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究竟是忠臣还是权臣?

炒米视角


霍光是权臣无疑,可是权臣和忠臣我觉得并不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人这东西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并不是说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君也好臣也罢,他们做事无非是从他们自己的自身的利益去考虑。

而霍光是权臣这件事情是肯定的,甚至我们可以从霍光身上发生的事情和他做的事情来找出历史上权臣的一般特征。



一般来说,权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至高的官位,无上的兵权

大臣成为权臣的条件必然是有至高无上的官位和兵权,不然何以成为权臣呢?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大司马卫青的内侄。霍去病大家都知道,跟随卫青大战勇猛之后一战成名封侯拜将,霍去病在出征路上认了亲生父亲,带回来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霍光与霍去病不同,他不像霍去病那般好杀。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被任命为奉车都尉,那时候开始一直干了二十年,都在伺候汉武帝,这二十年间没有犯过一点错误,一直小心谨慎,很受汉武帝的信赖。所以汉武帝临终前,将霍光任命为大司马将军,领尚书事,这一下子霍光的地位和兵权猛的提高到至高点。



按理说,霍光权力已经很大了,不过那时候还有三个人同受顾命,分别是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他们四人都是托孤大臣。他们都是天子近臣能出入宫禁。

霍光作为同朝首领,但是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决定的,还是要顾忌到其他三位。特别是上官桀,他还和霍光是姻亲,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所以霍光不在的时候,上官桀经常帮霍光处理政事。

几年之后,金日磾去世了,霍光和其他两位的矛盾开始激化。

霍光的女儿和上官桀的儿子生下了一个和昭帝年纪差不多的儿女,上官桀想通过霍光的关系将这个孙女嫁入皇宫,安排在皇帝身边,但是没想到霍光居然以孩子年纪太小拒绝了。



不过,霍光不肯帮忙,上官桀也没有就此罢手,他通过昭帝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将这个孙女嫁入了皇宫,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皇后。

上官桀这样就欠了鄂邑盖长公主一个人情,所以他想为鄂邑盖长公主解决她情人的问题。他希望可以引入西汉时期列侯娶公主的惯例。这样就可以封公主的情人为列侯,可是又被霍光拒绝了。

而桑弘羊想委任子弟为官,又被霍光拒绝了。如此一来,盖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四人都和霍光有了矛盾,四人联合起来想搞霍光。他们就联合了对燕王。燕王本来就对昭帝幼子继位很不满又有参与谋反的前科。所以他们联合燕王注定就是失败了,因为这个是昭帝不能触碰的敏感神经。



他们设计想陷害霍光可惜昭帝不吃燕王这套,最后五人反被霍光一举拿下。而霍光凭借搞定上官父子与燕王谋反一案,威震四海,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给了霍光一人。这一给就是十三年啊,到了宣帝的时候霍光又把持朝政六年,在这期间他基本是代天子行驶全部的皇权,他是所有权臣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二、成功的废立皇帝

他成功的废和立皇帝才是最成功的,也是后面的权臣所模仿的。他废掉了昌邑王,立了宣帝。

汉昭帝在霍光的股掌之中玩弄了十几年居然没有生留下一个儿子。死了后没有儿子继位就只能找兄弟了,那时候武帝生的六个儿子只剩下一个广陵王胥一个人,史书上记载说胥壮大,好倡乐逸游。霍光觉得他壮大就不想昭帝那样好掌控就不答应让他做皇帝,后来就立了昌邑王,但是没过多久就废掉了,又立了宣帝。

你说一个大臣都可以废掉皇帝,拥立皇帝你说他是不是权臣?



三、超俗的使命

超俗不是俗气的俗气,而是说,有些事情本应该是皇帝自己去完成的,比如外御内抚、赏罚恩威,整肃朝纲等等,不管这些事情皇帝做的如何都是要皇帝自己去做维护皇权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这样的能力的,有的皇帝年幼,有的皇帝昏庸爱玩,有 当皇帝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被压制着。

由于这些原因,出现了一些人,这些人就是权臣他们代替皇帝去行使相应的权力,超越了皇帝的地位。不管如何只有大臣行使了这些权力才能说是权臣。而霍光就是有做这些事情,所以霍光是权臣无疑的。



我是非说不凡,喜欢的话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参考文献:

