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怒而天下懼,一人熄而天下安,張儀如何成為名震諸侯的名相?

iwndl


戰國時期,秦惠文掌權時,秦國越來越強大。這引起了其他六個國家的恐慌。如何對付強大的秦國呢?一些政客幫六國出主意,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抗秦。這個方法叫”合縱”。

還有一些政客幫助秦國遊說,要他們和秦國一起,去打別的國家。這種政策叫“連橫”。

在這些政客中,張儀是最出名的。張儀是魏國人,起先跑到楚國去,楚王沒理他。後來,張儀到了秦國,取得了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

當時六國正在進行聯盟。張儀認為要實行“連橫”,非要把齊國和楚國的聯盟拆散。

張儀跑到楚國,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和齊國斷交,秦國願意割讓六百里的士地給楚國。”楚懷王聽信了張儀的鬼話,答應了張儀的要求。

當楚國的使者去驗收秦國給的士地時,張儀卻翻臉不認帳,說他當初說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懷王聽說氣壞了,就發兵攻打秦國。結果楚國大敗。楚懷王只好忍氣吞聲向秦國求和,從此楚國元氣大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儀戲楚。

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

在整個秦惠王時期,張儀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楓葉永刀


自魏國獨大之勢當然無存之後,列國間是同盟還是對立,已經成了左右戰國局勢十分重要的因素。時勢造英雄,於是就有英雄,專門研究諸侯間的外交。他們遊走於列國之間,或謀一國之前途,或謀一己之私利,以“合縱”或“連橫”之說遊說君王,世稱縱橫家。其中名氣比較大令後人熟知的就是蘇秦,張儀了。當世的社會輿論對縱橫家能力最高的評價或許就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但這句話所評價的兩個人,卻不是蘇秦和張儀,而是張儀和另外一個人。誰呢?他就是公孫衍。


公孫衍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合縱事業的創始人,與張儀齊名。在秦惠王處死商鞅後曾在秦國任大良造(最高軍政長官),公元前330年率軍攻打魏國大獲全勝,展現了他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而我們要說的去不是他的軍事才能,是他的合縱策略。

在被張儀從秦國擠走後他又回到了魏國,隨後公孫衍發動了"五國相王"之舉,企圖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來抵禦大國的進攻。結果就在"五國相王"的當年(公元前323年),楚國就向魏國發起進攻,楚將昭陽在襄陵打敗魏軍,奪去8個邑①。"五國相王"可稱為公孫衍的一次"合縱"運動,但仍敵不過楚國,因此魏惠王對"合縱"政策動搖,接受了張儀"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的政策,任命張儀為相。主張聯合齊、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國,後又到宋國。惠施的去魏相,是張儀"連橫"政策的勝利。


張儀相魏之後,主張合縱的公孫衍與惠施一齊失勢。公孫衍已經是第二次被張儀擠走了。在秦國是這樣,跑到魏國還是這樣,這也太欺負人了。公孫衍矢志報仇。

他以一人之力,遊說齊、楚、燕、趙、韓五國。齊、楚肯定也早已明白過來自己著了張儀的道。結果,公孫衍的遊說大獲成功。僅僅三年之後,在五國的共同壓力下,魏國被迫逐走張儀,任用公孫衍為相。

終於執掌大權的公孫衍利用剛剛攢下的人脈重新組織了一次合縱,一次真正的合縱。公元前318年,楚、魏、趙、韓、燕五國聯盟,共推楚懷王為盟主,大舉伐秦,並且聯絡秦國背後的遊牧民族義渠一同舉事。


少夫人168


張儀的策略在秦國得以施展,將其他諸侯國各個擊破,使秦國強大起來,因此,名聲大震!



用戶52858213124CB乚


在戰國末期先秦崛起,這個時期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叫張儀一個叫蘇秦,他們在政治以及軍事等方面的學識很令人所佩服,各有各的特點還稱霸著各個國家,這也就有了後人對他們這樣的評價“他們一生氣,諸侯都很害怕;只要他們安定在家中,天下將很太平。”可見他們是多麼厲害的人物。

首先說說蘇秦這個人,他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可是他卻有遠大的抱負。曾拜鬼谷子為師,在其門下學習了很多兵法知識,但是即便是滿腹經綸,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於是他便選擇再次豐富自己的頭腦,幾年過後終於找到機會,得到了燕昭王的欣賞。蘇秦為了報答君王的恩惠,便去齊國做了臥底,慢慢削弱齊國的實力,還漸漸地讓齊國走向了滅亡。齊國滅亡後,他開始遊歷六國,與六國達成一致目的,那就是抵抗秦國。

其次就是張儀這個人雖然比蘇秦年長一些,可是卻比蘇秦出道晚。並且他和蘇秦的師傅都是鬼谷子。據說張儀出生在魏國時期的一個不錯的家庭中,事業上也是很順利。而他們的師傅之所以叫鬼谷子是因為他隱居的地方而得名,鬼谷子精通兵法,懂得各方面的知識,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一位先祖了。

