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谢尔曼直接从二战穿越到了一战,抗日神剧的编导水平堪忧

近些年来,关于国产抗日神剧的抵制声音愈发的高涨。观众普遍反映,这些电视剧和电影的情节粗制滥造,严重脱离历史事实,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军情常识都不具备,就匆匆的搬上屏幕。这里面比较典型的电视剧有《我的团长我的团》,战士用手榴弹轰炸飞机;《燕双鹰》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无限制的压制敌方火力;《抗日奇侠》铁头怪等徒手接子弹。今天就以《海上孟府》这部电视剧为例,看看国内编导的历史水平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美国谢尔曼直接从二战穿越到了一战,抗日神剧的编导水平堪忧

《海上孟府》中有一段关于教员给学生上课的情节。学员问:一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坦克是什么?答(段奕宏饰演的国民党军官)是谢尔曼坦克。他进一步补充道,谢尔曼M1,自重56吨,射速为350发/分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穿甲、爆破等功能,是战车里的豪杰。关于这段授课内容,笔者就此挑出几个常识性漏洞,以反哺观众的军备常识。

首先,谢尔曼坦克并非出现在一战的战场。这款陆地装甲在二战初期才大量的装备美国地面部队(注: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常使用),且从其实战性能看,似乎不是德制虎式、豹式坦克的对手。美国电影《狂怒》有一个细节,则将这两种陆地怪兽的对垒情况演绎的淋漓尽致。

美国谢尔曼直接从二战穿越到了一战,抗日神剧的编导水平堪忧

总数量超过5辆的一支谢尔曼坦克分队在一处郊区,遭到了虎式坦克的伏击。后者一发穿甲弹就直接干翻一辆谢尔曼,待其他坦克手缓过神时,又有一辆坦克遭了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坦克指挥官,采取了分路进攻,从侧面和敌后迂回穿插,并最终通过前后夹击的方式,消灭了德国的装甲。而这支坦克分队经历这一役后,几乎全军覆没,仅存的一辆谢尔曼也伤痕累累。

这就是真实的战争场景,这就是残酷的历史事实。可是编导口中的在一战出现,射速每分钟350发,应该怎么解释,好像这是一款机关枪似的。要知道在二战中,素有收割机之称的加特林重机枪跑,其射速也早已超出了这一范畴。这款重机枪多用于航空兵部队,在美国的诸多战机中广泛采用。可见编导给观众遗留了一个巨大的误区,将机枪的性能和坦克的性能予以混淆。

美国谢尔曼直接从二战穿越到了一战,抗日神剧的编导水平堪忧

类似雷人情节数不胜数,它反映了国产制片人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作为弘扬抗日英雄和揭露历史事件的正面题材,希望各编导能够正视自己历史知识空缺的短板,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丧失媒体人的底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想要在影视业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遵循客观事实,杜绝粗制滥造,希望有良知的影视制作者能够警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