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偉創—Q3業績符合預期,有望受益新電池技術迭代

東吳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增持。

捷佳偉創(300724)

事件1:公司2019Q1-Q3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64.3%;實現歸母淨利3.4億元,同比+30%;扣非歸母淨利3.2億元,同比+31.5%。Q3單季實現營收5.86億元,同比+85%;實現歸母淨利1.1億元,同比+44%,扣非歸母淨利1.08億元,同比+44%。

事件2:公司擬使用募集資金1億元對募投項目“高效新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溼法設備及配套智能製造設備生產線建設項目”實施主體,即全資子公司常州捷佳進行增資,增資後註冊資本達2.1億。

投資要點

Q3營收大幅增長,光伏電池片設備龍頭持續受益於下游擴產

公司2019Q1-Q3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64.3%;Q3單季實現營收5.86億元,同比+85%。公司前三季度確認的收入主要是2018年簽訂的訂單,我們認為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在於2018年是PERC電池擴產高峰,公司作為國產PECVD設備龍頭在手訂單也隨之增長。

2019年以來下游客戶的擴產仍在繼續,同時公司新品管式二合一PECVD設備由於性價比高、迎合下游的降本增效需求,逐漸成為PERC電池在PECVD環節的主流設備,也為公司訂單帶來增量。Q3末預收賬款18.4億,同比增長3.5億,環比Q2末增長1億,根據公司3331的結算方式,我們預計預收賬款佔公司整體在手訂單的比例約為30-35%,則可以推算H1末公司的在手訂單為52-60億。

毛利率回落至正常水平,費用整體控制良好

2019Q1-Q3綜合毛利率33.7%,同比-7.43pct,其中Q3單季毛利率33.9%,環比+0.8pct,已經企穩。2018年同期因境外高毛利訂單的確認收入,公司的毛利率相對較高,且2019年由於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出,產品和區域的銷售結構變化導致綜合毛利率有所下滑。

2019Q1-Q3公司淨利率18.7%,同比-5.1pct;Q3單季淨利率18.73%,同比-5.58pct,環比-0.9pct。淨利率下滑主要受到毛利率影響,費用方面整體控制良好。2019Q1-Q3公司期間費用率為12.8%,同比+1.2pct。其中銷售費用率為6.9%,同比+0.5pct;管理費用率為3%,同比+0.3pct;研發費用率為3.9%,同比-0.5pct;財務費用率為-1.1%,同比+0.9pct。

單季經營性現金流略有改善,存貨金額持續增長

2019Q1-Q3經營性現金流淨額-5.5億,同比-5.8億,其中Q3單季經營性現金流淨額-1.6億,環比Q2增加1.3億,有所改善。Q1-Q3現金流下滑主要系:(1)報告期內採購訂單增加導致採購貨款支付現金大幅增加,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出的現金達11.8億,同比增長6.1億;(2)銀行承兌匯票在收款中的佔比大幅提升。Q3末應收票據為4.3億,同比+1.1億,主要系客戶用票據結算的比例提升,隨著收入的確認應收票據也隨之增加。

此外,Q3末存貨32.5億,同比增長15.4億,環比Q2末增長3.9億,公司存貨持續增長,從中報情況來看近70%存貨都是發出商品,說明公司存在大量已發貨但未驗收的訂單,為後續業績繼續增長提供保障。

提前佈局未來2-3年高效電池設備,募集項目助益產能提升

Q1-Q3研發投入7090萬,同比+46.37%。公司不斷推進高效電池片的研發,從而保持光伏設備的領先地位。HIT技術中,制絨清洗設備、透光導電薄膜設備、絲網印刷線研發已基本完成,進入工藝驗證階段;TOPCon技術中的鈍化設備研發也已進入工藝驗證階段。此外,針對M12大硅片有可能帶來的行業技術更迭,公司也開發了適用於大硅片的制絨清洗設備等,有望率先受益於技術迭代帶來的設備需求。現擬增資項目“高效新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溼法設備及配套智能製造設備生產線建設項目”1億元,該項目投產後,將幫助公司繼續升級HIT和TOPCON的技術路線。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2019-2021年的淨利潤分別為4.3,5.7,6.8億,對應當前股價PE為25,19,16倍,繼續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行業受政策波動風險,行業競爭風險,設備企業外延拓展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