雖然他們之間存在年齡差異,可是蘇秦這個人卻比張儀早一些進入官場,於是張儀想著讓蘇秦幫忙介紹進入朝廷,可是蘇秦卻不以為然,並不理會。自此之後張儀就投靠秦國,不斷稀釋蘇秦的勢利,最終也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一些努力,那就是離間了蘇秦合縱六國的目的。在我們看來他們兩人雖然有不同的出生,可是卻有一樣的遠大志向。

從他們兩人所掌握的權利看來,蘇秦肯定是比張儀權利大,畢竟經驗多,可是他們都憑自己的實力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可是從結果看來,張儀支持秦國為秦國出謀劃策,離間蘇秦合縱的六國,最終六國被秦國打敗。即便最終他們都是被罷免了官職,可是蘇秦身份暴露被處死了,而張儀只是被趕出國家。


生活驛站懂你所需


"景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一、要了解張儀首先要了解縱橫家!

縱橫家,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可是炙手可熱的學派,因為學好了真的可以一步登天!

縱橫家是以當時的天下作為棋盤,以謀略為基礎,使用口才,利用各種手段到說服對方,從而左右天下局勢,從中謀取名利。

論辯論,比不上“離堅白合同異”的名家;論仁義,不能和儒家相提並論;更沒有墨家的“兼愛非攻”高大!

但縱橫家就如叢林中的毒蛇,讓人討厭,更使人害怕!

二、張儀的背景

張儀的老師是赫赫有名的鬼谷子,同學有蘇秦、龐涓、孫臏、商鞅等等,個個都是厲害的角色。

張儀,魏國王室的後代,破落的貴族,庶出的低微。總之還是和魏國王室有點牽連的。

三、出道

張儀的出道還是有爭議的,但我們還是以《史記》為依據。

張儀出道後,在魏國並沒有被重視,雖然他的身世和王室有點關係。這時他的同學蘇秦已經名揚天下了,在趙國還被封為“武安君”,為合縱聯盟的領導,擁有六國的相印。他趕緊前去投奔,此時的蘇秦,正在為苦苦支撐著合縱的陣營不被破壞。聽說張儀來了,感覺成就張儀,鉗制秦國的機會來了。

蘇秦對張儀的到來不但沒有體現出同門的一絲熱情,招待都用下人的飯菜,還當著眾人說張儀混的真差!張儀受到侮辱,憤然離開趙國,想想或許秦國才是用武之地,前往秦國!蘇秦找人跟著張儀,到秦國上下打點,直到張儀有所成就,才把前因後果告訴張儀。張儀自然感激,從中斡旋秦、趙之間的關係。

四、拿到大秦的相位

張儀憑藉蘇秦的打點,加上鬼谷子的名氣,客卿的位置還是容易一點到手的。但要拿到相位還是要做點實在的事情的。

機會說來就來,張儀和公子華攻打魏國的蒲陽,並且佔領。張儀向秦王獻策,用蒲陽換取魏國河西土地,並用公子繇做人質,與魏國聯盟。秦王見張儀有如此提議,內心以為張儀狂言,還是讓張儀放手去做了。張儀出使魏國,說秦國歸還蒲陽,是秦國對魏國的寬厚,魏國應該和秦國和好,依靠秦魏聯盟來抵禦其他國家。魏王獻上郡十五縣和少梁作為回報!

兵不刃血,秦國得到了大片的土地,還和魏國聯盟!秦王封張儀為相!開始了“連橫”破縱的大業!

公元前324年,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王元年。

一年後,張儀又和齊、楚兩國的相國會盟於齧桑!

五、張儀也做過臥底

會盟回來後秦王免去了張儀的相位。計劃讓張儀去魏國發展,並讓魏國率先臣服於秦國,以此讓其他國家效仿,從而破壞合縱聯盟。剛開始魏王不同意,張儀就讓秦國來硬的,派兵正面攻打,自己找機會“相勸”。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經過正面攻打,秦國打敗了魏軍和魏國的盟軍。魏襄王正好同意張儀的“勸說”!率先退出抗秦聯盟。

張儀的臥底是極為成功的。

六、退出歷史的舞臺

張儀回到秦國依然是相位。這期間和司馬錯爭論東出還是開拓後方的問題,最終秦王聽從了司馬錯的意見,派張儀等開拓巴蜀。自此秦國有了豐碩的戰略資源,有了後來一統天下的保障!