《从霍光的政治行为看中国古代权臣的基本特征》江建忠

《汉宣帝与霍光的权力博弈探析》李峰


非说不凡


我们知道,一代雄主汉武帝是个颜值控,最喜欢颜值高的人,不光身边的女人是倾国之色,男人中相貌出众者如韩嫣、韩说、李延年、江充也都成了他的男宠,而相貌好又有些能力的则更会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如卫青霍去病皆成名将战神,再比如他的四位托孤大臣:大将军霍光“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车骑将军金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丞相田千秋“长八尺余,容貌甚丽。”左将军上官桀长得如何史书没有记载,但他演技高超且极会拍马屁。而汉武帝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则“长八尺二寸”,“壮大多知”,可见汉武帝对颜值有着一种莫名的狂热与执着。

在汉武帝给刘弗陵留下的这些辅政大臣之中,田千秋为人敦厚,很少发表政见,所以年幼的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三人便成为了朝廷的铁三角,只要这三角稳固,大汉政局就永远不会乱。

图:超会养马的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竟然成了汉室重臣

但是很可惜,这个铁三角很快就失衡了,事实证明,在权力的致命诱惑面前,友谊不堪一击。

仅仅不过一年后,公元前86年九月,金日磾病逝,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接替金日磾当上了车骑将军,上官家族势力大振,得与霍家分庭抗礼,于是铁三角变成了双足鼎,这个鼎撑不起大汉江山。虽然霍光与上官桀是多年好友兼儿女亲家,可谓天然的政治同盟,双方配合默契。然而随着他们执政日久,对权力之欲望日渐炽烈,终究一山难容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当然,无论从政治才干方面,还是权谋手腕方面,那个由霍去病与汉武帝从小培养与调教出来的霍光,都比养马出身也善于拍马的上官桀高一大截(汉武帝爱马,很多重臣都是从马官起步,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弼马温),而且从国内政局考虑,卫霍两门五侯根深叶茂,军中威信极高,也不是毫无根基的上官桀父子可以比拟的。

所以,在公元前80年,野心家上官桀与昭帝之兄燕王刘旦、昭帝之姊盖长公主(昭帝幼而无母,故由这个长姐入宫抚养),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密谋,欲设鸿门宴暗杀霍光,然后废掉昭帝,拥立燕王刘旦为天子。刘旦这个人,为人有辩略,博学经书、杂说、星历、术数、倡优、射猎之事,有“贤王”之名,在朝野也颇有名望,上官桀觉得自己胜算挺大。

只可惜,这个谋反集团人员太杂,保密工作做的太差,结果事未发而机密泄露,汉昭帝下令,将上官桀、桑弘羊满门抄斩,汉昭帝的抚养者盖长公主闻信,也畏罪自杀。诏书发至燕都,燕王刘旦与群臣宾客以及后妃对饮,慷慨悲歌,举座皆泣。随即以绶带自缢而死。后妃等一同自杀者多达二十余人。

经此巨变,霍光将自己的反对派一网打尽,空出的位置全由他的亲信和党羽占据,而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女婿范明友和邓广汉则都掌握了军权,霍光于是权倾朝野,威加海内,成为了大汉朝廷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位权臣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无可否认,霍氏一家独大,结束了汉王朝的激烈党争;各大政治集团从此紧密的团结在霍氏周围,知时务之要,为构建大汉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最终缔造了一个富庶而强大的时代,甚至解决了汉武帝一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宣中兴”。

图: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中的汉昭帝

可见用个人品质去评价历史人物,势必是难辨区直的。即使是一个奸诈狡猾的政客,在某种时势下也可能扮演历史上的英雄角色。霍光也许在品德上不比上官桀就高尚多少,但既然他执政水准比上官桀强,这对久经创伤的汉帝国来说,就够了。

汉昭帝元平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了,死时并无子嗣,大将军霍光乃力排众议,拥立汉昭帝之侄、昌邑王刘贺为帝,不料这刘贺是个不懂事的白眼狼,不仅不尊礼法、放肆无度,而且一上台就妄图抢班夺权,想架空霍光这些老臣而换上自己人,霍光一怒之下居然把刘贺给废了,又改立戾太子之孙刘病已为帝。

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刘病已入宫,群臣上奏太后,拥立病已为大汉新君,是为汉宣帝。从囚犯到天子,汉宣帝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封建王朝中间阶段冒出来的平民皇帝。

