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什麼要殺死清朝首富胡雪巖,而胡雪巖又有多恨李鴻章,才會說下胡李不通婚?

無根樹花正孤


“紅頂商人”胡雪巖暴富和驟敗實際上反映了當時大清朝官商之間力量、地位的不對等。雖然商人能夠藉助官員謀得利益,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商人始終處於從屬和被利用的地位。

胡雪巖原名胡光墉,字雪巖。他原是安徽績溪人,後來寄居浙江杭州。幼年的時候,胡雪巖家裡窮,因而到錢莊做學徒。

在這期間,胡雪巖接濟了落魄書生王有齡,因而兩個人成了患難之交。王有齡做官以後,報答胡雪巖,扶持他開設錢莊。隨著王有齡官越來越大,胡雪巖的生意也自然越來越好。

其後,胡雪巖攀上了左宗棠。在左宗棠西征籌款過程中,胡雪巖辦事得力,深得左宗棠的信任。這個時候胡雪巖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公元1883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胡雪巖的票號如多米諾骨牌般紛紛倒閉,一座財富帝國也隨之煙消雲散。

首先看直接原因,1882年胡雪巖墊付資金兩千萬兩,套購了運往上海的所有生絲,使得洋商欲購買一斤一兩都困難。這個時候歐洲經濟不景氣,對絲織品的需求減少。由於洋商在胡雪巖打商戰的過程中長期佔下風,這個時候趁機報復,使得上海的生絲貿易停頓,胡雪巖因而陷入困境,最終導致其破產。

胡雪巖為什麼敗落,目前眾說紛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胡雪巖涉及到官場派系之爭。依附於某一派別的商人很有可能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李鴻章和左宗棠是對頭,胡雪巖投入到左宗棠門下自然就站到李鴻章的對立面。曾國藩死後,朝廷為了抑制李鴻章的淮軍集團,採用“揚左抑李”,“用左制李”的政策。

李鴻章為了和左宗棠對抗,必定打擊左宗棠的財政支柱“胡財神”。所以胡雪巖的敗落首先是政治上的,其次才是商業上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1885年11月,貧恨交加的胡雪巖已經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他將家人召到病榻前,立下了3道遺囑:“一是後人不要經商;二是後人不得從政;三是胡李不通婚。”

胡雪巖之所以如此痛悔地說下這些話,自然和李鴻章有著莫大的干係。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過節呢?

(胡雪巖劇照)

這事得從胡雪巖經商之路開始說起。

胡雪巖出身貧窮,年少失父,不得不早早出外謀生。他手腳勤快,做事踏實。雖然吃了不少苦,但運氣不算差,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胡雪巖19歲的時候到阜康錢莊做學徒,掌櫃見他是個好小夥,想到自己膝下無子,無人送終,於是視他為親子,讓他承繼了錢莊。

胡雪巖雖然有個錢莊經營,但由於實力不豐,生意頗為慘淡。很快,胡雪巖就遇到了一個能讓他掘金的人。

這個人就是浙江巡撫王有齡。

王有齡是官家子弟,年少時,家中便替他捐了一個“候補鹽大使”的官缺。不過由於家道敗落,沒錢疏通關係,因此他一直就候補下去了。

胡雪巖和王有齡結識後,為了幫助王有齡實現效力國家的抱負,將錢莊裡本就緊張的銀子挪了500兩給他,讓他去官場運作。

靠著胡雪巖這500兩銀子,王有齡終於出仕為官。由於他幹練廉明,在地方上幹出了政績,所以他很快就累遷為浙江巡撫,成為一方大員。

王有齡知恩圖報,對胡雪巖的錢莊大力支持。

隨著王有齡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到太平軍攻打杭州時,胡雪巖的錢莊不僅遍地開花,藥店、茶葉、布匹等他也無不涉獵。軍糧漕運等,也都由他來經手買辦。胡雪巖也因此在江浙商圈裡,名聲很大。

然而,隨著太平軍銳不可當的攻勢,儘管胡雪巖投桃報李,不斷從上海、寧波購入軍火,幫助王有齡抗擊太平軍。但是由於孤軍無援,眼見杭州城破,王有齡絕望之下,以身殉城而死。

