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豐碑


永遠的豐碑

  在集團公司不同時期的光榮歷史上,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有令人稱讚的勞模。50年代初期的大同礦務局,有這樣一位礦工:他帶領工友用最簡單的生產工具,憑藉過人的毅力和智慧,在當時創造出了多項全國紀錄,他就是全國勞模、同家梁礦的馬六孩。

  說起馬六孩的事蹟,還要從1949年大同煤礦全力恢復生產講起。當時,大同煤礦百廢待興,工人們為礦井修復夜以繼日、奮不顧身工作著,這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以馬六孩和連萬祿姓氏命名的“馬連掘進小組”。他們在3米寬、2米高的巷道里,靠著一鍬一鎬,創出了班進尺1.36米的全國紀錄,相當於當時生產定額的兩倍多,這在當時的中國煤炭行業已經是一個不敢想象的紀錄。正是憑藉“馬連掘進小組”的出色表現,大同煤礦終於在開國大典前夕運出了第一批煤。

  毛澤東主席聽說馬六孩的事蹟後,親自接見了他。毛主席親切地告訴馬六孩:“勞模要起到三大作用,橋樑、帶頭、骨幹作用。”這讓窮苦出生的馬六孩備受鼓舞!回到礦山後,馬六孩更加努力,在之後的10年間,他帶領“馬連掘進小組”先後創造了交接班制度、多孔循環掘進作業制,並首創了手工掘進和電鑽打眼掘進多項先進技術和全國紀錄,他本人更是多次代表大同礦工出席全國勞模會和煤炭系統群英會。

  1994年10月,全國煤炭工業著名英模塑像紀念儀式在太原舉行,馬六孩被列為7位塑像英模之首。2009年,馬六孩又被授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殊榮。

  馬六孩用火熱的激情,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為祖國的煤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大同煤礦發展史上。 (王力 黃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