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脫貧攻堅 謀著鄉村振興 ——甘肅省臨夏州著力構建鞏固脫貧成果組織保障機制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深度貧困地區如何實現脫貧、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如何防止和減少脫貧後返貧現象,作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引領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農村基層組織戰鬥堡壘,通過全面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優化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創新組織保障機制,讓幹部下沉一線盡銳出戰,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正在固守扶貧陣地、謀劃鄉村振興,形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的良好局面。

全面推行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使村級黨組織成為黨在農村的主陣地,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臨夏大地高高飄揚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臨夏州明確,廣河縣、和政縣、康樂縣、永靖縣、積石山縣5個縣脫貧摘帽,335個貧困村退出,1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深度貧困地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有怎樣的訣竅?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村黨支部。”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說,近年來,臨夏州委把加強和改進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著力完善適應脫貧攻堅任務需要的黨建工作機制和基層治理體系,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層層狠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以標準化建設統領基層黨建工作,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標準化建設真給力,42條標準是依據。不僅提升了支部的創新力,而且鄉村振興更得力。脫貧攻堅打贏哩,戰鬥堡壘牢固呢。”

這是流傳在臨夏州黨員中的一段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去年以來,臨夏州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在全州全面推開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分領域建立標準體系,全方位開展對標創建,以高標準推動黨支部工作高質量,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使村級黨組織成為黨在農村的主陣地,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農村大地高高飄揚。

把學習《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作為標準化創建的前提基礎,州縣組織部門採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三會一課”專題學習等方式,組織廣大黨員學習,使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學有方向、幹有目標、做有規範,增強了抓黨建的能力水平。積石山縣柳溝鄉陽山村黨支部書記安福雄形象地說:“《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就是我們基層工作的‘活字典’,我們有不會的、不懂的,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每個支部都要從政治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黨內組織生活、黨員隊伍建設、基礎保障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標準化等七個方面對標創建,擴大先進支部數量,提升中間支部水平,減少後進支部存量。”州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寶樹說,結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特點和工作實際,積極創新載體抓手,機關黨支部和幫扶村黨支部學習宣傳聯做、組織生活聯過、班子建設聯建、主題活動聯辦、對標爭創聯抓的“五聯”活動,成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一大亮點。今年以來全州先後開展“五聯”活動2700多場次。同時,臨夏州堅持不懈補短板、強弱項,紮實開展村“兩委”班子集中整治,農村矛盾問題大排查、村級組織大整頓,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整頓轉化軟弱渙散村343個,改擴建村級活動場所252個。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短短2年時間,臨夏州通過統一懸掛國旗、落實村幹部值班辦公、每月召開村民知情大會、開展“十謝共產黨”感恩教育等措施,讓黨在基層的陣地更加牢固,讓村黨支部真正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主心骨。積石山縣寨子溝鄉麻溝村第一書記曹三成告訴記者:“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開展以來,黨支部的各項工作都走向規範,邁上一個新臺階,有力地促進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黨建+”模式把黨組織建設嵌入到產業扶貧之中,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

走進永靖縣陳井鎮瞿家莊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在車間忙碌地加工、包裝百合。瞿家莊因為百合產業走上致富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合村”,而這裡更出名的則是“百合支部”。村民們說,村黨支部和百姓“百事”都合得來,所以稱為“百合支部”。

瞿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瞿學保告訴記者,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瞿家莊村黨支部為引領、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黨建+”合作社,堅持均等持股、規範辦社原則,始終把黨支部的組織優勢與農業產業的經濟優勢結合起來,始終把農戶緊緊團結在黨支部周圍,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2018年以來,合作社完成百合交易量56.99噸,銷售額99.4萬元,實現分紅3.8萬元,286戶群眾獲得分紅收益,農戶最高分紅近2000元。

永靖縣通過大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黨建助推產業發展新模式,在全縣124個行政村各扶持組建1家“黨建+”農民合作社,入社社員已達27166戶,其中貧困戶12516戶,實現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全覆蓋。2018年,全縣“黨建+”農民合作社完成銷售額7412萬元,實現利潤892萬元,可分紅446萬元。吸納1200多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帶動200多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臨夏州積極開展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三鏈”建設,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扶貧車間”“黨建+電商扶貧”等模式,將黨的建設深度嵌入到產業扶貧中,有效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在臨夏推行“支部+扶貧車間”被稱為“一次革命性變革”。作為增加群眾收入、轉變群眾觀念的有力抓手,堅持黨組織牽線搭橋、企業注資運營、支部動員培訓、黨員示範引領的模式,大力建設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聯網+”式扶貧車間,吸引貧困群眾特別是家庭婦女就近就業,既讓群眾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又提振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激發了內生動力。截至目前,臨夏州共建成扶貧車間134個,帶領71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小車間”鼓起了農民群眾的“錢袋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來臨夏州開展扶貧的企業都在辦公區留出了專門的地方,在黨建指導員的指導下率先在企業組建黨支部。“90後”小夥兒何文飛是積石山縣非公黨工委一名黨建指導員。他負責聯絡兩個非公企業,平均每兩天他就要到聯絡的非公企業走一趟。“主要是去幫助企業按時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建活動,指導他們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同時,進行相關政策宣傳。黨員職工有哪些困難,我們也會積極主動地協調解決。”何文飛說。