(左宗棠劇照)

隨後,在曾國藩的引薦下,湘軍將領左宗棠被委任為浙江巡撫,並負責督辦軍務。

為了獲得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巖籌集了大批糧草,主動找上門勞軍。

胡雪巖的慷慨,給左宗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左宗棠也正需要得到地方有影響力的人士的支持,有影響又多金的胡雪巖,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一來二去,二人便引為莫逆之交。收復杭州後,左宗棠給胡雪巖派了個總管的職務,讓他負責一些戰後重建等工作。同時,還將來往的軍餉、錢糧都存在他的錢莊上。

胡雪巖雖然失去了王有齡,但左宗棠卻讓他的生意不僅沒有絲毫受損,反而大獲其利。

對於左宗棠的好意,胡雪巖也報之以瓊漿。在與外國人經商往來的過程中,他處處留意,招募外國軍事專家,為胡雪巖訓練了一支武器裝備先進的常捷軍。

靠著這支常捷軍,左宗棠在攻打太平軍的時候,屢戰屢勝,很快就收復了杭州附近的失地,因此朝廷對他賞賜不斷。

胡雪巖在左宗棠的支持下,很快,他的商業帝國不僅壟斷了江浙一帶的生意,還依靠湘軍勢力,把商鋪錢莊開出了江浙一帶。也正是這段時間,讓他快速積累了2千多萬資金,成為清末首富。

胡雪巖並非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他除了支持左宗棠的工作外,還在地方上做慈善事業,比如設粥廠、義墊、善堂等,緩解無以為繼的老百姓的困苦。這樣一來,左宗棠管理的江浙一帶,雖然受戰亂影響,損失很大,但百姓鬧事者卻很少。

胡雪巖也因屢有善舉,百姓對他非常感恩,他的信譽也得到了商人們的認可,生意愈發紅火。

左宗棠很感激胡雪巖為他做的一切,特意為他向慈禧表功。慈禧聽聞後,對胡雪巖讚不絕口,為了樹立榜樣,讓更多的商人學習胡雪巖。慈禧特意授予他江西侯補道的官職,同時還賞了他一件黃馬褂。

這樣一來,胡雪巖的身份便成了官商。這層身份,讓他做起生意來,更是得力不少。

(李鴻章劇照)

左宗棠在當時有個對手,那就是李鴻章。

其實,左宗棠和李鴻章最早都是曾國藩的幕僚,後來都得到曾國藩舉薦提拔,成為朝廷命官。

左宗棠建立了楚軍,而李鴻章則建立了淮軍。

左宗棠在收復江浙在即時,李鴻章卻帶著淮軍跑來摘桃子,順便還擄掠了一把錢財。氣得左宗棠向朝廷上疏,稱李鴻章“越境劫掠”。由此二人開始交惡,在工作中更是明爭暗鬥。

沙俄侵佔新疆時,李鴻章堅持應以海防為主,但左宗棠卻堅持收復新疆。最後,朝廷雖然同意讓左宗棠領兵收復新疆,但是卻出現了軍費不足的問題。眼見西征一事只能停頓下來,胡雪巖卻主動請纓籌集軍費。

由於多年和洋人貿易,胡雪巖在洋人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因此他借到了1870萬兩銀子的軍費,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胡雪巖的給力,還不僅於此,他在左宗棠率軍西征後,又不斷從藥堂調了大量“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貴重藥品,以防止清軍在遙遙路途中的瘟疫和水土不服等症狀,從而保證了左宗棠軍隊的勢力。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立刻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不光獲封二等恪靖侯,還被提拔為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

胡雪巖也因助軍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另賜黃馬褂和二品紅色頂戴。

這下,胡雪巖真正成了紅頂商人,他的商業也達到了巔峰時期,財富積累也以滾雪球的形式迅速增長,清末首富非他莫屬。

左宗棠的春風得意,讓李鴻章醋意大增。

(慈禧劇照)

