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每月收入5000美元,算什麼水平呢?

PlightFlower


在美國的軟件或計算機類工程師大約年平均收入12萬美元~15萬美元,而我國的軟件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在15萬~30萬左右,只有在華為、阿里、騰訊、網易這些企業才會達到50萬以上。那麼在美國的年薪收入5000美元只能是中等收入,大部分人的薪資都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美國

以美國2018年GDP20.5萬億美元,人口數量3.27億,可支配收入佔GDP的70%,則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萬美元。家庭成員以3人且2人工作,則人均工作收入約6.57萬元,超過5000美元/月的收入水平。只能接近平均年薪的水平。

我國

同樣,我國2018年的GDP經濟總量為13.6萬億美元,人口數量為13.9億,可支配收入佔GDP總量的40%,那麼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約4000美元。也以3口之家2人創造財富,那麼人均年薪為6000美元,等同於4.2萬元人民幣的年薪。

也就是按照平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我國的3500元人民幣月收入水平接近美國的5000美元收入水平。


5000美元月薪在美國到底如何進行消費?三口之家收入12萬美元。

1)扣除25%左右的稅收=3萬,剩餘9萬美元;

2)扣除房屋出租或房產稅等費用,12萬*25%=3萬,餘下只有6萬美元;

3)3輛以上的車按揭、保險費、油費、停車費等,差不多又要花費2~3萬美元;

4)三口之家的生活、學習、休閒、娛樂的費用至少也要3~4萬美元。

這樣一算還真的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錢了,甚至還有可能出現負債。可是在美國人均5000美元的月薪,家庭達到12萬年薪的家庭應該屬於中產階級。

美國是以10%的窮人、20%的有錢人和70%的中產階級組成的橄欖型社會。不同於我們的金字塔型社會,10%的富人、20%~30%的中產階級,以及60%~70%的窮人。

所以,5000美元/月收入的美國人歸類於中產階級,而3500元/月的我國居民歸類於金字塔的最底層。


鞅論財經


我一家四口,兩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時,每月房貸地產稅以外的花銷平均是5000塊左右。沒有特別省,但也沒有任何隨意亂花錢,就是平常百姓認真生活的那種。孩子以前上幼兒園時要付每人每月1000多托兒費。孩子現在上私立大學每人每年學費6萬再加生活費2萬。這些都是我一個普通家庭親身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的事情。別的大筆開銷就是供一個好點的房子頭款幾十萬然後每月交房貸5000加地產稅2000多一點。房貸15年或30年付完以後就不用交了。地產稅可是一直都要交給縣政府的,哪年交不出來,房子就可能被縣政府給拍賣了。 可以說這是美國上中產屁民的生活吧。 窮人通過讀書翻身成為職業人士後就能過上的生活,在總人口中屬於前10%左右。


五十歲的經驗主義者



美國月收入5000美元,這個水平如果對比國內,那幾乎就屬於中產階級了,並且資產的購買力有所不同。

月收入5000美元,就代表年收入6萬美元,如果簡單的換算成人民幣,那就是42萬左右,試想一下,國內年收入能達到42萬的有多少?妥妥的中產階級了。

如果從購買力的角度來說,美國的物價更便宜嗎?或者說美國同樣的100美元所買到的東西是不是就跟國內100人民幣買到的東西一樣呢?這肯定不是的,就如同iphone手機,售價1000美元/臺,對於月薪5000美元的美國人來說,每個月換一臺都無妨,但是,這臺手機到國內銷售,就成了7200人民幣,按照去年成都的平均工資標準來說,絕大部分人就是一個月的待遇都買不起一臺手機。

然而一個月薪5000美元的美國人買了手機之後還有4000美金剩餘,如果說這個案例不具體,我們不妨換一個……

美國幾乎家家有車,並且都不需要按揭購買,一臺普通的車也就幾萬美元,那麼美國家庭基本一年就能買一臺,可國內不同,假設這臺車6萬美元,國內一個家庭想要一次性購買恐怕得好幾年不吃不喝才夠得上。

我們就不討論美國房價的表現了,簡單說就是美國除了東西岸房子貴一些外,其餘地方的房子就算國內一個稍好的縣城房價都高於美國。

那麼總結下來,美國月收入5000美元,怎麼看都是中產階級了,你就算是在一線城市,想要達到月收入3.5萬,恐怕也得是個不大不小的高管了……


關注易論,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的數據,全美在職工作人員約1.3億人,平均年工資為43460美元,月平均工資約3621.67美元,收入5000美元是美國平均工資的1.4倍左右,在美國算中等偏上,在我國算高薪。

