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千萬用戶,覆蓋百餘行業,脈脈卻掙扎在“塔西佗陷阱”


坐擁千萬用戶,覆蓋百餘行業,脈脈卻掙扎在“塔西佗陷阱”


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我們希望這些真實信息最終還是能夠得到解決,而不是作為媒體爆料的地方。”

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在接受燃財經專訪時,林凡對關於“脈脈現在的功能就剩看職言爆料了”的問題如此作答。

職言是由脈脈的匿名社區進化而來的職言版塊。在這裡,用戶可以吃各種大公司的瓜,還可以瞭解到不同企業的文化與福利待遇,可以吐槽公司,可以提問offer選擇,可以取經面試技巧……在這個版塊,通過瀏覽不同的提問討論,用戶可以多維度瞭解到很多公司的信息。

比如,當李國慶和俞渝的“瓜”全網紛飛的時候,用戶還可以直接在職言版塊cuecue噹噹的員工出來說點什麼。

當然,脈脈還有基於用戶自己關注的話題及平臺精選的信息流,與加好友功能。但因為職言版塊上關於各種大公司的傳言在媒體的關注下,曾給脈脈帶來的一定程度上的活躍度與影響力,從而,就有了網友們“脈脈現在的功能就剩看職言爆料了”的言論。

然而,這不是林凡定義下的脈脈,林凡對脈脈的定位,是在職場語境下的垂直社交平臺,核心產品圍繞社交與招聘。並且,林凡給出了數據:“目前脈脈職言的DAU僅佔脈脈APP的DAU不到10%,準確地說介於8.5%~9.5%之間。”

但不管怎樣,從脈脈的現狀來看,儘管職言的用戶活躍比例下降,但要做垂直社交的脈脈,依然只是個掙扎在“塔西佗陷阱”的職場社區。

職場社交發力6年,脈脈只講出一個社區故事

社交這條賽道,從來不缺來者。

根據七麥數據,2018一年就有159款社交類App誕生。2019年前兩月,App Store已經新上架53款社交類App。

垂直領域上,陌陌上市,釘釘用戶超2億,似乎給了市場很大信心,就連toC“屢敗屢戰”的阿里,前段時間也以“Real如我”再戰校園社交。

在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林凡也表示:“像微信這類通用社交產品外,朝其他方向發展,應該是必經之路。所以今年開始,有很多社交產品湧現出來。我和很多朋友交流時,他們都表示,再做一個通用社交產品還是有挑戰的 。 但是在細分領域,如學生、職場、遊戲等相對垂直領域,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

脈脈盯上職場社交,是2013年就開始的事,按照林凡的計劃,脈脈應該是在2019年赴美IPO,並達到100億元的目標市值,。

如今,離2019年結束只剩下2個多月,已經擁有8000萬註冊用戶,完成2億美元D輪融資的脈脈,會講一個怎樣的上市故事,還是未知。但定位社交的脈脈,卻從來是講著職場社區的故事。

社交與社區,雖然都盯著人與內容,但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一樣。在螳螂財經看來,社交是人與人建立交流產生內容,而社區,卻是以內容鏈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提出的關係理論說,人與親朋好友、同事、同學是強關係,而人與無意間接觸到的人則是弱關係。

社交的核心是人,是強關係鏈接,具有強者恆強的基因,在這個產品上的人越多,就越吸引人持續在上面進行社交,更換新社交產品的成本也就越高,並且,社交不需要運營,只要養成使用習慣。

而社區的核心則是內容,基於某一主題,某一興趣,鏈接強關係之外的弱關係,甚至陌生人。社區必須依賴強大的運營,需要做好內容,營造氛圍,來提高用戶的留存。

脈脈要挖掘的,就是強關係背後的弱關係,通過拓展強關係背後不熟悉的二度人脈,為用戶連接學習新的技能、探尋新的合作,找到新的工作等等一切與職場相關的機會。

目前,脈脈的結構已經是基於用戶關注的主題而展示在首頁的信息流、平臺精選的行業信息、職言及好友版塊。這些支撐起了脈脈的框架,都是主打內容,而這些與職業相關的內容,連接起了用戶之間的關係。

脈脈肯定是想做社交的,成為社區,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在螳螂財經看來,原因有三。

首先,社交江湖雖未滿座,但熱鬧之後,最終都會歸為騰訊。畢竟,在微信、QQ壟斷下的強關係社交,已經讓無論哪個平臺的弱關係挖掘,都會以加個微信而終結。因此,對於脈脈,倒不如好好的先做一個以內容取勝的垂直社區,再慢慢求發展。

