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江水滔滔,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前仆後繼,守護住“長江防線”是薪火相傳的神聖使命。周汛峰是張家港市長江防洪工程管理處的一名“守閘人”,他與江堤的緣分要從他的父親周富明說起。

1949年一個夏天的凌晨,颱風、洪峰和大潮同時來襲,沖垮了江堤,村裡的積水有半人高,房子塌了,人被沖走了……慘痛的經歷給當時僅有7歲的周富明,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周富明說:“讀書的時候,就立志要學好本領,改善家鄉的水利建設。”朝著這個目標,周富明於1965年進入沙洲縣水利局工作,從事長江治理工作。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周汛峰與父親周富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周富明與同事們在入江口建閘門,克服任務重、條件差、資金緊等困難,憑的是身上的技術和一腔熱血。

當時守閘條件艱苦,周富明還曾遇到過生命危險。“一根纜繩斷了,纜繩斷的時候正好開始落潮,我就抓了一個浮筒,順著長江水漂出去了,一路漂到了南通,萬一撞在坎上是很危險的。”他回憶到,好在被他最終被路過的船隊救了上來。

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讓周富明放棄水利事業,他一直在崗位上工作了37年,見證著我國水利事業的一步步發展,江堤的防洪等級從50年代初的僅三年一遇,提高到80年代的三十年一遇,如今已經全部達到五十年一遇以上標準。

至今,周富明的家中,還留存著80年代江堤附近的老照片。記錄著當年“水利人”的過往。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這幾張平平無奇的老照片,是周富明印象最深的。他說:“那時候經費緊張,全市各個堤防管理站近130名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只能‘自給自足’。當時的口號是‘以堤養堤’,利用江堤邊的資源,種喬木樹、柳條等植物,養豬、鴨、羊等家禽,以此來賺取經費。”

周富明心繫每年的長江汛期,他給兒子取名“汛峰”。

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在江堤邊長大的周汛峰“子承父業”,成為了一名守閘人,今年已是第26個年頭。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周汛峰一家的全家福

周汛峰先後在十一圩、三幹河、四幹河等6個沿江閘工作過,經驗十分豐富,如今駐守的十一圩套閘,是市境十分重要的長江口門之一。

有人戲稱守閘人為“潮人”,而周汛峰把這個“潮”字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潮是新潮的潮。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周汛峰說:“當時,票據比較多, 一個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找錢、撕票,容易出錯。我就想編一個程序,能避免這種錯誤。”經過精心鑽研,當時只有高中學歷的周汛峰成功設計出了相關程序,自此從他手上開出去的發票沒有任何差錯。

為了更好地用新技術解決工作難題,他進修了大專學歷,如今還在研究開發監測潮位的手機軟件,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讓工作精益求精。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十一圩節制閘管理所的舊樓

“上陣父子兵”,周富明、周汛峰兩代人的“長江保衛戰”,已經持續了五十多年。

新時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長江之歌”已經唱響,而周家父子正是所有長江守護者的一個縮影。

致敬!

在張家港的江堤邊,這對父子堅守了5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