接著張儀開始向楚國動刀,先是答應楚王,只要楚王和齊國斷絕聯盟秦國就給楚國六百里土地。楚國不用征戰就能得到的好處,無能的楚王竟然上當。楚國於齊國斷交,張儀耍賴,說自己拿來的權力給楚國六百里土地,是楚王聽錯了,張儀只答應給楚國自己的六里的封地。結果楚王大怒,出兵攻打秦國,齊國趁機出兵和秦國一同攻打楚國,楚國打敗,秦國反而得到更多的土地。後來張儀膽大,再次出使楚國,楚王直接囚禁了張儀,而張儀早有準備,找人說服了楚王,放了自己!!這就是後人津津樂道的張儀戲楚的故事。

接著張儀先後遊說了韓、齊、趙、燕,盡力破壞合縱聯盟。回秦國的路上,剛到咸陽,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的眼裡張儀是個小人!一幫大臣趁機向秦武王上疏張儀的壞話。張儀嗅出了危險!請求去魏國再次臥底!秦武王同意了!

到了魏國的第二年,張儀離世!

結語:

張儀,從秦國的角度看,絕對是功臣!輔佐秦國期間,秦國開疆拓土,穩定後方,東出函谷關,多次破壞合縱聯盟!真正做到了“一人怒而天下懼,一人熄而天下安。”


一世嘉文


歷史長河,道不清的成功和失敗…張儀能成為一代名相,我個人簡單總結如下:

1.有真才實學!拜鬼谷子為師,勤學苦讀,學習縱橫之術,形成了自己“連橫”的外交思想,出師後,遊說各國,積極實施自己的思想和策論,尤其是在秦國,幾乎用了一生在奔波和實踐自己的戰略思想,事實證明,他的連橫之策高於合縱,為秦國稱霸立下汗馬功勞!

2.遇伯樂,才能得以發揮!張儀開始不為魏國,楚國所重用,甚至還遭受到凌辱,懷才不遇,很不得志,直到遇到秦惠王這個伯樂,張儀的才能才得到認可,其連橫的戰略思想和策略才能得到實施!遇到貴人秦惠王是張儀的最大的成功,戰略正確又有秦王支持,破六國,成為名相是必然的事!

簡述歷史分享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虞海棠


1、 出任魏相。

公元前322年,張儀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出任魏國宰相,實為秦國的間諜。張儀出任魏相之後,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沒有得到魏王的認可,秦惠文王於是派兵攻佔魏國曲沃、平周。

公元前318年,五國組成第一次合縱聯盟,合縱攻秦,張儀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曉以利害。說動燕國、楚國退兵。秦軍此戰斬首合縱聯軍八萬,諸侯們震驚慌恐。

2、 張儀戲楚。

公元前313年,秦國想要攻打齊國,當時齊楚兩國已經合縱聯盟,為了拆散齊楚聯盟,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出使楚國,遊說楚懷王。

張儀遊說楚懷王,對楚懷王許下重諾,如果楚國與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秦國獻給楚國商淤六百里土地。秦國與楚國互通婚姻,結成兄弟國家。

張儀戲楚

楚懷王聽後非常高興,立刻斷絕了與齊國的聯盟,楚懷王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楚懷王派遣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都城咸陽之後,假裝沒有抓緊馬繩子,跌下來受了傷,連續幾個月沒有上朝,楚懷王見到秦國土地遲遲不到手。擔心秦國是因為楚國與齊國沒有徹底斷交,楚懷王派遣使者辱罵齊宣王,齊宣王憤怒,斬斷符節和秦國結交。

秦、齊國建立同盟之後,張儀才上朝,面對楚國使臣索要商淤六百里土地,張儀卻聲稱只有六里土地,楚國使臣返回楚國之後,楚懷王知道上當受騙之後,怒不可赦,發兵攻打秦國,秦齊國當時已經結盟,秦齊兩國共同出兵攻打楚國,楚國打敗,秦軍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

3、遊說山東六國、破壞合縱聯盟。

在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311年,張儀遊說山東諸國君王,破合縱,為大秦利益殫精竭力。

一個熄而天下安,一代名相就此隱退。

公元前311年,張儀出使燕國歸來,返回秦國報告,還沒走到咸陽的時候,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崇尚武力,本來就不喜歡張儀的口舌遊說,加之秦國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

:“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

張儀深知自己不得秦武王的器重,商鞅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於是張儀主動引咎辭去秦國丞相之位,黯然歸隱。


用戶光子gz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記景春的諸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大概意思是:公孫衍作倡導的合縱策略以弱國聯合起來共抗秦;而張儀提倡的連橫的外交策略,卻讓各弱國拋棄合縱,紛紛連橫親秦。這兩個人當他們發怒時,天下的諸侯都會很懼怕。而當他們隱退安居時,天下的戰事就會平息。

張儀只是看清局勢,利用形勢,趨利避害,主張攻伐聯誼,遠交近攻等戰略。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在各戰國之間。


蘄天行者


從公元前328年開始,張儀運用縱橫之術,遊說於魏、楚、韓等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於秦;或拆散其連盟,使其力量削弱。但總的來說,他是以秦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

在整個秦惠文王時期,他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說他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儘管張儀不講信義,在外交場上運用欺騙伎倆,為人們所不齒,但僅從一個使者的角度來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務。而且作為縱橫家的一代鼻祖,他開創了一個局面,為後世的外交家們在辭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種範式。


常有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