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和尚,魯智深和鄧元覺誰的武藝更高?

沙場冬點軍


一個是梁山數一數二的步軍頭領,一個是南朝獨一無二的寶光國師。魯智深和鄧元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二人交手

宋江兵馬攻打杭州時,魯智深在城下挑戰,有那南朝國師鄧元覺前來應戰。這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在方臘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中排名第一,武藝十分精湛。

這寶光國師鄧元覺久聞魯智深大名,早就想會會了,他主動向方天定請戰:

“小僧聞梁山泊有這個和尚,名為魯智深,慣使一條鐵禪杖,請殿下去東門城上,看小僧和他步鬥幾合。”


好戰分子魯智深一見鄧元覺,頓時樂了:

“原來南軍也有這禿廝出來。灑家教那廝吃俺一百禪杖!”

兩根禪杖並舉,你來我往,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城樓上觀戰的方天定和元帥石寶都看呆了,沒想到魯智深這麼厲害。

梁山這邊是武松觀戰壓住陣腳,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舞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這寶光和尚戰一個都吃力,所以見武松助戰,急忙抽身退走了。

由此可見,唯一的一次交手,魯智深和鄧元覺打了個不相上下。



二人究竟誰更厲害

魯智深和鄧元覺正鬥得旗鼓相當,卻被武松給攪和了。這一來,想要通過兩人直接以戰鬥來決勝負是不可能了,那麼只能從側面來分析了。

城下倆人鬥得正歡,城上觀戰的方天定發出感嘆:

“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

元帥石寶也感嘆道:

“小將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一對敵手。”


由此可見,南軍的兩個大領導狠狠誇獎的是魯智深,如果不認為魯智深更加厲害,能這麼誇自己的敵人嗎?所以南軍方面認為魯智深武藝更勝一籌。

那麼梁山方面,武松為何突然上前助戰呢?有的讀者認為武松覺得魯智深有些吃力,兄弟情深,武松怕他有失,所以持刀上去幫忙。

我卻不這麼認為。

🛡首先武松是急性子,他的戰鬥方式是快準狠,看不得別人磨嘰。他看倆人成膠著狀態,所以上去幫忙。



🛡其次,武松見這鄧元覺確實很厲害,“行者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舞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很明顯,魯智深並沒有露出敗相,只是武松見寶光厲害,擔心有失才上去幫忙。並不是像有的朋友說武松看出魯智深吃力了。武松是個靈活戰鬥的人,有二打一的機會,何必跟你糾纏呢?

🛡最後一點很重要,當時不僅仗打得很緊張,而且很慘烈,梁山已經死了很多兄弟,武松心頭焦躁。攻城大戰迫在眉睫,時間不允許魯智深和寶光再單挑下去,兄弟之情也讓武松不願再袖手旁觀。所以武松提刀助戰。

綜上所述,所以我的結論是:花和尚魯智深比寶光國師鄧元覺的實力高那麼一丟丟。遺憾的是,施公沒有讓鄧元覺死在魯智深的禪杖下,而是讓花榮給射死了!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答:魯智深和鄧元覺相比,魯智深武藝更高。

雖然我們看魯智深和鄧元覺你來我往,鬥得很熱鬧,似乎棋鼓相當。

而原著又強調是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但大家不可被這些表象所迷惑,完全可以根據戰場外的許多跡象進行剖析的。

一條最直接的依據:單單比較武器,優劣已分,魯智深穩佔上風。

魯智深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時,曾到山下鐵匠鋪打了一條水磨禪杖、一口戒刀。

這根禪杖的分量有多重呢?

魯智深告訴打鐵匠,就來條一百斤重的。

打鐵匠告訴他,太重了,打不出來。而且,人家武聖人關二爺的青龍郾月刀也只八十一斤重,你來個一百斤的,那不是壓住了武聖人,對武聖人不敬嗎?

