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1》

藍小笛,最近迷上了研究菜譜。

聚會一問,原來替女友洗手作羹湯,果然是好男人中的典範。

然而,他的研究之旅卻算不得順利。

同樣一道菜,網上魚龍混雜,菜譜多得是。

而這邊的菜譜左一個適量,右一個少許。

另一邊的菜譜要求小火片刻,又要慢燉些許時間。

這些含糊其辭的量詞,開啟了廚藝小白藍小笛的糊鍋之旅。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即使火候稍稍不出錯了,呈上來的滋味,也是詭異得很。

想來藍小笛的女友,如此滋味詭異的“愛”,也確實不好承受。

含糊其辭的說明,是中國文字獨有的特色。

然而在一個需要精準的場合下,模糊,便成了最大的阻礙。

不僅僅是做飯,連村姑陳最近都飽受“含糊”的困擾——

“儲存白茶不能長時間的光照,室內光算麼?”

“存茶要通風,那為什麼包裝要那麼嚴謹?”

看來,“精準”勢在必行。

藉此機會,來說說存茶時這些模糊的小事!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2》

包裝密封,環境通風,陳化需求

白茶的儲存,細分而出,十分簡潔清晰。

包裝上,採用鋁袋、塑料袋、五層瓦楞紙箱的三層包裝法。

而存茶地點上,必須通風陰涼無異味,避開水汽光照。

包裝和存茶地點,都是基於白茶特質而設定的具體需求。

白茶,是一種含水量低,需要保持乾燥的茶葉。

它的含水量標準,甚至黑紙白字地擺進白茶的國標中,必須達到8.5%以下。

託著這極為乾燥的內在,白茶的豐厚內質陳化的過程中,最怕水汽和雜味的干擾。

正因為這些需求,才有了儲存白茶的重重細節。

三層包裝和注重存茶環境看似繁瑣,卻是最貼合白茶儲存需要的要求。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但,其中包裝的密封,和存茶室的通風,似乎是一個全然對立的“吹毛求疵”。

非也!細細探究白茶陳化需要注意的細節,便知道這看似對立的要求,十分必要!

三層包裝,是為了隔絕水汽雜味,更是為了隔絕光照高溫。

通過三層包裝圈出的小空間,為白茶的陳化留出一個合適的範圍。

在三層包裝的空間中,白茶能夠安然陳化,酶物質與少量卻足夠的氧氣有序交換。

此時,白茶的陳化是有跡可循的。

內物質在酶的作用下交換新生,茶多酚和咖啡鹼逐年減少,黃酮類物質新生。

而白茶的香氣,更是在小範圍的空間內得到極好的幫助。

新生的茶香,在長時間的儲存過程重新納入茶葉內部,交織重疊,構築新的茶香。

此外,有了這三層包裝的幫助,白茶可以首先避免各種影響陳化的物質。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有了三層包裝的小巧空間,白茶隨即可以擁有越存越香的基點。

三層包裝,對於白茶的儲存,著實必要。

而存茶室的通風需求,則是為了保證整體存茶環境的無異味。

存茶室,並不比日常起居的房間,大多數時候,它緊閉房門,等候時不時的檢閱。

因此,不可避免的,這個密閉的空間會生出些奇怪的氣味:悶味、雜味。

若是不定時通風,這些怪異的氣息久久地殘餘在存茶室內。

這時,即使白茶有著三層包裝的防護,也經不起雜味日積月累的侵蝕。

滴水穿石,雜味瀰漫的氣息,隨著儲存的時間愈長,侵入白茶的機會便越大。

屆時,吸附性極強的白茶會將這詭異的氣息納入葉片。

茶香被扭曲,滋味被怪異遮掩。

受到雜味腐蝕的白茶,滋味必然受損!

三層包裝,是針對白茶包裝上下的苦工。

通風存茶,是為了無異味的存茶環境做的準備。

二者並不衝突,相輔相成,為了白茶的儲存拼盡全力。

唯有每個環節都做到位,白茶,才能在儲存中蛻變,成為優質的老白茶!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3》

太陽光影響白茶儲存,可控的室內光影響有限!

光,最是普遍。

然而光的內質,卻絕不簡單。

想要了解白茶儲存時懼怕陽光的真相,需要弄清白茶懼怕的本質事物。

太陽光的本質,是熱效應產生的光源。

陽光中蘊含著電磁波,以其形式釋放能量,同時,太陽光是一種全光譜的光。

牛頓著名的三稜鏡試驗,可以將陽光的光譜展開。

除卻光譜的全面,陽光還有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的差別。

而室內光作為一種人工光源,比陽光弱的多。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它不是純粹的白色,常常偏紅、黃,這是它光譜不全的標誌。