其次,主打結交人脈,用戶卻可能只看到幾個動態。人脈是一個很功利的詞彙。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里,人脈的背後,意味著利益對等,資源交換。一個人能拓展到的人脈,一定程度上是與自己在同一個水平或者階層,並且能交換等價的利益。這就有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很顯然,跟自身社會地位接近的人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會有太多驚喜;而能夠帶來職場提升的大牛,不是想能拓展成人脈,就會通過脈脈得以實現。

不過,林凡說了:“中國的職場社交沒有爆發,原因可能很簡單:因為你的朋友還沒有都在上面。”

那麼,對於脈脈來說,要做社交,先得實現“你的朋友都在上面”。

信息安全、內容價值、業務專業度都跌入“塔西佗陷阱”的脈脈

不過,若作為一個職場社區,脈脈還是從垂直領域走出來了。

根據公開數據,截止目前,脈脈已經擁有超過8000萬用戶,一線城市用戶佔比超過49%,活躍用戶覆蓋包括金融貿易、IT互聯網、文化傳媒、房地產、醫療、教育等百餘個行業,包括諸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公司。

但這個走出來的代價,是脈脈跌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來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歷史》,是塔西佗在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所說的話:“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描述為失去公信力的社會現象。

根據螳螂財經觀察,脈脈在三個方面,掙扎於“塔西佗陷阱”。

1、野蠻擴張帶來的信息安全塌陷

區別於微博、知乎、小紅書等垂直平臺的是,脈脈的開放性更低。比如微博,可以任意搜尋用戶,但在脈脈,用戶想拓展更多人脈,就需要拿自己的真實信息及人脈來換取,只有用戶而不斷地完善信息,有足夠活躍的動態,不斷地加人,脈脈對其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這在很大程度上,讓有職場焦慮渴望擴展人脈的這群用戶主動貢獻自己的真實個人信息,並有內容生產的積極性。

這樣的模式,讓脈脈避免淪為了像領英一樣的複製品,但在早期,用戶交出來的真實信息也因被脈脈利用,留下了“道德瑕疵”。信息安全問題,也成了脈脈最受詬病的地方。

2、內容失控帶來的信息價值危機

在文章開頭,即便林凡用數據來證明職言版塊的用戶活躍度已經降低,但網友“脈脈現在的功能就剩看職言爆料了”的吐槽,還是從側面反映了,曾經的匿名爆料有多火,現在的脈脈在網友心中就出現了多強大的定位偏差。

就像探探、陌陌這類陌生人社交軟件,即便現在的陌陌已經成功赴美上市,走到如今數十億美元的市值,但在一部分網友心中,它依然還留有“約炮”的標籤。從而,在社交價值上,失去了“靠譜”的公信力。

而對於脈脈,職言版塊的“八卦”在網絡的發酵下,使得人們將脈脈強行定位在“八卦平臺”上,從而讓脈脈走入“不能產生有價值的信息”的危機。

近幾年,雖然脈脈一直在試圖強力扭轉,但從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燃財經拿出網友的吐槽對林凡提問來看,收效甚微。

3、業務“偏科”帶來的專業度疑問

赤兔的下線,就是業務“偏科”而失敗的典型。在人情社會的中國,做職場社交,卻沒有創造產生用戶粘性的社交氛圍,最終只能黯然離場。

脈脈的兩個核心產品:社交和招聘。但顯然,脈脈也是偏科的。根據公開數據,招聘業務目前只佔脈脈整個營收的20%。

但職場社交,最核心的就是,通過社交手段,讓用戶瞭解更多的職場消息、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地發展。因此,職場社交平臺可以重社交,但也不能忽略招聘。

對於脈脈,雖然努力營造職場社交氛圍,但也該意識到,在職場社交中,為用戶提供高質量職場信息才是首要任務,社交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於幫助用戶實現職場蛻變的專業性。

總結

職場社交氛圍缺失、騰訊系產品壟斷,致使職場社交在中國的發展困難重重。但反過來看,這也意味著,職場社交是一片有待開墾的廣袤土地。

赤兔下線後,脈脈則成了開墾這片土地的唯一強者。

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林凡在演講中說:“為每位職場人的才能建立信用背書,從而令個人與企業獲得更加高效且持續的發展。”

但在此之前,脈脈還是應該先拾起自己的公信力。

【完】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泛財經新媒體,《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特約撰稿人。微信十萬+曝文《京東走向“四分五裂”》《“維密秀”被誰殺死了?》創作者;重點關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財經金融等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