原來,李鴻章是進士出身,自恃才高過人,但是他卻一直沒能入職軍機處。現在舉人出身的左宗棠居然成了軍機大臣,這讓他好生氣惱。於是四下編排左宗棠好大喜功,揮霍軍費等,同時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破天荒相公”。以此嘲笑他是清朝第一個以舉人身份入職軍機處的官員。

本就因為塞防和海防爭得不可開交的兩個人,這下更是水火難容。老謀深算的李鴻章認定,打壓左宗棠先要拿掉他的錢袋子,也就是胡雪巖。

1882年,胡雪巖為了從洋人手中奪回生絲的定價權,用2000萬在上海開辦蠶絲廠,並高價從蠶農手中收購生絲數百萬擔,以致洋人無絲可收。就在他即將打贏這場貿易戰時,中法戰爭爆發,歐洲意大利的生絲也宣告豐收,生絲價格直線下跌,胡雪巖高價收購的生絲瞬間貶值。

見此情形,李鴻章大喜,他利用權力迫使胡雪巖的蠶絲廠不能開工,迫使胡雪巖只能賤賣生絲,這一舉動讓胡雪巖憑空就虧去了1千多萬。

這讓元氣大傷的胡雪巖,陷入到資金週轉不靈的被動局面。

隨後,李鴻章查得一筆80萬的銀行貸款到了還款期。由於這筆錢是以胡雪巖個人名義向外國銀行擔保,所以清廷每次都將款項在還款期前撥給胡雪巖,再由胡雪巖還上貸款。

李鴻章想法讓經管此事的官員將這筆錢扣留了20天。由於資金遲遲不到賬,外國銀行又一再催促,胡雪巖只得賤賣了部分實業,才好不容易補上這筆貸款。

待胡雪巖補上貸款後,李鴻章又差人四處散佈胡雪巖破產的消息,鬧得那些存戶,紛紛到錢莊去取錢。無奈之下,胡雪巖只得將剩餘田莊地產等都賤賣。應對這紛至沓來的擠兌潮,他已經無力迴天了。

隨後,李鴻章向朝廷舉報朝雪巖,不光在找國外銀行貸款時吃回扣,還貪汙挪用國家糧餉。

慈禧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抄胡雪巖的家,還責令左宗棠負責向胡雪巖催繳欠款。

不久後,左宗棠病逝於福州。而貧病交加、負債累累的胡雪巖,身敗名裂,成了眾矢之的。這番打擊,讓胡雪巖鬱憤交加,病倒在床。想到他經營商業帝國的這一段經歷,他不由得心驚膽寒。為了讓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忘記慘痛的教訓,於是立下那樣的遺囑。

(參考史料:《胡雪巖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鴻章其實並不是將胡雪巖給殺死的,而是將胡雪巖給氣死的,胡雪巖在死之前還特地的留下了一個遺言,就是胡家人不可以和李姓的通婚,這是將全天下姓李的人都一巴掌給拍死。

胡雪巖為什麼這麼恨李鴻章呢?

胡雪巖作為清朝的首富,辛辛苦苦積累了萬貫的家財,可是被李鴻章使了一點壞就讓他的萬貫家財化為烏有,這給誰誰能不氣呢?具體來說之所以對胡雪巖下手也是因為胡雪巖上了左宗棠的這趟列車,而李鴻章本來就與左宗棠之間存在矛盾,當時左宗棠主張的是收復新疆,為李鴻章所主張的就是放棄新疆的領土,將錢財都拿去發展海軍。

李鴻章之所以想要將這筆錢拿去發展海軍,就是他想讓這筆錢流入自己的口袋之中,可是通過左宗棠的據理力爭,最終慈禧也是支持了左宗棠,所以李鴻章也是懷恨在心的。可是當時左宗棠打仗花了太多的錢,這就是他的小弟胡雪巖在背後的大力的支持,他給左宗棠資金的支持,給他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如果左宗棠打輸了可能李鴻章心裡會舒服一點,可是偏偏左宗棠卻打贏了,這李鴻章可就恨得牙癢癢。