更令人慨叹的是,那位年近十五岁的上官太后,因为夫君汉昭帝是汉宣帝的祖父辈,所以这回又升了一级,成为太皇太后,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更夸张的是,25年后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即位,年近四十的上官氏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太皇太后。)

而作为上官太皇太后的外祖父霍光,也自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辈分最高的外戚,他比汉宣帝整整大了四个辈分。

刘病已果然没有让群臣失望,同时他也没有让百姓失望。正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常出入市井民间,最了解百姓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间,多次赦天下,减赋税,削诸侯,轻刑狱,免徭役,反腐败;并大批量举贤明,任良吏,以致宣帝朝之政治清明,实为西汉两百年之最,甚至在《汉书循吏传》里的六位好官中,就有五位属于宣帝一朝。可见虽有“文景之治”千古称道,但汉朝老百姓日子真正过得好的,其实是在“汉宣中兴”。

说实话霍光也真很牛,竟敢立一个皇帝,再废掉,然后再立一个皇帝,完了还没有留下恶名、沦为乱臣贼子,却反成了大汉中兴第一功臣,功盖麒麟阁,为万世所称美。这得需要多大的道德勇气、政治运气,以及纯熟的政治斗争能力。


千古名将英雄梦


既是忠臣也是权臣,这两者并不矛盾,换句话说,以当时霍光的权势,废立皇帝完全不在话下,但是他依然忠心辅佐了刘病已,帮他掌管天下。

史书上有一个细节,写的是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毒杀了刘病已的正宫皇后,霍光听说后,吓得面无血色,甚至想要告发妻子,之后在妻子女儿苦苦哀求下才作罢,可见他其实并没有反心,对于大汉王朝是忠心耿耿的。

要知道,刘病已完全是霍光扶植的,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霍光的傀儡,这从刘病已本人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病已非常惧怕霍光,每次霍光走在他旁边他都脊背发凉,但他又十分敬重霍光,因为霍光虽然权势滔天,可以随时废掉他,但还是尊重君臣之礼,对刘病已呈现出了最大的尊重。正因如此,即使在霍光死后,刘病已诛灭了霍家,将霍显等人打为逆贼,但依然对霍光尊重有加,还将他列为王朝的功臣。如果霍光对刘病已真的有不臣之心,刘病已怎么会不报复?这和万历对张居正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至少,霍光相比于张居正,绝对是忠臣。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霍光这个人不忠,不过是因为他废掉了刘贺,但刘贺本来就不是名正言顺。刘弗陵死时没有后代,所有皇族的继承权顷刻平等,自然是任凭霍光和大臣们挑选,在没有合法继承人的情况下,霍光自然不会考虑忠于某个个人,而是考虑怎样为大汉王朝选出一位合格的皇帝。而刘贺当政后胡作非为,自然不符合汉朝利益,霍光废掉刘贺,扶植体验过民间疾苦的刘病已为皇帝,实际上是站在整个汉朝刘氏的利益上而不是单纯一个刘氏子孙。

就对刘氏皇族和汉朝这个整体的角度上,霍光绝对是一位忠臣,反驳的人,难道霍光为汉朝选择一位昏君就是忠诚的体现了吗?霍光的忠,不是愚忠,而是站在整个王朝和天下黎民角度的大忠。

这样的忠臣加权臣,也怪不得刘病已即使在霍光死后依然尊敬他。


沉思的托克维尔


关于霍光是忠还是奸的争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大飞哥认为霍光是忠臣,也是权臣,首先,霍光如果不是忠臣的话,老谋深算的汉武帝肯定不会托孤于他,霍光作为托孤老臣,对朝廷也算是兢兢业业,虽然大权独揽,他却时刻谨守臣子的本分,丝毫不敢僭越半步。另外,霍光是权臣,但他不是奸臣、妄臣,首先,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协助汉昭帝挫败了上官桀和桑弘羊谋反的阴谋,确保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其次,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多次出征匈奴,导致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当权期间废除了汉武帝时期的苛捐杂税及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使老百姓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有了喘息的机会。再次在汉昭帝去世后,霍光迎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为皇帝,刘贺即位后,骄奢淫逸,霍光果断召开御前会议,直接废除刘贺,这件事情表明了霍光在朝廷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件事对得上后世称其为权臣的称号,我不暂且不说他有没有私心,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当时的大汉帝国最好的选择。

在废除刘贺后,迎立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即皇帝位,是为汉宣帝。这是霍光有功的地方。