如果使用匯率比較不同國家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會產生誤導,比如說日元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計價的日元GDP減半,這個並不表面日本人民變窮了,如果以日元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那麼匯率貶值並不能代表日元的購買力下降了,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採用購買力平價指標來避免這個問題,世界銀行會定期公佈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平價水平。

什麼是購買力平價?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中國一斤大米需要2元人民幣,美國一斤大米需要1美元,那麼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就是 1美元=2人民幣,當然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不是這麼簡單計算的,而是綜合計算一籃子商品的購買力。

5000美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人民幣和美元的購買力對比如何?

2018年我國GDP為90.03萬億,我國GDP按照購買力計算為25.36萬億美元,而2018年美國的GDP為20.49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按照購買力平價,1美元=3.55人民幣計算,相比於匯率,人民幣的貨幣價值被低估了。 所以5000美元相當於5000*3.55,約17750人民幣,在我國算高薪了。

再看美國平均工資相當於我國多少人民幣?

美國月平均工資約3621.67美元,購買力相當於我國12857元,2018年我國城鎮單位的月平均工資為6711元,這個不包括私營企業,如果加上私營企業,那我國的月平均工資會低於6711元,所以美國的平均工資的購買力是遠遠超過我國的平均工資,約是我國平均工資的兩倍,所以美國工薪階層比我們工薪階層有錢。

綜上所述:月收入5000美元在美國屬於中等偏上,通過購買力換算,相當於我國17750元的購買力,在我國屬於高薪。


互金圈


月收入5000美金,也就是年收入6萬,大約扣掉各種所得稅、社會安全稅、州稅等,大約年收入就四萬多。四萬多的年淨收入,只比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略高一點。

所以,5000美金的收入,在紐約、硅谷這些地方,基本就是能活的中等偏低。而如果在美國其他城市或都會區,5000美金的收入,相較會過得好很多。

美國實在很大,區域的落差也很大,在高消費的區域或城市,例如 檀香山、硅谷、舊金山、紐約、華府、波士頓、洛杉磯的部分區域,都是全美國有名的高貴(物價高、東西貴)區,5000收入,在這種區,就真不算有錢。

然而,巴菲特所在的城市,德州的一些城市來說,5000美金就能過得很不錯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房價,房價的高低,也反應在收人與生活水平上。高房價的區域裡,5000月薪如果買房,貸款按揭等負擔沉重,過得日子就會緊張很多了。


臺灣自由行


美國人均月收入約為3000-4000美元,但美國各州的收入水平也不一樣,比如說聯邦最低時薪為8美元,而發達地區的則達到了10美元以上。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1天計算的話,月收入至少在1000美元以上。由此可見,5000美元的月收入完全跑贏美國中產階層的平均水平。

一般來說,美國人平均月收入多為3000美元,但由於各州的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美國貧富差距較大,尤其是在新移民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往往因為他們的身份、語言文化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收入極不穩定,有些只能勉強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根據美國2018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拉美族裔人口已經躍居美國最大的少數族群,10年內增長了43%,佔美國總人口的16%,把黑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在《洛杉磯時報》曾經的一份統計報表中顯示,美國有4360萬貧困人口中基本上都是以黑人和拉美裔為主。

目前國內人均月薪也是3000-4000元,與美國人均美元月收入大同小異,但美國的汽油每升只需要4塊多,吃一次美國式快餐幾塊錢,但在國內最起碼也得20多塊錢以上。可見,美國人買東西還是比我們便宜一些。

就拿房價來說,美國的房價與人口分佈有關。一般而言,美國東西海岸附近的房價要高一點,主要是靠近紐約及周邊的城市,還有加州等地。

美國房子的中間價基本上在20萬美元左右,但由於東西兩岸較貴,而其他大部分地方的房價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而在我們國內的一些稍微大一點的縣城房價都高於它們。另外,美國幾乎人人有車子,按照美國人的收入水平,一年下來可以買一部車,但同型號的一部車在國內不吃不喝也要5年以上。