但是李鴻章又如何動的了一個收復失地的民族英雄呢?所以李鴻章久盯緊了胡雪巖,只要他發現胡雪巖的一點的小錯誤,就立馬的拉跨他,在胡雪巖和外國人對賭生絲的時候,資金了短缺導致沒錢,李鴻章到處的擠兌胡雪巖,最後清政府徹查胡雪巖的資產,胡雪巖徹底從一個商界的大佬成為了一介平民,後來胡雪巖在悲憤中去世。


司徒歷史


李鴻章是安徽人,胡雪巖我沒記錯的話好象也是安徽人,胡雪巖的失敗一是大量收購蠶絲,二是他依附左宗棠,李鴻章和左宗棠是政治上的宿敵,李鴻章的策略是倒左必先倒胡,再加上左宗棠喜歡吹牛,老是在朝庭上吹我怎麼怎麼收復新疆的,弄得滿朝文武大臣包括慈禧太后對左宗棠很感冒!再加上左宗棠年事己高,慈禧太后當然要重用李鴻章,胡雪巖如果能看清形勢,也不至於落得破產倒閉,一定程度上胡雪巖是一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丁虎藍領


瞎說,李鴻章是當朝一哥,胡雪巖只不過是個商人,在大的方向上不存在衝突。老李整天有忙不完的軍國大事哪有功夫去都一個他眼裡的癟三?左大帥收新疆,小胡出力不少但也沒少掙。說小胡是民族英雄云云,純屬扯淡,他沒高尚到那個程度。至於左大帥和李中堂的政治分歧,只是個人對國家的理解不同,沒有對錯。哪個不是為了國家好?左大帥在西北的民族政策至今還有影響,李中堂的東南互保避免庚子拳亂的全國蔓延。小胡只不過是個跳樑小醜罷了,至於胡李不通婚,更是無稽之談。老李家是多大個家族?小胡的後人在哪?不是一個數量級啊。


稻香村31197278


嗯,我來說一說,我們祖上是東三省的,對清朝那些事兒不感興趣,我爺爺的時候已經被日本鬼子統治了,我爺爺說我們家吃的是日本的飯,我爺爺是闖關東的,清朝統治的河北省都餓死幾百萬人了,日本鬼子讓你幹活,幹完活再要你命,清朝是直接活活餓死你,我爺爺說能活下來的,那都是命運好的,現在演那清朝那些事兒都是胡編亂造的,清朝要是好的話,為什麼還出現闖關東呢?清朝就是少數民族,鞭子長見識短。用單田芳老師說的話,本套評書下次分解吧!


用戶8135749100370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有誤,李鴻章並沒有殺死胡雪巖,胡雪巖最後是因為破產,貧病交加鬱鬱而終。當然,胡雪巖的破產倒是和李鴻章有一定的關係。

胡雪巖是晚清史上有名的紅頂商人,其最有名的事蹟就是結交左宗棠,為他代理籌辦錢糧、軍餉和軍火。因此左宗棠向朝廷保奏,賞了胡雪巖黃袍馬褂和賜紅頂戴,胡雪巖也因為這個亦官亦商的身份,才被稱為紅頂商人。胡雪巖藉著為左宗棠代理財務之機,利用過手的官銀籌辦了阜康錢莊,並利用這些資本,進行商貿活動,從而大獲其利,一度號稱晚清的首富。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發家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官商結合。胡雪巖的阜康錢莊裡最大的存款來源就是各種官銀,根據《異辭錄》所載,阜康錢莊全靠“官款週轉”。胡雪巖利用官銀調撥上的時間差,充分利用這筆低成本的現金,為自己謀取了暴利。

然而這個做法的缺點也很明顯,阜康錢莊之所以能代理官銀,靠的是他和左宗棠之間的關係。然而這種官商聯盟裡胡雪巖是處於絕對弱勢的一方,一旦左宗棠要和他撇清關係,那麼胡雪巖一點辦法都沒有。

1882年胡雪巖大舉收購生絲,試圖壟斷生絲收購,謀取暴利。然而出乎胡雪巖意料之外的事,當年意大利生絲豐收,外商對於中國生絲需求大減,而此時中法關係緊張,導致市面銀根收緊,胡雪巖因此虧損千萬兩之上。