魯智深就說,那就和關王爺一樣,打八十一斤好了。

打鐵匠又說,您這還是不夠尊重關二爺。

魯智深只好讓步,問,那你計劃打多重的給灑家?

打鐵匠說,不多不少,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剛剛好。

看,魯智深的禪杖有六十二斤重。一般人,不說拿它當兵器使,就提上十多分鐘,也累得夠嗆。

鄧元覺不是一般人,他是方臘的國師,大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之一,武功精湛,但他的渾鐵禪杖只有五十斤。

五十斤對六十二斤,誰人更強?一目瞭然。

還有,鄧元覺和魯智深在杭州東門外鬥得難解難分,在城樓上觀戰的方天定和石寶卻越看越心驚,越看越不對勁,說魯智深“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鄧元覺。石寶本身也是絕世高手,點頭同意,說的確是這樣。

想想看,作為敵人的方天定和石寶都這樣稱讚魯智深,足見魯智深更加技勝一籌。

當然,有人會說,魯智深這邊,武松不也擔心魯智深有失,挺兩柄戒刀支援魯智深了嗎?

必須注意,魯智深和武松屬於客場作戰,戰得越久,越對他們不利,他們必須速戰速決,而武松見魯智深久不能解決掉鄧元覺,自然焦躁,飛身上前助戰。

不用說,武松一上,鄧元覺立刻感到壓力大增,只好倉皇逃竄。

除此之外,我們看鄧元覺之死,也覺得他距離一流高手還有一丟丟遠。

在烏龍嶺,鄧元覺貪功追擒宋江,花榮暗施冷箭,鄧元覺被射落馬,幾個後梁山小兵衝上,幾刀就將他劈死了。死得窩囊,有失高手形象。


覃仕勇說史


從武松上前幫忙的那一刻起,魯智深的實力,註定不會超過鄧元覺。

首先魯智深的名氣在江南也不錯,在攻打杭州城時當魯智深前來挑戰,鄧元覺自然選擇應戰。從秀州已降的段愷口中我們可以得知,杭州城中最厲害的就是鄧元覺和石寶了,石寶表現出了不錯的智勇,鄧元覺也在杭州城外和魯智深打的難分難解。城上觀戰的石寶和方天定對於城下的打鬥都表示驚詫無比,他們沒想到宋軍中居然有人能力敵國師不敗,這也足以證明在他們心中鄧元覺的戰力也多麼高。

但魯智深並沒有拿下鄧元覺的能力,並且一旁的武松較早出戰,鄧元覺才選擇了撤退。書中有不少類似助陣的情節,比如孫安助盧俊義,花榮助史進,郭盛助呂方等,只有有一方一出戰,就足以證明此方絕對沒有佔據優勢,按照這個思路,魯智深的上限,就多少被鄧元覺牢牢鎖死了。

當然,武松救魯智深除了怕魯大師有失外,也是為了後面的魯智深救武松做鋪墊(奪包道乙的混元劍)。而在烏龍嶺上,施公的另一個描寫更是直接表明了鄧元覺強於魯智深,在宋江率兵準備強上烏龍嶺時,依靠的是花榮的神箭直接射殺的鄧元覺,當然這一切都是劇本之內的事,因為在花榮看來,目前陣中沒有人具備穩贏鄧元覺的能力,要知道當時魯智深也在場,為了最完美的演繹這出誘敵之計,只能派更穩的秦明去出戰。最終花榮彎弓搭箭,射死鄧元覺(而不是射傷活捉),也能表現出鄧元覺的恐怖實力了。

其實仔細想想,鄧元覺算得上是南軍中武藝最高強之人,他與石寶被困在烏龍嶺時去向方臘求援結果被拒,遇上這樣的主子,還想幹啥。所以鄧元覺有實力,卻跟錯了主子,不然的話,他來梁山就能和魯大師組成雙禿頭組合了,出戰之前先把敵人的眼睛亮瞎了再說,哈哈哈。