東震木


美國月收入5000略高於平均收入水平。

通過下圖能夠看出,大多數州的年均收入都在5萬美元左右,經濟發達的州平均值在6萬左右,整體來說是以4.7萬-6萬為主。

題主月入5000美元,也就是年收入6萬,基本相當於經濟發達地區的平均水平,比中部地區平均值略高。整體來說算中等收入人群當中最常見的一檔。在全美大約能超過60%的人群。比常規一線崗位收入略高一點,但離高收入群體還有很大差距。

目前美國應屆本科生月薪大約4000-6000是最為常見,碩士研究生5000-7000最為常見,博士7000-10000最為常見。常規崗位年收入增速大約5%左右。

美國中產家庭的年收入門檻並不高,兩口之家6.2萬美元即可邁入中產,等於夫妻倆各3.1萬美元的月收入,摺合每月2600元。那麼題主收入已達5000,幾乎是2600的翻倍值。躋身中等中產問題不大。而中等中產在美國來說就是人均收入略高於人均收入的這一檔。


城市發展報告


美國月收入5000美金基本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以美國2014年的標準,一個四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如果少於24008美元的話,就屬於貧困人口。以家庭收入中位數來看,美國2014年普通家庭收入中位數是53657美元,2013年是54462美元。亞裔、西語裔及非洲裔家庭的收入中位數分別為74297美元、42491美元和35398美元。2015年全美三口之家生活費開支最高的十大都市區:1、馬薩諸塞州南塔克特-杜克斯縣:85163美元;2、華盛頓 D.C.:81783美元;3、康涅狄格州斯坦福-諾沃克(Stamford-Norwalk):79496美元;4、紐約市:78518美元;5、夏威夷檀香山:78423美元;6、紐約州納蘇-蘇福克縣(Nassau-Suffolk):78301美元;7、維吉尼亞州阿靈頓-亞歷山大(Arlington-Alexandria):78094美元;8、舊金山:77819美元;9、波士頓:77466美元;10、紐約州維切斯特:75992美元。


愛健身的北極熊


目前來說,美國社會是由富人、中產、窮人三個階層所構成的,三個階層的比例分別是富人佔20%,窮人佔10%,中產佔70%,根據數據統計,美國中產階層的人數是最多的,而且是最願意消費,美國可以說是依靠中產的消費來帶動經濟的,美國少少的3億人口才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那麼美國每月收入5000美元是什麼水平呢?

可以看看下圖,是美國各州中產階級的家庭總收入中位數、中產階級收入下限還有中產階級收入上限,這個數據是按照年收入來計算。

如果在美國每月收入5000元,即是年收入為6萬,可以說已經滿足各州的中層階層門檻,當然年收入6萬美元只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的情況,中產階層收入上限最高可以去到14.4萬美元,即是月入過萬美元。

人均收入

每月5000美元的收入屬於中產階層,那麼在美國賺到這個工資容易嗎?

這個可以參考一下人均收入,每年的美國人均收入都在不斷提高,2017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5萬美元,2018年達到5萬美元,可見每月5000美元收入,已經超過平均的美國收入,可以說是中上的水平。

消費水平

月入5000美元,在國內好像不難達到,不過國情不同,收入自然不同,畢竟美國收入是美元,月入5000美元,一年6萬美元,現在人民幣貶值兌美元匯率已經達到7:1,因此6萬美元等於42萬人民幣,在國內可以說是高收入了。


一般美國雞蛋價格約為0.4美元,雞腿價格大約0.9美元,豬肉價格大約2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價格是差不多,即是意味著拿著美國工資可以享受國內的消費水平,而且美國最近豬肉也沒有漲價,不過美國物價雖然便宜,但是美國稅收重,醫療、教育等其他支出都比國內貴。

最後總結

在美國每月收入5000美元,算是中上收入水平,達到中產階層級別,不過美國最多的就是中產階層,這個每月5000美元收入不算是突出,美國物價可以說是很低,不過生活成本一點也不低,溫飽容易,提高生活質量難,因此美國每月5000美元收入也不能隨意揮霍,也要懂得理財。


財經樂少


不深入研究,僅簡單來說,美國一個人月收入5000美元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水平。不算低,說實話,也不算高,就是個中等水平。

換句話說,中國移民去美國的年輕人是很容易拿到每月5000美元的收入的。一些能力比較強的人月收入能達到1萬左右的水平。能達到一萬收入就很高了。

有些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不說實話,不說自己的真實收入。有的收入很低,但是說自己收入很高。另外一些人收入很高,但是卻說自己收入並不高。這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