風聲傳出以後,各地官府擔心阜康錢莊會出問題,紛紛提取官銀。而此時在政治上一直和左宗棠不睦的李鴻章也讓親信彈劾胡雪巖,說他挪用官銀牟利,並拖欠錢款。朝廷因此下旨,命左宗棠去追繳欠款。

左宗棠自然不願意為一個商人損害自己的名譽,所以立即丟車保帥,對胡雪巖殘餘的資產進行了清查,查封了胡雪巖的錢莊和其他商號。胡雪巖隨即徹底破產,並在1885年在貧病中去世。

所以李鴻章出手對付胡雪巖,主要目標還是左宗棠,倒不是針對胡雪巖本人,更不想殺死他。而胡雪巖破產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他錯估形勢,造成鉅額虧損,實際上當時李鴻章不出手,他也最多堅持到左宗棠去世,破產難以避免。


不沉的經遠


李大奴才,一生未乾利國利民的事!花民血重金從英,德購買打造的北洋艦隊,號稱亞洲第一水師,在李奴才及其黨詡直接指揮下,中日一戰,灰飛煙滅,成為笑柄。至於到處簽字畫押,成為列強分割中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特別是小日本,俄國擔心沒有李奴才找不到向誰要!至今小日本還尊崇李奴才為史上最偉大的中國人!自己家族撈一個合肥天下瘦,罪惡多端,罄竹難書,近年來李奴才有狗仔子為之洗白之風頭,喬裝無辜,推卸罪責,名之曰:背鍋俠,治世能臣。。。賣國求榮,損國肥私,天下有這麼好差事的背鍋俠嗎?



大家好,我是烽火,對這個問題我發表下我的看法。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是因我而死。李鴻章並沒有直接的殺死的胡雪巖,但是胡雪巖確實是李鴻章所逼死。

1882年上海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外貿易大戰,對陣的主要人物是剛剛被授予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對手主要還是外商,兩派選擇在蠶絲上面進行交鋒。

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然後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胡雪巖回天之力,只得將蠶絲賤賣。此次中外貿易戰爭以胡雪巖虧損一千萬兩告終。

在胡雪巖轟轟烈烈進行貿易戰爭的時候,有一雙眼睛一直在暗中注視胡雪巖的一切,這個人就是盛宣懷。當時的朝廷有左宗棠和李鴻章兩位大臣的鬥爭,胡雪巖就是左宗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則是李鴻章的得力助手,兩位大臣的鬥爭,自然延續出來了胡雪巖和盛宣懷的鬥爭。

盛宣懷得知胡雪巖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週轉不靈的時候,立馬在上海傳遞胡雪巖要倒閉的消息,並且遊說當時在滬的各大外國銀行不要借款給胡雪巖。胡雪巖由於在支付匯豐銀行利息的時候,動用了阜康商號的資金,致使阜康商號缺乏流動資金,所以在面對由盛宣懷鼓動而來的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的擠兌風潮,沒有抗擊的餘地。

阜康商號是胡雪巖的基礎,一旦阜康商號出現問題,胡雪巖則必將失敗,面對擠兌風潮胡雪巖還有一線生機,那就是朝廷之前像胡雪巖借過的軍餉,若是這一筆銀子到賬,那麼胡雪巖就能挺過這一關。

朝廷借款胡雪巖軍餉的這一筆銀子,其實朝廷已經撥款下來,按照正常情況馬上就能到賬,但是此時盛懷宣請李鴻章插一槓子,然後在李鴻章的干涉之下,這筆錢就被朝廷拖延。胡雪巖多次找到負責的官員,但是這些官員由於李鴻章的指示,都躲著胡雪巖。

這時胡雪巖才明白為什麼出現了擠兌高潮,為什麼外國銀行不借錢給他,以及為什麼朝廷的欠餉遲遲不能下來,因為背後的黑手就是李鴻章。瞭解這一切的胡雪巖立刻想到請左宗棠幫忙,於是打了一封電報給左宗棠,但是電報局是盛懷宣的地盤,這封電報被盛宣懷扣留了一天,等左宗棠知道整件事的時候,已經無力迴天,阜康銀號倒閉。

