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警方抓获潜逃26年命案逃犯嫌疑人:欠下的“债”迟早要还

10月20日,汪清县公安局春阳派出所在县局刑侦部门支持下,经过精心梳理、缜密侦查、合成研判,成功将潜逃26年之久的命案逃犯巩某(男,1971年出生,黑龙江讷河人)抓获,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云剑”行动再添重大战果。

被捕后犯罪嫌疑人巩某坦言:“亡命天涯的26年里,我换了身份,断了所有亲朋联系,蜗居山村甚少抛头露面,想着就这么过一辈子,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杀了人,欠下的债,还是得还。”

小口角酿大祸

在春阳派出所讯问室,嫌疑人巩某对于警方调查十分配合,如实供述了26年前22岁的他持刀杀人的情况。

1993年,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客运站附近,他和另一个年轻人因为些许小事发生口角。原本巩某着急赶车,无心与其纠缠,但对方见他一副“怂样”,以为怕了,反而变本加厉,言语辱骂得十分难听。被激怒的巩某与喋喋不休辱骂他的男子厮打起来。对方原本就比巩某壮,角力之下,巩某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挨了几拳,这更激发了巩某的火气,他拿出别在腰间的折叠水果刀,向对方身上捅去。红了眼的巩某不知道捅了多少刀,扎在对方哪个位置。看见原本还痛揍自己的男子已然倒在血泊中,他才从疯狂中清醒过来。清醒后的他并没有对倒下的男子施救,而是被恐惧占据了意识,“逃”成了他唯一的念头。

埋名小山村

2019年,在汪清警方通过人像比对技术进行调查研判时发现,辖区春阳镇居民郭量与嫌疑人巩某相似度较高,而从掌握的郭量的户籍信息上分析,郭量户口迁移轨迹是1995年从辽宁省迁入到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的。郭量今年48岁,有妻子孩子,户籍资料显示,郭量并非当地人,而是20多年前落户到这里,但在落户之前郭量的信息却一片空白。

侦查民警大胆猜想巩某和郭量会不会是同一个人?为了逃避警方追查,他改名洗白了自己的身份?随着警方找上门,郭某的如实供述,这一切都变得清晰。

“怒火冲昏了我的头脑,我甚至记不清倒在我刀下的男子长什么样子,也不清楚他当时是不是立时死了,我只想逃跑。”据嫌疑人巩某供述,为了躲避警察抓捕,他想办法弄了一张假的一代身份证,并通过当时户籍漏洞“漂白”身份,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郭量(化名),而这个郭量的相关信息恰恰与汪清警方的调查情况不谋而合。

民警调查中,春阳镇某村村民都表示,郭量(化名)是个“老实”人,咋可能是杀人逃犯?据村民某普遍反映:“郭量在村里成家后,对老婆和孩子也挺好,山上地里也都是一把好手。人勤快不说,话还不多,极少与人打交道,在村里生活这20多年,也没听说他老家还有啥人。”

愧对父母妻儿

“1995年我有了郭量这个新‘身份’,带着两年在辽宁工地里卖力气挣下的一两千块钱,只身来到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在一偏僻山村安家落户,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她是我现在最愧对的人。”说起妻子,巩某满是愧疚。

据巩某交待,他一直怀有侥幸心理,心想在偏僻的山村,不抛头露面,过一辈子农家生活,就能逃避法律制裁,为此都不敢与父母亲人取得联系,甚至不清楚一省之隔的父母是否尚在人间。犯了命案,不能身前尽孝,这也是巩某心里的一个死结。

“很多次我都想自首,但看到孩子都还小,我又担心他因为我受苦。我隐藏得太累,总把自己伪装起来,有时实在受不了就会发发脾气,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我发脾气的原因。”

“我想象过无数次被抓的时刻,但真的被抓的这一刻我才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阴暗面了,精神终于可以放松了。我唯一亏欠的就是我的妻子,隐瞒这么久,她对我是完全信任,能够得到她的谅解是我现在最希望的事。”

“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我也怕我的官司会给孩子未来的前途造成影响。”巩某满心悔恨,年轻时的一失足,酿成了大祸,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逃亡26年,隐藏26年,所有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懂。“犯了罪就和欠了债一样,迟早得还。”坦荡的生活,不触碰法律,和常人一样的生活,这些看似很容易实现的东西却是他一生的奢望。

目前,巩某认罪,汪清县公安局已将其移交黑龙江警方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