霍光为了控制朝政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汉宣帝,在其妻子私下毒死皇后许平君后,将其女儿立为皇后。但是在霍光知道皇后的死因后处于私情并未敢上报。汉宣帝虽然内心对霍光不满,但是表面上一直对他恭敬有加,因为他非常忌惮霍氏集团的力量。霍禹、霍山分别出任卫尉和羽林军的统帅,掌管宫廷禁卫。后来有一件事预示着霍家不久的命运即将发生逆转,据《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而霍光却浑然不知。

在霍光死后,汉宣帝借着霍光之妻谋反的机会,一举铲除霍氏集团。霍光后人虽然被族诛,但是霍光在世时并未谋反,基本遵守为臣之道,另一方面,如果霍光想谋反,他早就反了,何必等到汉宣帝掌权,所以他是忠臣、没有辜负汉武帝之托,另一方面他也是权臣,位高权重,古往今来任何人都逃不了这个宿命。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霍光排名第一,算是朝廷对他这一生是非功过的肯定。

参考文献《汉书》


大飞哥爱历史


评价霍光就好像评价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一样,每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到底是忠臣还是权臣,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他的功与过!

汉武帝晚年,太子因为“巫蛊之祸”受害,太子之位一度空缺。汉武帝一共6个儿子,太子受害而死,次子早死!排除了两个,还有4个儿子。按理说该第三子继承太子之位,但是第三子刘旦泰国心急了,而且野心太大,没等汉武帝开口,他就要主动去京城服侍汉武帝,这样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还削掉了他三个县作为惩罚。

第四子太国粗鲁,和鲁智深差不多,汉武帝当然不喜欢这样的类型。第五子刘贺(后来做了27天皇帝)从这件事来看,汉武帝就已经预料他不行!所以,汉武帝还有最后一个 小儿子,刘弗陵!

刘弗陵(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只有8岁,年龄很小,不懂事。汉武帝在临终时,为了不重蹈吕后的覆辙,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所以,刘弗陵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母亲垂帘听政,就必须要人辅佐。而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而霍光是首辅大臣。

霍光做了辅佐大臣后,早期还是鞠躬尽瘁的,但是一个人一旦位高权重,日子一久总会有得意忘形的一天?汉昭帝继位年龄小,霍光把持朝政,刘姓宗族肯定有对他不满的,汉武帝第三子刘旦就是其中一个,这人后来蓄谋叛乱,谋划了6年,事情被败露被霍光歼灭。假如没有霍光,可见小皇帝的位置肯定不保。

汉昭帝在霍光的辅佐下,西汉对内减少赋税,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昭帝当政期间百姓生活比汉武帝晚年当政时还富裕,当时四夷来朝,使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只是,汉昭帝英年早逝,只在位13年,死的时候才21岁。汉昭帝一死,霍光的权力就更大了。从霍光选皇帝就可以看出,只要他不满意,他就有权力废掉。刘贺做了27天,并非刘贺无能,而是刘贺太心急了,想把身边的大臣换掉,听说要做皇帝,把身边的一班人马都叫到京城,霍光自然不高兴,所以废掉他。

刘贺被废以后,又物色了一个皇帝,这个人就是汉宣帝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的父亲刘进因为巫蛊之祸也受到了牵连,当时刘询叫刘病已,还在襁褓之中,所以活了下来被投进了监狱。汉昭帝继位后,大赦天下,刘询得以解除牢狱之灾,后被廷尉属官的丙吉送到祖母史良娣家,他就在民间长大。丙吉把刘询上报朝廷,并录入宗谱之中,刘询便有了皇族身份。

刘询能做上皇帝,其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政治背景,霍光本来想找一个言听计从的皇帝,而刘询就是因为长于民间,在朝廷没有党羽,对他威胁很小。所以,很乐意让刘询做皇帝。

刘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宣帝,他继位后,大权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是忠臣还是权臣,其实从汉宣帝继位以后才能看出来。在汉昭帝时期,霍光绝对是一个鞠躬尽瘁的大臣。但是汉宣帝继位以后,他开始从忠臣向权臣过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霍光有个女儿叫霍成君,霍光将女儿嫁给汉宣帝,在立皇后的时候,汉宣帝想立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而遭到霍光的反对。由于大臣的反对,才暂时摆手。从这一点来看,霍光把女儿嫁给汉宣帝,无非是想专权。假如霍成君以后为汉宣帝生一个儿子,一旦立为太子,霍家可长期把持朝政,如果成真,那么比王莽专权提早了几十年。

