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百器爐為先

大明宣德爐清末民國仿品極多,普品價格在萬元左右,正宗宣德款香爐拍賣價在10萬以上。筆者僅收藏到兩件清代宣德爐,一件為宣德缽式爐,另一件為宣德方爐。

文房百器爐為先

宣德方爐

宣德爐,因創始於明朝宣德年間而得名。明宣宗時,恰有暹羅國使臣刺加滿進貢風磨銅數萬斤,明宣宗便命令工部尚書吳中根據《博古圖》等書及內府所藏秦漢以來爐、鼎等制式仿鑄香爐,其原料以風磨銅為主,兼有金銀等各類貴重金屬33種,會同司禮監太監吳誠司鑄冶千餘件,以供宮廷及寺廟之用。

宣德爐款識一至十六字不等,最常見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扁方楷書,陰印陽文,常見的有“宣”“宣德年制”“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宣德”“雅玩”“雲間胡文明造”“博古齋”“玩竹齋”等。也有少見的“晨興半炷茗香”“大明崇禎癸未年孟春吉日誠意齋制”“韓山精舍古玩”款,以及“佛珠環繞十字金剛杵”圖案款,約有230多種款識。

宣德爐用料精緻,冶煉也極為講究,銅器一般只需經過4煉就能現出珠光,精品宣德爐卻多達12煉。經過了如此多次的反覆冶煉,銅質才會細膩純正,堅韌而有光澤,從而顯示出優秀的質地。

文房百器爐為先

宣德缽式爐

宣德爐造型極為奇巧,有衝耳爐、蚰龍耳爐、橋耳爐、押經爐、缽盂爐、鼎爐、筒式爐、鬲式爐、方爐、鼓墩爐、獅耳爐、夔龍耳爐、戟耳爐、花式爐等。宣德爐在仿照前代爐形的基礎上,又翻出了許多新花樣,僅爐耳就有朝天耳、環耳等50多種,各種各樣的爐口有40多種,爐邊也有20多種樣式。而宣德爐之所以名貴,最重要的是因為其色澤如冰似玉,溫潤晶瑩,即使在暗淡處觀之亦有珠光外觀,有慄殼、茄皮、棠梨、褐色、藏經紙等顏色。

有人說,在所有的古玩器物中,鑑別宣德爐最為容易,但此言的必要前提是須見過並仔細研究過宣德爐真品。然而,當年明宣宗時,內廷不過造宣德爐千餘件,且都深藏大內,平民百姓是難得一見的。經過千餘年的滄桑之後,宣德爐中的名品早已下落不明,這便為仿造宣德爐者提供了機會,因此歷代仿製者都不乏其人。收藏界的明眼人說宣德爐的真偽容易鑑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宣德爐仿製各種式樣無不具備,大多仿照古代名器鑄造,並非隨意冶造。如商代的父己鼎、父乙鼎、魚鼎、象形鼎,周之夔龍黑雷鼎、文王方鼎、子父舉鼎、素蟠虯鼎、豐方鼎、花足方鼎、純素鼎、乙毛鼎、大叔鼎、益鼎等,可照原器的式樣、大小、花紋、顏色等鑄造。也有仿唐天寶局式的,還有仿宋祥符禮器圖式、宣和博古圖、元豐禮器圖、紹興鑑古圖、姜娘子式及柴汝官哥定各窯器式的。

辨別宣德爐的真偽一要看包漿。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槁。二要看鑄工。真品鑄工質量平均,偽品鑄工粗糙。三要看磨損。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常為人工打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