而白茶,在儲存的過程中懼怕的本質是陽光帶來的高溫,以及紫外線的能量。

白茶,在萎凋和烘乾的過程中,便為了避開高溫做了許多努力。

日光萎凋的白茶,必須避開正午時分灼熱的陽光。

溫暖輕柔的日光,才能促成白茶的優秀萎凋。

而徹底降低白茶含水量的烘乾步驟,必須文火慢烘。

如此,才能保留茶葉中豐厚的內物質。

白茶的滋味、香氣,才得以圓滿如意地保留。

但,這一懼怕高溫的個性,並非止步於工藝的時期。

儲存白茶的過程中,高溫,白茶同樣避之不及。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而若是在儲存白茶的過程中,白茶會接受長時間的光照。

屆時,長時間的照射提高了白茶的溫度,水分蒸發卻無處可去,淤積在茶葉內部。

茶葉與水汽長時間的糾葛,必然帶來受潮變質的風險。

初次之外,紫外線擁有極高的能量,會破壞茶葉本身的物質結構,影響陳化。

白茶接受長時間的日照後,酚類物質、葉綠素更容易氧化。

同時,還會引發內含物質的光化反應,使得茶葉失去原本的鮮爽滋味。

這,便是白茶儲存中必須避開陽光的原因!

而室內光與太陽光的對比,顯然是沒什麼道理的。

存茶室,並不需要長時間開著燈,這種做法既浪費電,又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室內光不比陽光,它的開或關,全掌控在茶友的手中。

即使開啟室內光,也不過短短的一點時間,根本比不上陽光長時間的傾軋。

而室內光的殺傷力與陽光對比,顯然會小很多。

它的光譜不全,也並非所有室內光都有比肩陽光的紫外線。

不同的日光燈、白熾燈的紫外線含量各不相同,卻顯然比不上陽光蘊含的紫外線。

開啟室內燈光的短短時間內,是不會對存茶室的陽光造成太大影響的。

對著室內燈兢兢業業,不敢打開,著實有些矯枉過正。

光給白茶帶來的殺傷力,還是太陽光的威力最強!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4》

為什麼同樣是紙箱,有的紙箱卻不能存茶?

紙箱,定義簡單,卻不能侷限所有紙箱的發揮。

再普通的人家,都見過不止一種紙箱。

這些紙箱,有的精巧纖薄,繪圖可愛;而有的構造繁複,設計精巧。

另一些紙箱,笨重粗大,闆闆正正規規矩矩的外形,沒有什麼多餘的花樣。

然而,在這些繁多的紙箱中,唯有五層瓦楞紙箱,是存茶的標準之選。

它的外形,正是笨重粗大的那一類,厚實憨厚的外形,看不出一點可愛之處。

同樣是紙箱,為什麼“姐姐可以,妹妹卻不可以”?

答案很簡單,白茶的要求如此!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白茶,之所以在三層包裝法選擇紙箱,是為了避開水分,雜味,遮掩光照。

基於這些單純的需求,很快將精巧纖薄的紙箱淘汰出局。

這些過於單薄的紙箱,根本撐不住多少時間,就會被水汽入侵。

它們固然可愛精巧,卻不能為白茶的儲存做到完美的保護。

選擇這些紙箱,根本難以發揮紙箱應有的用處,如同雞肋。

在白茶的隔水、隔光的需求下,五層瓦楞紙箱雖然其貌不揚,卻脫穎而出。

它的厚度合適,在水汽縈繞的情況下保護白茶的時間更長。

它看似粗苯,卻正是這厚實的外在,保護著內部嬌貴的白茶。

五層瓦楞紙箱平凡的外表下,是保護白茶堅實可靠的後盾。

紙箱厚重的外表,換來的是更耐用、更全面的保護。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有了它的幫助,才能將三層包裝法的保護髮揮到極致,白茶才能安然陳化蛻變。

另一方面,厚實的紙箱,還能保護乾燥的散茶葉片不會輕易碰撞碎裂。

白茶散茶的葉片,十分乾燥酥脆。

在良好的儲存條件下,白茶的葉片十分脆弱,稍一碰撞,很容易碎裂。

然而碎裂的茶,泡出來極容易發苦發澀。

茶葉的完整性被破壞,茶湯的滋味自然受損。

而過於單薄的紙箱,連自己都不能保護。

它們單薄的紙箱外表,稍一碰撞,便破開一角。

這樣的紙箱,如何保護白茶?

只怕白茶在當中運輸的時候,早已碎得不成樣子!

日常儲存白茶不可或缺的三個小細節,喜歡老白茶的茶友,常這麼做

《5》

少許、適量,若是能換成精準到克的標註,想來藍小笛的廚藝當有進展。

從模糊到精準,能改變一件事糟糕的面貌。

而對白茶儲存時模糊的細節瞭解清晰,方能存好白茶。

瞭解白茶陳化的需求,懂得三層包裝和通風環境的必要性。

瞭解白茶對光照高溫的本質畏懼,懂得日光燈和太陽光對白茶的傷害究竟如何。

瞭解白茶儲存時畏懼的事物,挑選怎樣的紙箱,瞭然於心。

卻遣茶嬌故相惱,從來佳茗比佳人。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