许皇后之前为汉宣帝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奭,做皇后两年有了身孕,霍光的女儿买通宫女在许皇后快要临产的时候下药,导致许皇后生下一女以后就重病而死。后来刘询追查原因,知道是霍氏家族所为,不敢声张,只好隐忍。许皇后死后,霍光的女儿顺利做了皇后。刘询就这样一直隐忍的6年,做了6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当他积蓄力量准备对霍光夺权的时候,霍光突然去世。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解除霍氏家族的权力。公元前66年,已经失去权力的霍氏家族发动政变,阴谋的废掉汉宣帝刘询,立霍禹为帝。因为刘询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平定了叛乱,霍家被全部诛灭!

霍光死后,汉宣帝并没有抹杀他对汉朝的贡献,在汉宣帝晚年还未霍光设置了功勋像,并位列第一!其实,从设置功勋像来看,从侧面反应了汉宣帝是一个仁义的皇帝,而在后世,有人把霍光比作伊尹,这种比喻是否有点牵强。


谋士说


霍光即是忠臣也是权臣,他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自制力!翻看历史上有谁能够离着皇位如此之近唾手可得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动心的,我想无人能出其左右——就凭这一点霍光就该当之无愧受后人所称赞!

霍光有辅幼主续汉室立宣帝之不朽之功,虽然史书只用“匡国家,安社稷”一句话概括霍光辅政时期的所作所为,但班固还是以“百姓充实,四夷宾服”高度的赞扬了霍光的政绩,给汉宣帝的顺利即位留下一个和平之世。



霍光感激汉武帝的知遇之恩和铭记托孤之重,对于刘氏江山一片赤诚。在年幼的汉昭帝即位之初、在刘弗陵驾崩之日、在废黜昌邑王刘贺之时,担任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距离皇位近在咫尺,我想他绝对是抱着一心为国的信念,做好汉昭帝的左膀右臂;为延续大汉江山选取合适的继承者;为刘贺的不思进取感到痛心。以他当时的权势来说并没有对皇位生有觊觎之心,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便是霍光的忠!


自从汉昭帝算起到霍光去世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是他作为辅政大臣最辉煌的时刻,他虽然对皇权没有奢望但是对自己作为首辅的权力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尤其在扳倒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后更是如日中天,所有奏报都要经过霍光的批阅才呈送给皇帝,鉴于霍光的功劳,昭帝宣帝都对他礼遇有加赏赐丰厚。内外事物都要经过霍光首肯,霍氏家族在朝堂之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在得知自己夫人毒杀许皇后,对于这些霍光并没有加以制止和揭发——-这便是他的权。同时也为他家族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霍光的功大于过,因此在他死后宣帝以皇家级别的规格对其安葬,谥号宣成。


玉铉


自古,功臣、权臣难以分说。

霍光在汉昭帝时期,就已经权倾朝野,成为名副其实的权臣、忠臣。

(霍光剧照)

而且,当时的汉昭帝年幼聪慧,十分信任霍光,因而此时的霍光权柄是十分坚固的。

霍光本人,也是极有才能的。自幼在民间生长,跟随一个仅是县衙小吏的父亲生活,自然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

如果是平常人家的子弟,霍光可能一辈子就在市井生活了,难以发达。但他的父亲可不是一个常人,与公主家的侍女私通,生下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虽然被父亲抛弃,但他依然敬重父亲,并且亲自提拔、教育霍光。而霍光自小也是谨慎小心、聪明伶俐,在霍去病的推荐下,深得汉武帝喜爱,自此步入朝堂。

(霍去病剧照)

有了这段人生经历,霍光掌权之后,就继续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很快汉朝的国力得到恢复,一举扭转了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困境。史书将这段中兴历史,与后来的汉宣帝时期,并成为“昭宣中兴”。

在西汉兴旺的这段时间,霍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伴随着盛世的到来,霍光的地位越发稳固。

汉昭帝在位11年,就去世了,但没有留下子孙。

于是,霍光等大臣就计划,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奉为君王。从这一刻开始,霍光开始步入权臣的行列,刘贺能够治理国家,就可以做君王,不行就要撤换。

