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什麼“特質”?

優秀的文章,優秀的作品,無不顯示著人性的光芒,反映著時代痕跡,彰顯著人類社會的前途與人類的命運。並且,在文章結構上有山迴路轉之感,在遣詞造句上有天女散花之美。

如何寫出優秀的文章優秀的作品?

首先,作者要有豐厚的文化沉澱。只有內心有了傳統文化的優秀種子,才能在心中開放,才能用不同種子生出的各種花草充實自己的內心,進而反映到作品之中。紅極一時的餘秋雨作品《文化苦旅》,《霜冷長河》以及《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作品,無不顯示著作者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淵博獵覽,對各種文化的深刻見識和深度理解,正是他的獨樹一幟,獨到見解,才反映在其作品中,形成了紅極一時的“餘秋雨現象”,其作品才能洛陽紙貴。

其二,要有深厚的人生經歷。有些文章和作品是在閱讀中和思想中形成的,如《西遊記》、《聊齋志異》等神話歷史小說,但是一些偉大的作品,必須要有深刻的人生經歷。唯有親自經歷過,才能對人間的酸甜苦辣,對社會的跌宕起伏,體會的徹骨銘心,感受的深刻入心。

煌煌鉅著《紅樓夢》如何產生?我們先來看看曹雪芹先生極其家族的興旺衰落。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正因為這樣,曹老先生才深刻的感悟了人生,體驗了人性,瞭解了社會,小說開始幾句《好了歌》,把人生百態刻畫的淋淋盡致,入木三分。

第三,要有使命感。無法想象,一部優秀的作品沒有靈魂?作品的靈魂來自哪裡?來自作者對人生、社會、民族和國家的強烈的深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無法想象岳飛沒有強烈的“精忠報國”使命會寫出《滿江紅》,無法想象屈原沒有憂國憂民的思想會寫出《離騷》,也無法想象一個不憂國憂民的政治投機者會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第四,作品要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一部作品,反應的是什麼,不就是自己內心活動嗎?項羽的《垓下歌》,正是反映了英雄遲暮的無奈與悲壯,成了霸王的人生絕唱,在烏江波濤中滾滾至今,唱落了多少英雄淚?

現在紅透詩歌界的餘秀華何嘗不是用身體,用心靈在寫作?其《走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不是反應了詩人內心對愛情的渴望和對性慾的批判嗎?

第五,文章的結構形式,遣詞造句至關重要。一首《琵笆行》寫得是極其緊湊又有氣勢,讀它彷彿看到了古代的金戈鐵馬就在面前滾滾走過。

徐志摩一首《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作者的真情實感,給人留下了多麼無盡的惆悵與思念?

遣詞造句要精煉,言之有物,古人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正是在說寫文章要在文字上下苦功夫。

最後,一篇優秀的文章和作品,一定要如培養自己的孩子一樣精雕細琢。一部史記叫司馬遷終其一生,曹老先生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忠實先生為了一部《白鹿原》,竟然真正的把它當做了自己埋在大地的枕頭。

一篇優秀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什麼“特質”?
一篇優秀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什麼“特質”?
一篇優秀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什麼“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