魯智深與鄧元覺的差距微乎其微,二人的兵器其實是不一樣的。


邏輯文史游


不用說,魯智深和鄧元覺都具有相當高超的武藝,一人是梁山的步軍大帥,一人是方臘帳下的四大元帥之一,單看他們的身份,就知道他們能耐非常。至於兩人的武藝孰高孰低,還別說,小說中兩人正好有過一次交手記錄,我們不妨通過兩人交手的狀況,來判定他們的武藝高低。

宋江進攻杭州時,在杭州城下,魯智深與鄧元覺展開了一場大戰,小說中這樣寫道:

當時開城門,放吊橋,那寶光國師鄧元覺引五百刀手步軍,飛奔出來。魯智深見了,也不打話,掄起禪杖,便奔將來。寶光國師也使禪杖來迎。兩個一齊都使禪杖相併。這魯智深和寶光國師,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我們看到,這兩個大和尚交手了五十回合,但很遺憾,並沒有分出勝負,這麼看來,想通過兩人的交戰狀況來分出他們武藝的高低,恐怕不太可能,畢竟小說中他們有且只有一次交手記錄。

但是,彆著急,通過正面描寫判斷不出來,我們還可以通過側面描寫來判斷,什麼側面描寫呢?那就是觀戰者的感受,正當魯智深和鄧元覺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小說中又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

行者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 便舞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寶光見他兩個並一個,拖了禪杖,望城裡便走。

現在大家心裡有數了吧,武松作為觀戰者,他擔心魯智深“有疏失”,故而“心中焦躁”,隨即“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鄧元覺自知武松厲害,如今兩大高手戰他一個,他當然不敢戀戰,所以退回城去。

也就是說,在魯智深和鄧元覺交手的時候,武松作為步戰高手,他已經看出了門道,如果魯智深佔上風,他怎麼會“恐有疏失”,又怎麼會“心中焦躁”,甚至直接出陣助陣魯智深,要知道,兩個打一個,是不公平的行為,武松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這個時候怎麼連面子都不要了呢?只有一種可能,再交手下去,魯智深將會處於劣勢。比起面子,還是兄弟的性命重要,所以武松不得不出手相助。

因此,通過武松的一系列反應和行為來看,我個人認為魯智深的武藝稍遜鄧元覺半籌,不知各位看官怎麼看呢?


久哥聊小說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制服了一幫潑皮,酸棗園內任逍遙;手中的渾鐵禪杖,重六十二斤,身單力薄的人還真吃不消用,所以胖大和尚一定是個大力士,日後擔當梁山泊一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武功一定非常了得。

鄧元覺,是歙州僧人,號寶光如來,官拜偽江南方臘國師,使一條50多斤渾鐵禪杖,大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員猛將之首,《水滸傳》中第九十四回才登場,南軍中數一數二的猛將,據本人判斷其武功不在連斬梁山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等五員將佐的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之下。

杭州城下,魯智深和鄧元覺,兩條鐵禪杖,兩個和尚,兩個禿頭,晃來晃去,展開了巔峰對決,打得精彩絕倫,令圍觀者大呼過癮。

是魯智深率先挑戰,城樓上鄧元覺見是個和尚,引五百刀手步軍出城引戰,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城樓上觀戰的方天定和猛將石寶,都認為魯智深這個花和尚名不虛傳,“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但旁邊的武松看了卻內心焦躁,提了戒刀,上前助戰,鄧元覺見胖和上來了幫手,就掉頭撤回城去。

魯智深、楊志、武松,當年都是二龍山上的悍匪,本身都是武藝高強之輩,憑藉二龍山在江湖上的顯赫名聲,在水泊梁山大聚義時,在英雄排行榜上各自某得了非常不錯的排名。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至少武松覺得魯大師久戰會吃虧,又或者是為了速拿鄧元覺,也不管什麼江湖規矩了,提了兩口戒刀,要參與團戰,以多欺少。鄧元覺,見兩個打一個,當然好漢不吃眼前虧了,倒拖禪杖趕快撤退。