一国之君的废立,已经掌握在霍光的手中了,不论霍光是非曲直,他已经成了权臣。

果然,刘贺继位之后,日日歌舞升平,一看就是奢靡之君,不堪重用,于是霍光上书太后,请求废立君王。

虽说是看太后的意见,但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霍光权倾朝野,这废立君王,太后又哪有什么发言权呢?这一切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

最后,霍光自比伊尹,废除刘贺,汉宣帝继位。

(汉宣帝剧照)

汉宣帝是平民流浪长大的皇帝。根据他的事迹,有部很出名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

无权无势的汉宣帝,依然只能依靠霍光。起初,霍光为表示忠心,请求还政,但汉宣帝考虑霍光的权势,以及刘贺的下场,心有余悸,并不接受。

就这样,霍光依然大权在握,每天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但汉宣帝却是如芒在刺。

在这种情况下,霍光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虽然霍光誓死忠于汉朝,是一个忠臣,但他却没有收敛自己的锋芒,让君王都感到害怕。

作为一个臣子,权势已经大到让君王恐惧的地步,不论你是忠心,还是有谋逆之心,这都不重要了,你只有早点死亡,或者自己主动退场、才能结束这一切。

但霍光并没有选择退场,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必须要与君王同富贵,为此,他将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朝野之中,党羽紧握朝政、军权,女儿霍成君也要下嫁皇帝,成为皇后。

(汉宣帝和霍光剧照)

霍光还是幸运的,他生前没有遭到汉宣帝清算,安然死去,结局勉强算作忠臣吧。

但他的子女、亲信们,却并没有霍光的智谋,在他死后,准备谋反,结果被人告密,霍家一族被灭。而霍光的忠臣名声,可就难说了。

当后人再次评价霍光时,往往也是众说纷纭,权臣、忠臣都有。大家了解了这么多历史,大致也知道,作为一个有权势的大臣,当你的地位、权力足够威胁君王的时候,不乱是忠是奸,你的结局注定难以善了,君王仁慈,可以让你全身而退,君王狠辣,你的一族就完了。

自然,在后世的谨小慎微的君王看来,霍光时奸臣、权臣。但在许多渴望建功立业的臣子看来,霍光功绩卓著啊,为大汉建立了不世功勋啊,是忠臣、名臣。做臣子,当真是忠字难辨啊。


岁七夸父


霍光的权臣之名,产生了日本的「关白」制。他的贤臣之名也被纪念至今,如上海城隍即供奉霍光。所以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而且首先要看到汉武帝后期的危局。具体说:

一,霍光秉政时的局势

汉武帝持续多年的扩张战争,导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这个基本上没有异议。他在《汉书-西域传》记载的诏书里谈了一些西北军政的失误之处,也略有悔意,虽然达不到资治通鉴写的「罪己诏」那种程度,也说明汉武帝末期的形势已经相当严重。

霍光之所以为贤臣,主要就是因为他在不动摇大框架的前提下,推出了「与民休息」的种种举措,大幅缓解了社会矛盾。作为辅政大臣,霍光毫无疑问是极其成功的。他凭自己的智慧、审慎,帮助汉朝避开了最危险的暗礁,终于驶入开阔之地。但又因为自己的权臣作风而被族灭。

二,盐铁会议的背后

霍光是以内臣身份担任辅政大臣的,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副之。这些辅政大臣大多数是武帝扩张政策的代表人物,上官桀发迹于对大宛的「汗血宝马战争」,桑弘羊则是一系列扩张战争背后的「统制经济」的规划者,金日磾本身是匈奴战争的俘虏。这些人物毫无疑问是武帝扩张政策的继承者和既得利益者。

因此,在经济社会矛盾即将步入危险期的时刻,他们也成了霍光调整政策的阻拦者。因为一旦武帝政策被否定,他们也就没有功劳可言了。霍光为了对付武帝遗臣,即策划了昭帝六年的「盐铁会议」。他广泛擢选郡国贤良文学60余人,公开与桑弘羊、上官桀等辩论。后来恒宽将其记录为《盐铁论》。

书中对话很像西方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政策辩论,贤良文学张口闭口代表老百姓,「大夫」反唇相讥,嘲笑对方不懂军国大事。这场辩论的重点是「统制经济」的利弊得失,贤良文学代表愤怒的民意,对桑弘羊进行了批判式的侮辱,整个武帝「大夫集团」的自尊倍受挫伤。随后又在宫廷政变中,将大夫集团粉碎,自此成为最大的权臣。但同时,经济统制也放松了,民间得以休息。


