现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第四,强调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开放、共享、共赢,充分关注商业关系的利益。一般钢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企业只关注到钢铁企业的废弃物减排需求,而未考虑在新经济常态下的钢铁企业精益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需求。永兴环境通过重构满足钢铁企业需求的方式,参与了钢铁企业的局部商业模式重构,更加注重钢铁企业的利益,在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促进了钢铁企业的降本增效。永兴环境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预拌混凝土、甚至混凝土预制件的外部服务,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突出快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持续改进。互联网时代流行“快鱼吃慢鱼”,谁能快速满足商业关系包括供应商、消费者的需求,谁就有机会快速成长。商业关系的需求也是随其自身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永兴环境认识到,一切商业活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产品与业务系统的重构,抑或公司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改善与提升,都需要遵循迭代原则,快速适应、快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在重构与创新商业模式后,永兴环境设计了基于PDCA循环的持续改善与创新机制,推动了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持续改进。

永兴环境:变废为宝,重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延伸固废资源化产品线

过去几十年里,钢铁工业产业链的固体废弃物一直未得到有效处理,只是堆存处理,既占用土地,又带来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不足。近十余年来,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和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一些可作为资源利用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始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目前,国内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主要集中在炼铁高炉渣的处理,以及少量炼钢废渣的处理。在钢铁工业产业链上,尚有采矿废石、铁矿选矿尾矿以及烧结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未得到更好的资源化综合处理。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3年全国铁矿石原矿总产量14,510万吨。按采剥比1:3计算,2013全年产生铁矿废石43,530万吨;以铁精矿产率平均35%计算,2013全年产生铁尾矿9,431.5万吨。目前,废石总堆存量超过500亿吨,全国铁尾矿累积堆存量超过110亿吨。我国是全球铁尾矿和废石堆存量最大的国家。

2013年全国水泥产量达22亿吨,占全球的 60%以上,是美国水泥总产量的30倍左右。全国每年使用混凝土砂石料在60亿吨以上,消耗硅酸盐水泥在15亿吨以上,即全国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都在用来生产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泥和混凝土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的生产同样是高自然资源消耗、高能耗、高废弃物排放的产业。如何综合利用钢铁工业全产业链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替代混凝土原料中的胶凝材料与骨料?永兴环境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技术开发模式,形成与商业模式合理配合的技术与产品体系。

一是产研结合,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开发合作。“永兴环境”与国内最好的冶金院校之一合作,研究开发综合利用选矿尾矿、高炉渣、钢渣生产混凝土胶凝材料;综合利用选矿尾矿、采矿废石生产混凝土骨料。最终形成利用钢铁工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替代水泥、开采的砂石料生产高性能、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建筑材料。永兴环境已经开发出完全可以替代水泥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钢渣、高炉渣、尾矿复合矿渣粉。尾矿、采矿废石按照一定的比例、粒度等配合,完全可以替代开采的砂石料作为混凝土骨料。此外,永兴环境还开发出无水泥地下胶结充填采矿专用胶结剂等。技术创新扩大了永兴环境的服务对象范围,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尚未有效利用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为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改善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是建立研发基地,为新工艺、新产品提供试验基地。钢铁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本质是工业制造业。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需要有工业实验过程。永兴环境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中间试验基地——永兴环境技术研发中心,为新技术的应用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钢渣、高炉渣、尾矿的复合矿渣粉的生产工艺,无水泥地下胶结充填采矿专用胶结剂的生产工艺,利用尾矿、采矿废石作为骨料与复合矿渣粉生产高性能、高强度混凝土产品的工艺,均是在永兴环境技术研发中心工业化试验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永兴环境已经形成了钢铁工业全产业链固体废弃物协同利用关键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