魯智深手中兵器渾鐵禪杖,重六十二斤;鄧元覺手中兵器同樣為渾鐵禪杖,但卻要比魯智深的輕十斤左右。持這種沉重的兵器,對壘時間久了,是非常耗體力的,當初魯智深餓肚子時,打不過丘小乙、崔道成,後來靠史進的幫忙,才將兩人殺掉。

因此,禪杖揮舞如飛時,體能和耐力的消耗極大,打鬥時間久了,明顯對魯智深不利,可謂魯大師的軟肋,自然難逃武松犀利的雙眼,才會有書中描述的武松內心焦躁,提刀上陣助戰的情形出現,如果魯大師對鄧元覺處於有利態勢,武松根本就不會“內心焦躁”。

故而,從行者武松內心焦躁,提刀助戰之情節來判斷,本文作者認為鄧元覺和魯大師在杭州城下的巔峰對決,打到最後面,魯大師的處境會稍微不妙,畢竟手中兵器沉重,需要消耗太多的氣力,鄧元覺對魯智深應該略勝一籌。

此外,從鄧元覺的最終結局,死於小李光花榮的神箭之下,從側面印證了鄧元覺的武功在魯智深之上,花榮知道以鄧元覺的實力,在一對一的打拼中,梁山將佐沒人能制服他。

於是,花榮就讓梁山馬軍五虎將排名第三的霹靂火秦明誘戰鄧元覺,戰不五合,秦明回馬就走,眾軍各自東西四散,鄧元覺就撇了秦明,縱馬來抓宋江時,被早就埋伏在暗處的花榮一箭射中面門,墜下馬去,被眾軍所殺。


國平軍史


在《水滸傳》中,和尚出場不在少數,但最厲害的兩個當屬魯智深和鄧元覺。

魯智深大家都很熟悉了,關於他的故事很多,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等等,有人更是推舉他為梁山第一英勇豪俠之人。而對鄧元覺,可能大家瞭解就比較少了,而實際上,鄧元覺也很厲害,甚至論及在各自陣營的地位,鄧元覺還要高於魯智深。

魯智深當和尚完全是被逼無奈,當了和尚以後,魯智深也絲毫沒有和尚做派,照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路遇不平照樣一聲吼,他一不打坐,二不念經,絲毫沒有出家人的樣子。不過儘管如此,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還是說他有佛心,只不過魯智深俗緣未了,要還殺生之債,所以魯智深還要再紅塵歷練。不過話雖如此,魯智深除了臨了坐化之外,絲毫沒有一個出家人的樣子,反而“灑家,灑家”的不離口。



而鄧元覺呢,跟魯智深卻又不一樣了。水滸裡面沒有交代他的來歷,但是在方臘陣營,他不僅是太子方天定手下的四大元帥之一,也是方臘一方的寶光國師。跟魯智深到處稱灑家不一樣,鄧元覺都是自稱小僧。一般自稱小僧的人都是有道高僧,起碼他自己是十分認同自己這個出家人身份的。

在方臘陣營之中,除了方臘的親屬嫡系方垕、方天定、方貌、方傑幾人之外,武將方面就以四大元帥為首,鄧元覺由於國師身份,他堪稱四大元帥之首。比起其他幾人來,鄧元覺位置的確也更重要一些,負責方臘和他們將領之間的聯絡。



在另一個元帥石寶被困烏龍嶺的時候,是鄧元覺主動去找方臘請求支援,儘管方臘由於個人利益沒有排兵來,但是方臘手下婁丞相還是盡力支派了五千軍給鄧元覺。後來方臘那邊有難,鄧元覺又請求石寶去救援,沒想到石寶這時候鬧起了脾氣,居然不去。鄧元覺沒有辦法,他只好自己率領五千軍馬去救援,結果路上遇到了宋江主力,跟秦明鬥了幾個回合,沒想到秦明詐敗,鄧元覺沒有追趕居然跑去想捉宋江,被暗中埋伏的花榮一箭射死。