平心而论,这个办法还是很高明的,也还算仁慈,霍光意图让桑弘羊等在汹汹民意面前知难而退。但上官桀本人是冒险家出身,不能忍受这种还算体面的隐退方式,从而酿成悲剧。

三,海昏侯问题

前两年海昏侯墓发现《齐论语》和孔子画像等文物,证明了当时的悬案确实有重大政治背景。刘贺及其门客显然是一个激进的儒家政策集团。他们一到京城就积极行动,一方面谋夺宫廷兵权,一方面在短短27天之内搞了1127件事。

按汉书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这1127件事,显然都是「征发」有关的。霍光观望27天之后,认定刘贺并不理解当时的要务在于「与民休息」。于是非常霸道的废除了刘贺的帝位,对外宣传则是「昌邑王即位27天,造恶一千余条」。

这些是恶事么?在当时敏感的调整转折期间,应该说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引发武帝时期整个利益集团的反弹。所以此事也不能完全责怪霍光。


四,霍光本人的问题

上述的盐铁会议和「伊霍之事」,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可以说,霍光在这两件事上都做的正确。但霍光的问题确如汉书所言,在于「不学无术」,对王室欺凌过甚。

宣帝请霍光「骖乘」时,感到「芒刺在背」,因为霍光威严外露,虽然用心在于社稷,却大大得罪了宣帝。其次是霍光屡次强行与王室婚姻,这种行为已经有邪道之嫌。而霍光浑然不觉,不能不说已经膨胀的很厉害了。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金日磾的愚智,要高于霍光的「不学无术」,而霍光的不学无术又高于后世绝大多数权臣。正因为他以内臣出身,不读世学,才有健全的常识,在汉朝转折时刻做了正确的选择;但同样是因为不学无术,导致他一步步自我膨胀。

霍光一直以来都有圣贤之名,不知道为何在现代不受待见。还是汉书本身的评价更为中肯: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另,《汉书》的一句「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被日本人发展为「关白」之制。


历史咖啡


凌驾在皇帝皇权之上的大臣当然是权臣,算什么忠臣!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哪位要是觉得霍光是忠臣的话,让他代入汉昭帝的角色试试,连睡个女人的权利都没有,惨到绝后的地步,自己已经加元服行冠礼了还不许亲政,政出霍家,这样的忠臣谁敢要???

霍光被评价为不学无术,其实就是说他出身低微,文化修养有限,就从他宠爱霍显那样的货色,就可以明白霍光的品味如何,以婢妾为正室,也只有这种什么礼法都不计较的人才干的出来的,更何况还纵容霍显谋害皇后,这样的忠臣,哪个皇帝敢要啊?今天你谋害皇后,明天你是不是要谋害皇帝了?

他要是像金日磾一样,修身齐家,严亲宽人,把霍家子弟管好了,他家子弟会出去跟别人吹牛说:县官要不是我们家大将军,哪里会当上县官啊!

县官在汉代指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智商也有点欠费,如此骄横跋扈的子弟是谁养成的呢?是霍大忠臣吧,这样的忠臣敢要吗?

怎么成了楷模,汉宣帝有话说:不是为了自己的合法性,老子早把霍光打入十八层地狱了,还什么大忠大贤的忠臣啊,这样的忠臣谁要谁拉走,朕反正是不要。朕忽悠忽悠天下人呢,你们后世人也被忽悠?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首先,要明白权臣是什么意思——权臣指有权势之臣,多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通常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统治者的大臣。

然后再来看霍光其人。因为霍去病的关系,汉武帝青睐霍光,霍光稳重行事,慢慢得到宠信。武帝病危下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桑弘羊等人共理朝政。昭帝继位之后,霍光专政曾经引起很多人不满,但是刘弗陵很信任霍光,他和霍光一起铲除了霍光的反对派,还有企图颠覆政权的人。

汉昭帝在位13年期间,广施仁政,轻徭薄赋,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子刘贺继位,刘贺品行恶劣,劫掠女子财务,霍光于是决定废黜刘贺,另立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继位,也就是汉宣帝,并且尽心辅佐。

霍光行事谨慎,然而对自己宗族多有包庇纵容,从政经历辉煌。

霍光当然是权臣,他肯定是,但是客观来说,同时也是忠臣,只是他忠于汉室,也忠于家族,不为某个皇帝卖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