兩年之後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胡雪巖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李鴻章,認為是李鴻章在背後黑了他一手,不然自己不至於敗的那麼慘,所以他非常恨李鴻章。


帝國烽火


這個問題得用“以果推因”的方式來回答,其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李鴻章這個人,一生每每以“裱糊匠”的身份怡然自得。但是在中日甲午海戰之後,一個留美的洋務要員,彈劾李鴻章是個大貪官,他貪汙了大量的銀子。

一個叫做“安維峻”的御史,也在彈劾李鴻章。 具體的彈劾的內容是:在甲午戰爭之前,李氏家族曾將1500萬兩白銀投到了日本的茶莊與銀礦業,為了防止生意受損,就是李鴻章反對“遷都再戰”,反而急急忙忙簽定《馬關條約》的原因。


(李鴻章)

據李鴻章的《分家合同》、《李氏積善堂房地產契約集》的記錄,李氏家族,僅是不動產和外國公司的股票就超過4000萬兩。

所以,民間才會流傳“宰相合肥(李鴻章)天下瘦,司農常熟(翁同龢)世間荒”的說法。

王朝末期,一般都是貪腐橫行,不光李鴻章貪腐,翁同龢也一樣,慈禧更是挪用軍費。然而,這些錢從哪裡來?

唯一的手段就是一個字——搶。 按那個時代的“小農經濟”經濟模式,那就應證了一句話——天生此財,不在此即在彼。

錢,不在國庫中,就在民間裡,不在李鴻章手中,就在胡雪巖手裡。

就這樣,就註定了胡雪巖必倒的結局。 胡雪巖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家致富,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鉅商富賈。

他一個人的信譽,就超過了清政府的信譽,他本人出面就能替清朝政府拿到外國的銀行借貸。


(胡雪巖)

他發家的致富的原因有他的個人能力,更重要的就是後面還有一位大佬替他摭風擋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在古代,你得有權才有錢,如果沒有權,那就得找靠山。

當然,用我們現代的話講那就太經典了,你得先有命才能有錢。

左宗棠挺著清庭要放棄新疆的壓力,一心要收復新疆,而清庭放棄新疆的理由也很簡單,國庫沒有錢了,與其大耗國家物資去收復新疆,還不如放棄新疆那個蠻荒之地。

而胡雪巖,就能憑著一己之力,為左宗棠籌軍資物資,成功地收復了新疆。

於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了。這讓朝庭中的各個大佬開始睜開了那一雙渾濁的雙眼,“原來,你這麼有錢啊!”

但這個時候,左宗棠還沒死,這位大佬還沒有死,各個野心家只能耐心地等待著出手的機會。

有句話說得好,“等待,是寂寞的,但是的耐心,卻是一種優良的品格。”等到左宗棠死了之後,機會終於來了。

但為何是李鴻章先出手呢,原因就是他有優先出手的資格。


(湘淮之爭)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成為為湘軍領袖,而李鴻章作為淮軍領袖,勢必與左宗棠產生摩擦。

左胡是政商結合體,李盛(盛宣懷)也是,在“湘、淮”長期鬥爭中,李鴻章得到了一個福至心靈的答案,那就是——“如倒左必先倒胡”的結論。

李鴻章主要是通過親信盛宣懷來和胡雪巖鬥法的,當然他本人也在其後推波助瀾。

盛宣懷用了“竊聽”、“挖牆腳”的手段,竊聽胡的商業機密,“挖牆角”則是李鴻章本人暗中出手,通過權力手段讓上海道臺拖延(拒絕)拒絕支付胡雪巖的借款。

這事也挺不簡單,胡雪巖曾經幫助左宗棠到國際上籌款,然後以各省協餉做擔保,款項到是到了上海道臺,但是上海方面沒有支付,胡雪巖資金斷裂,最終一敗塗地。

總而言之,一句話,胡手中沒有權力,哪裡能鬥得過李鴻章啊?

三天,從全國首富到被抄盡家產就用了三天。三年後,胡雪巖貧困交加,鬱郁而死。

當然,都被別人糊弄得家破人亡了,這還提怎麼婚姻不婚姻,那只是胡雪巖死之前悲憤交加、難於自已的一句“吶喊”而已。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