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都去哪兒了?

大家好!我是農村仔學農業。很高興能和你們分享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事。

在養殖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在防逃、病蟲害防治措施都到位的基礎上,魚塘前期投了足夠的魚苗,為什麼起捕出貨量卻與預期相差甚遠,甚至說是寥寥無幾呢?我們的魚苗都去哪兒了?

魚苗都去哪兒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往往就是容易被我們忽視掉的敵害生物,這些敵害生物有植物性的,也有動物性的,涵蓋水陸空三路大軍,種類繁多。它們在魚苗進入魚塘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之後,聯合作戰,一路扮演著追殺者的角色,而魚苗則是在逃亡與攝食生長層面上過得膽戰心驚,面對水、陸、空三方敵害聯合圍剿追殺,經歷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最後難免“魚丁稀薄”。

那麼,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敵害生物到底有哪些呢?

1、植物性敵害:主要包括青泥苔、水網藻等。

主要危害魚類苗種,這些絲狀藻類大量繁殖,使得水體中營養物質匱乏,浮游動植物繁殖受到限制,影響魚苗生長。更致命的是,在水體中製造重重阻礙,使得體型較小的水花苗和夏花苗在水中寸步難行,慢慢衰弱致死。

魚苗都去哪兒了?

2、水生昆蟲類敵害:主要包括蜻蜓幼蟲、水娘華、龍蝨及其幼蟲、水螳螂等。

魚苗都去哪兒了?

這些水生昆蟲隱藏在水體之下,主要捕食3cm以下的小型苗種,屬於魚塘中的隱形殺手。苗種培育池如若存在大量的此類昆蟲,對養殖戶來說,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3、動物性敵害:

主要包括蝌蚪、青蛙、水老鼠、水蛇、釣魚郎、白鷺、鸕鷀、黑魚、鯰魚等等。

魚苗都去哪兒了?

這類動物性敵害包含了水陸空各類品種。對於水花育苗塘來說,蝌蚪的生長髮育速度和游泳能力遠遠在水花苗之上,其龐大的種群往往使得水花苗遭受滅頂之災。而青蛙、水老鼠、釣魚郎、白鷺、黑魚、鯰魚等等則是危害中小體型魚類,它們或守株待兔、或悠哉悠哉捕食、或精準定位強力追擊。而鸕鷀,絕對稱得上生物界的“捕魚達人”,它可以說是大小通吃,如若遇到傳說中的鸕鷀大軍,整個魚塘在一定時間內必然是寸草不留。

魚苗都去哪兒了?

作為集約化的養殖方式,魚塘苗種放養密度一般比較高,這也讓龐大的敵害生物對此虎視眈眈。對於它們來說,魚塘簡直就是掠食者的天堂。與掠食者的鬥智鬥勇也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種苗入塘之前,養殖者往往在水、陸、空三方面做出以下的防護措施:

1、池塘圍網 對於體型較小的養殖品種和苗種培育池,必須採用圍網方式杜絕敵害生物的不斷進入。

2、入苗前徹底清塘 在殺滅病菌、寄生蟲的同時,對塘中的野雜魚、蛙卵、蝌蚪、蝦蟹、水生昆蟲等生物敵害予以滅殺。

3、進水口採用80目濾網進水,最大限度減少水源帶入的敵害生物及其受精卵。

4、下苗前拉密網確認水中是否有敵害生物,合格後方可放入苗種。

5、夜間利用強光手電捕捉青蛙,在其抱對產卵之前予以清除。平時對蛇、水老鼠之類的兩棲動物注意捕捉清除。

6、架設防鳥網或人工拉設防鳥線,防止鳥類侵襲。

在生產過程中,某些敵害生物的危害相當隱蔽,往往讓我們難以察覺,最後打亂生產計劃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例子數不勝數。生物敵害防治,特別是對養殖小型魚類或者苗種培育來說,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措施。

活到老,學到老。我是農村仔學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