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到海外,從跟跑到領跑,他用27年創造出1200億的奇蹟

2019年8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面質量管理推進暨中國質量協會成立40週年紀念大會”上,周厚健因在“全面質量管理”方面的突出貢獻,獲評“卓越企業家”稱號,海信集團獲評全面質量管理“傑出推進單位”。這一獎項,進一步印證了海信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周厚健的創業故事。

從國內到海外,從跟跑到領跑,他用27年創造出1200億的奇蹟

一、走馬上任

1978年,周厚健以青島市高考理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電子系。四年後,大學畢業的周厚健進入青島電視機廠工作,並在接下來的10年裡,把廠裡的技術、財務、人事、生產崗位輪了個遍。在此期間,周厚健逐漸發現,管理也是一門科學。在不斷學習電器技術的同時,周厚健還自學了眾多管理學理論,這為了他日後執掌這家大型電器集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35歲的周厚健出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上任伊始,周厚健就堅定地對海信提出了“發展電視,不唯電視;發展電子,不唯電子”的構想,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也是在這一年,周厚健為海信確立了“技術立企”的發展戰略,並把其作為穩健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後,年輕的海信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壯大時期。

1994年,青島電視機廠改名為海信集團,周厚健出任海信電器公司總經理,隨後又出任董事長。2004年,中國電視行業在傳統顯像管電視上拼來的優勢,在國外液晶技術的衝擊下土崩瓦解。在一次展會中,當聽到外商稱自己的企業只能做組裝時,周厚健立即反駁,“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能做,我們憑什麼不能做?”

從國內到海外,從跟跑到領跑,他用27年創造出1200億的奇蹟

二、打破壟斷

2005年,液晶電視機爆發式增長,韓國、日本等上游企業控制了佔電視成本7成的液晶面板生產,甚至還要將佔成本15%的模組等核心器件一併集成。如果實現,那麼留給所有中國彩電整機企業的,就只有套上機殼、擰上螺絲等簡單組裝加工的產業空間了。

周厚健為了跟當時的信息產業部領導彙報行業危急情況,前後跑了五次。“做模組是唯一可以阻斷外部‘侵蝕’中國電視製造業的辦法。”但這談何容易,因為要做屏,首先要把液晶灌到玻璃裡做成液晶玻璃面板。但是玻璃面板還沒有著落,周厚健便堅定地開始了屏的研發。

果然,有廠家賣給海信玻璃面板了,接下來,屏的技術突破水到渠成。2007年9月,中國第一條電視液晶模組線在海信投產,打破了我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狀況,由此海信率先完成了平板電視上游產業鏈的突破。技術專業出身的周厚健,更加明白自主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

2004年以來,海信連續14年佔有率位居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第一;2005年6月,我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併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在海信成功研發,7000萬臺國產彩電從此有了“中國芯”;2017年,海信電視全球平均出貨尺寸超過索尼躍居全球第一。

從國內到海外,從跟跑到領跑,他用27年創造出1200億的奇蹟

三、技術立企

2018年,海信集團超1200億元收入中,僅海外市場收入便達到378.38億元,周厚健的國際化戰略正在不斷加速。2018年底,在中國外文局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中,海信位居第二,僅次於華為,成為中國品牌的代表。

2019年7月8日,海信發佈全球首臺“疊屏電視”,衝破液晶電視技術的天花板。1個月後的8月9日,發佈全新的大屏交互系統Hi Table,實現“TV+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社交”架構,在業內創造了全新的智慧屏體驗。僅10天后,海信又推出國內首款“社交電視”S7,可以支持六人同時在線視頻通話,和“共享放映廳”等多種模式。

幾十年來,周厚健帶領海信耐住了寂寞、衝破了重重技術壟斷封鎖。而在涉及未來的重點科技領域,周厚健更跨界佈局了智能交通、精準醫療、光通信等新興技術領域,這在中國製造企業裡可謂超前謀劃、大膽探索。並且周厚健依託“技術孵化產業”模式,帶領海信在B2B業務領域紮實崛起。

周厚健經常對員工說,人不能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人會失去動力,從而失去機會。周厚健的目標,在他年輕時頭一次走出國門,看到國內外的巨大差距時就立下了。那就是:“堅定地追求技術,讓中國的產業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周厚健看來,堅守“技術立企”的海信,發展質量會越來越高。

從國內到海外,從跟跑到領跑,他用27年創造出1200億的奇蹟

​關於周厚健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一起討論更多相關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