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清晨,迎著朝陽,從銀川物流園出發的快遞車駛向機場取入港快件。

  看得見的,是滿大街的“快遞小哥”;看不見的,是“隱身”的物流網絡。在銀川電商物流園,每天在園區來回穿梭的快遞小哥們是園區最美的風景線。園區集聚了全國8家知名快遞公司的寧夏分包中心,承載了寧夏65%以上的快遞物流業務量,日均快遞量26萬件,3000多名快遞員、卡車司機在這裡工作、集散,平均年齡31歲。

  “這是您的快遞,請簽收!”10餘年間,3000多名快遞員、卡車司機從全國各地、全區各縣集聚到這裡,從事快遞這個朝陽產業,創造和守護著美好生活。他們聞雞起舞,披星戴月,腳步踏遍銀川的每一寸土地,車輪穿梭在銀川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因為他們,我們的生活變得快捷而美好。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在這裡,來自全國的快遞開始分揀,每天快件處理量達26萬件。

  在賀蘭縣,電商、快遞對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快遞小哥四處奔波,打通上下游,拓展產業鏈,促進寧夏特色產品從線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賀蘭縣9箇中國馳名商標、52個寧夏著名商標通過35個快遞網點走出寧夏走向全國。順豐航空“銀川—杭州”貨運航線開通為寧夏牛羊肉外銷保駕護航;德邦硒砂瓜快運,讓石頭裡長出的奇蹟享譽全國;優速富農惠農專運,枝頭到舌尖,最快只需一天。百瑞源枸杞,通過電商、快遞,將寧夏枸杞賣向世界。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晚上9點,來自寧夏各縣區的快遞開始裝車運往機場。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當你已經進入夢鄉時,快遞小哥還在奔波的路上。

  “你一路奔波,我在後方等你回家。”物流園內小蜜蜂社區建有24小時不打烊便利店,為快遞員提供熱水、速成食品、生活必需品和休息歇腳的地方,賀蘭縣供快遞員休息的服務驛站有11個。目前,賀蘭縣11個社區與35個快遞營業點連線成網,社區服務站22項服務事項和“賀蘭不大,全縣代辦”的跑腿代辦服務,極大解決了快遞員沒有時間辦自己事的困難。勞動保障、技能競賽、摩托車一站式服務等便利貼心的服務,為快遞小哥、外賣小哥保駕護航。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中通快遞小哥王一鵬(左)、申通快遞小哥馬乾(中)和韻達快遞小哥白海鵬(右)。

    他們說:“我們行走在大街小巷,我們也關心笑臉與國家”“遞出去的除了貨品,還有我們的真誠和承諾”“我們傳遞、我們守望、我們相助”……縱橫交錯的,除車輪、腳步,還有未來的路……他們的故事,在一座城中溫暖的穿梭。

  “韻達小哥白海鵬將快遞三輪車當做‘渡船’,一趟一趟把堵在積水前的行人拉過積水路面;最美申通一哥馬乾大雪夜勇救孕婦,最終保母子平安;丟掉‘鐵飯碗’穿上‘中通藍’的王一鵬為把一個迷路的大娘送回家用了6個小時… ”在小蜜蜂社區,彙集了寧夏快遞行業的正能量,流傳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日均處理26萬件快遞,寧夏3000名快遞小哥演繹“白晝流星”

在賀蘭縣,像小蜜蜂社區這樣為快遞員服務的驛站有11個。

  “我們整合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等單位資源,打造摩托車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放管服新平臺、車駕管新陣地、為民服務新窗口,為外賣、閃送、快遞、同城以及貨運三輪營運性車輛提供駕駛培訓、安全檢測、事故理賠、法律維權等服務。”賀蘭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著力構建全國領先的摩托車(電動車)政府“放管服”一站式服務示範區,為快遞員保駕護航。

   快遞員是一座城市跳動的音符,他們穿梭在千街萬巷,連接起千家萬戶,用車輪畫出同心圓,用愛心描繪中國夢。1000多輛快遞車、外賣車,6個摩托車俱樂部的車隊,在大街小巷飄揚,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通過快遞車輛、摩托車隊走進小區樓宇。

  不同的角落,不同的風景,不同的小哥,不同的臉孔。相同的是,他們都努力做著人們心中的那道“彩虹”。

  他們,守護著每一個城市24小時的心跳,在每一個交錯而過的24小時,在每一個頷首低眉的匆忙中。

  用24小時的節奏守護,致敬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

  致敬每一個聯接城鄉守護都市心跳的你!

  致敬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你!

  (寧夏日報記者 張曉慧 實習生 楊小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