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音樂節昨收官

北京國際音樂節昨收官

女高音歌唱家蕾妮·弗萊明

本報訊(記者 倫兵 田婉婷)隨著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蕾妮·弗萊明清澈的歌聲,第二十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昨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落下帷幕。以72歲的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格魯貝洛娃的獨唱音樂會開幕,以弗萊明的獨唱音樂會閉幕,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新古典,樂無界”為主題,從10月9日開幕起上演了16套22場音樂會和歌劇演出。

在閉幕音樂會上,弗萊明演唱了舒伯特、理查·施特勞斯、威爾第、萊翁卡瓦羅的歌劇詠歎調和藝術歌曲。弗萊明的獨唱音樂會在結構上給觀眾展現了她對多種作品的駕馭能力:對舒伯特的《鱒魚》和《致希爾維亞》《夜與夢》處理細膩,對德奧藝術歌曲精雕細琢,給觀眾醉人的藝術享受;對施特勞斯《隨想曲》終曲的演唱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伯爵夫人內心的糾結,在音樂的婉轉之間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威爾第歌劇《奧賽羅》中的詠歎調《楊柳歌》《聖母頌》,弗萊明的演唱把劇中人物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弗萊明的獨唱音樂會不僅精緻,也體現出多種音樂風格集一身的藝術融合,與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主題十分契合,為第二十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文化旁白

音樂的生命在大眾中間

古典是本屆國際音樂節的底色,向古典音樂家致敬是音樂節帶來的音樂現象。格魯貝洛娃的獨唱音樂會為音樂節拉開帷幕,她的演唱讓觀眾感受到一位老藝術家對音樂永恆的愛。指揮家迪圖瓦和上海交響樂團、東京愛樂合唱團,以及四位歌唱家合作的柏遼茲的歌劇《浮士德的沉淪》則是為紀念柏遼茲誕辰150週年而演出,正如音樂節藝委會主席餘隆說的——“很多重要時刻是不能錯過的。”

跨界是本屆國際音樂節的特色。在這一主題下,作曲家亞倫·齊格曼和鋼琴家蒂博岱的《探戈協奏曲》在景山公園壽皇殿上演。這是壽皇殿首次舉行演出,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音樂的一次跨界對話。歌劇《捌》讓觀眾透過數字化裝置模擬的環境感受音樂與環境融為一體的美妙,歌劇與VR的跨界融合讓中國觀眾瞭解到歌劇未來的多種可能性。

時尚是本屆國際音樂節的亮色。在很多人心目中,音樂節是古典的盛會。但從10月4日“長城·追夢”音樂體驗開始,本屆音樂節就展現了它追求新意的亮色:300人在長城腳下追夢,體驗音樂的氛圍,這是過去音樂節沒有過的。

本屆國際音樂節還舉辦了三場午間音樂會,通過北京音樂廣播送到了收音機旁的聽眾身邊;在魚與劇場舉辦的公益活動“我們愛合唱”,三個業餘合唱團唱出了他們心中的愛和希望;馬勒室內樂團舉行的公開排練把觀眾帶到演奏員身邊,近距離感受音樂家對藝術的創作——這些,都在證明一點:再有底色、特色和亮色的音樂節,也需要聽眾的參與。畢竟,音樂的生命在大眾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