甘肅拓奇實業有限公司是何文飛指導的非公企業之一。“前段時間,我們遇到招工荒,多虧了黨建指導員與各村黨支部協調招到了工人。”總經理黃富說,在黨建指導員的幫助下,企業建立了標準的黨支部,在黨員的示範帶領下,貧困戶的就業能力得到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強了,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也有了信心。

積石山縣非公黨工委副書記馬得勝介紹,目前,積石山縣非公企業59戶,通過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方式,建立企業黨支部28個,覆蓋企業45戶,共有黨員140名。建立標準化黨支部示範點10個,在非公企業中下派黨建指導員20名,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

“基礎牢,百業興”。臨夏州通過深化“三鏈”建設,鼓勵村幹部和黨員領辦創辦、帶頭入股產業合作社4355個,引導大學生村官和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建成電商站點684個,讓農民變股民,讓農村的土特產通過網上銷售走出了深溝大山,打造了“黨建+產業扶貧”的新引擎。

落實“六個一批”措施,全面優化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素質,打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在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記者見到了28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陝斌傑。去年10月,他從東鄉縣委黨校選派到布楞溝村專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半年多來,他走家串戶,搞產業,抓黨建,促扶貧,和鄉親們打成一片。“如今,布楞溝村水通了、路修了,新農村也建成了。未來,布楞溝村將在傳統養殖產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精細化、規模化發展富民產業。等折紅路通車後,鼓勵群眾開辦農家樂,發展旅遊產業和觀光體驗式農業。”談起布楞溝村的未來,陝斌傑信心滿滿。

如何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長效鞏固,實現真脫貧,脫真貧,不能只盯著打贏脫貧攻堅戰,還要著眼於實現鄉村振興。臨夏州立足長遠,超前謀劃,通過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落實調整撤換一批、擇優派任一批、淨化清理一批、公選聘用一批、教育培訓一批、學歷提升一批的“六個一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村幹部履職能力。

今年26歲的馬希娟2017年大學畢業後通過東鄉縣公開招聘村幹部考試,成為了龍泉鎮拱北灣村黨支部書記,她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時刻提醒自己:“應該倍加珍惜這次走入基層的機會,在家鄉脫貧致富的光榮事業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脫貧攻堅的一線,綻放美麗青春,實現人生價值!”

從今年3月開始,在逐村逐人分析研判的基礎上,臨夏州對小學文化程度、年齡60歲以上的村幹部和履職能力不強的村幹部集中調整撤換,共調整撤換村幹部873名。堅持每村每年發展1名青年農民黨員,儲備村級後備力量4181人。探索開展村幹部專職化,從縣鄉機關選派256名優秀黨員幹部專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公開選聘110名大中專畢業生擔任村幹部。緊盯村幹部能力短板,開展大規模、精準化教育培訓,州級對新任村幹部全員輪訓、對現任村幹部示範培訓,縣市每年對所有村幹部開展全覆蓋輪訓,同時組織動員818名村幹部和63名鄉鎮幹部免費參加大專學歷教育,有效提高了村幹部能力素質,一大批有幹勁兒、會幹事、正派公道的村黨組織帶頭人,正帶領各族群眾一道謀發展、忙致富。

幹部下沉到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從“包村”變“駐村”,建設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全州每一名黨員幹部、每一名各族群眾都要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踴躍投身到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各盡其責、各顯其能,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匯聚強大合力。”郭鶴立說,脫貧攻堅以來,注重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中央、省、州、縣共選派駐村幫扶幹部5800多名,最大限度的推動骨幹力量在脫貧一線盡銳出戰。從2018年起,臨夏州全面推行鄉鎮幹部駐村包社工作辦法,整合鄉鎮包村幹部、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員,組建駐村包社工作組,鄉鎮80%以上的幹部陣地前移下沉到村,工作日在村值班辦公,幫助指導村“兩委”釐清發展思路、銜接扶貧項目、化解矛盾糾紛、抓好基層黨建、開展為民服務。

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臨夏脫貧看東鄉。“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緊要關頭,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擔當!”近日,立足東鄉縣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鉅的實際情況,州委從州直單位集中增派500名幹部到東鄉縣助推脫貧攻堅,在動員培訓會上,全體選派幹部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承諾。

臨夏州糧食物資儲備局幹部包毅虎是500名選派幹部之一。2014年,他就曾來到東鄉縣大樹鄉紅泉村駐村扶貧,三年後回到單位,他心裡一直掛念著東鄉縣。“能再次參加東鄉的脫貧攻堅,是我一生的榮光,我將不遺餘力為東鄉脫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包毅虎說。

積石山縣柳溝鄉扶貧專幹、駐村幹部康鵬說:“畢業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村裡工作,是扶貧政策的宣傳員、脫貧攻堅的戰鬥員、群眾致富的組織員、矛盾問題的調解員、基層黨建的指導員,這段經歷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增派500名幹部到東鄉,不僅是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來攻山頭,更是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好持久戰做好組織保障。”黃寶樹說,深貧地區脫貧摘帽和鞏固脫貧成果要統籌考慮同步推進,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關鍵在於發揮黨建引領下的持續穩定的組織保障、人才支撐和產業持續發展,我們要為鄉村留下一支不走的駐村工作隊,因為不遠的未來,他們將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記者:何蘭生 焦宏 吳曉燕 孟德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