從這段看的出來,鄧元覺雖然是個出家人,但是十分識大體,在方臘和石寶之間盡力周旋。是方臘和石寶都是有脾氣的人,兩人雖然是上下級關係,但是互相不滿,害得鄧元覺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兩頭受氣。也正是因為方臘跟自己的將領石寶鬥氣,鄧元覺夾在中間,疲於奔命,這才被花榮射死。可以說,鄧元覺間接是被石寶和方臘的矛盾害死的。

鄧元覺除了跟秦明短暫打了幾下之外,他的高光之戰是交給了魯智深。關於這段打鬥描寫的十分精彩,因為兩人都是出家人,都是光頭,都使用一個禪杖,兩人廝殺了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那麼這兩人到底哪個更厲害一些呢。在《水滸傳》中,如果一個人的身形外貌特別突出,一般都會額外做一番描述,比如魯智深,“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像梁山好漢盧俊義、關勝、武松等等皆有外形描述,哪怕敵方陣營的遼國大將兀顏光,也有“堂堂一表,凜凜一軀,八尺有餘身材”的表述。

但是鄧元覺呢,只說了他的籍貫和武器,還有就是在跟魯智深打鬥時,把鄧元覺的衣著打扮做了一番描述:

這一身打扮倒是十分拉風,唯獨沒有對他的身高體型做描述。一般來說,如果身高體型方面格外突出就沒有必要重點鄧元覺的衣著打扮了,種種跡象表明,鄧元覺的身量跟魯智深是無法比擬的。還有一點,魯智深禪杖六十二斤,鄧元覺禪杖只有五十餘斤,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他的體型比不過魯智深。

魯智深和鄧元覺都是頂級高手,兩人武藝相當,技術層面勢均力敵。當兩人技術層面相近的時候要比什麼呢,顯然一力降十會,身大力不虧。如果繼續打鬥下去,魯智深贏面更大。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魯智深贏面大,武松為何著急跑出去協助魯智深呢。要知道戰場打鬥不是比武賭賽,從來不講究單打獨鬥,要以殺死敵人有生力量作為目標。武松和魯智深同為步兵首領,他前去支援很正常。

很顯然作為方臘手下的國師和元帥,鄧元覺為了方臘一方是操碎了心,他既要領兵打仗,還要照顧方臘跟其他將領的情緒,堪稱勞苦功高。在這一方面,魯智深就輕鬆多了,因為總指揮有宋江、盧俊義、吳用這些人,他只管執行就夠了。而且宋江一方十分團結,不會出現將帥矛盾和見死不救的情況。所以在地位和對各自陣營的作用方面,鄧元覺要強於魯智深。

不過也正因為魯智深沒有那麼多糟心事,魯智深過得比較輕鬆,在武藝方面更勝一籌不足為奇。


一覽眾河小


魯智深和鄧元覺雖是敵對雙方的傑出將領,卻都是武功高強的英雄豪傑,一雙瘋魔杖法眼花潦亂、乒乓亂響,似一道動聽優雅的交響樂,似一團地上飛舞的雪花,更似兩條蛟龍獻技人間,一陣陣搏殺聲震天動地,用殺得天昏地暗也不為過。雖然兩人棋鼓相當,但從兵器上來區分,魯智深六十二斤的渾鐵禪杖卻比鄧元覺的杖器重,武功也應稍強。


樂天派135319172


高手過招毫釐之間,不分勝負,誰人無法判斷。但魯智深英勇過人,這是一種優勢。


想發發發


鄧元覺武藝更高,武松上去幫忙,是同為高手的武松看出魯智深將要吃虧。否則以他們的驕傲性格,不會上去二打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