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和酒有關的典故有哪些?

彼岸花開43259


古往今來,自酒被髮明之後,酒便總是自帶有一份詩意的屬性,從古至今多少英雄往事,也都與酒息息相關。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也藏著許多與酒有關的典故。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魯酒薄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勳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

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漢高祖醉斬白蛇

大約在秦朝末年,當時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押送一批囚徒去驪山服苦役。可是剛上路沒多久,這批囚徒就逃走了不少。劉邦覺得這些囚徒到不了驪山就全跑光了,自己也難逃重罰。

於是劉邦放走剩下的囚徒後也逃跑了,有些覺得劉邦是好漢的囚徒則跟他一起逃跑。而他們在芒碭山逃亡時遇到了一條大蛇攔路,喝醉了的劉邦拔劍將大蛇斬為兩段,即“斬蛇起義”。

煮酒論英雄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到小亭青梅煮酒.曹操大談當世英雄,問劉備當世英雄是誰.曹操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筷子不知不覺掉在地下,正巧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七人亦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杯酒釋兵權

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當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還有其它各種關於酒的典故。






閣樓上的歷史


煮酒論英雄

曹孟德在劉備未崛起之時,言劉備乃當世英雄,雖有試探之意,但未必言不由衷,可見其識人之慧。劉備驚得掉箸於地,藉口雷聲所嚇,其相甚假。曹操一笑置之,可見其廣闊心胸。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和明太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貴妃醉酒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怨望之餘,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御史老羅


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中很多的文學書籍中都有關於酒典故、歷史的記載,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大家不得不知的白酒歷史典故。

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晉朝陳壽寫的《三國志·韋曜傳》裡:“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已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文中的“皓”即孫皓,三國時期東吳的最後一個皇帝。文中的“曜”指的是韋曜,吳郡雲陽人,以博學多聞而為孫皓所器重。吳王孫皓每次大宴群臣,臣子至少得飲酒七升。韋曜的酒量不過二升,孫皓對他特別優待,經常允許他少喝,或暗中賜茶來代替酒。

可惜,耿直磊落的韋曜碰到的是個嗜酒如命的君主。“皓每於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虐公卿,以為笑樂。”韋曜認為這樣下去,會“外相毀傷,內長尤恨”。孫皓不僅沒聽韋曜的勸阻,還把他打入天牢,不久又將其處死。高陽酒徒

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秦末漢初,陳留高陽鄉(今河南杞縣)有一個叫酈食其的人。他家境貧窮,又沒有職業,只好在鄉里做了裡監門(相當於地保)。當劉 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騎兵向劉邦推薦他,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這個騎兵真的向劉邦推薦了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來見他。這天,門衛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門衛回答:“像個儒生。”劉邦歷來對讀書人有一種偏見,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生氣地說:“你再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聊天,談得非常投機。後來,酈食其設計攻克了陳留,為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短缺的問題,被劉邦封為廣野君。

在楚漢戰爭中,酈食其勸說齊王田廣歸漢,而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他,便把他烹死了。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高陽酒徒”引為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杯酒釋兵權

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白衣送酒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酷愛飲酒、性情恬淡,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棄彭澤縣令不做,而去做“隱逸詩人”,每到重陽節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有一年重陽節,他在東籬下賞菊,撫琴吟唱,忽而酒興大發。由於沒有備酒過節,他只好漫步菊叢,採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悵。

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白衣使者向他走來,一問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送酒的。王弘喜歡結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陶淵明大喜,立即開壇暢飲,酒酣而詩興起,吟出了《九月閒居》這一首名詩。這首詩表達了陶淵明以菊自娛、淡泊名利的胸懷。

酒酸不售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朝有個賣酒的人,他買賣很公平,待人很和藹謙虛,他的酒質量也很高,其聲譽甚好,但是他的酒卻變質發酸都賣不掉。賣酒人不明就裡,請教行內高人楊倩。楊倩說:“你家有惡狗嗎?”賣酒人回答說:“有!但跟我的酒變酸了賣不動有啥關係?”

高人解釋說:“別人害怕你的狗呀!你讓你兒帶錢提酒罐去賣酒,而你狗也呲牙冽嘴地跟在後面,別人害怕,你的酒就是變酸了,大家也不敢近前去買啊!”成語解讀:酒酸不售也叫做惡狗酒酸。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矇蔽。也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黃公酒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尚書令王戎穿著華貴的衣服,乘車經過當時有名的黃公酒壚,這是他與嵇康、阮籍他們以前經常暢飲的地方,不禁感慨萬分,心中也十分悲傷,就對身後客人說:“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務纏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如今酒壚近在眼前,回憶歷歷在目,卻是舊人已故,物是人非,如山波浩渺,不可追尋。

成語解釋:“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現在用來表達物是人非,緬懷過去的情感。

斗酒百篇

據《新唐書·李白傳》載,唐玄宗時,李白任翰林。有一天,唐玄宗在宮中欣賞歌舞音樂,可聽來聽去,全是些聽膩了的老歌詞。他感到十分乏味,於是就下令宣李白進宮作幾首新歌詞,以供娛樂。侍從們趕緊去叫李白,卻怎麼也找不到他。最後,他們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酒館裡找到了他,但是他已經喝醉了。

聽說皇帝宣他進宮,他說:“我是天上的酒仙,皇帝哪裡管得著我!”侍從們好說歹說,他才敞著衣襟,登上了進宮的大船。到了宮中,酒力發作得更厲害了,李白大醉不醒。唐玄宗又氣又急,只好讓宮女們用涼水將他澆醒。李白勉強睜開眼,拿起遞過來的筆,一會兒便寫了十多首新詩。唐玄宗接過去,每看一首都讚不絕口。

杜甫曾寫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對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其中,杜甫寫李白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才情和氣魄的,所以現在,人們常用“斗酒百篇”來形容人才思敏捷、文采飛揚。





劉公子說史


貴妃醉酒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也曾因為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媚態盡顯。

  唐玄宗命楊貴妃設宴百花亭,一起賞花飲酒楊貴妃先到百花亭,玄宗車駕卻遲遲不見。原來去尋梅妃作樂啦,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酒入愁腸,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等太監,作出種種令人鼻血直噴的醉態。史書上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家,精通胡人舞蹈,且嫵媚溫順,頗有音樂才華。唐朝人以豐腴為美,楊玉環則“凝脂胭華”,柔美的驚心動魄,深得玄宗寵愛。無奈最終“峨眉輾轉馬前死”,也是讓人傷感。



愛上歷史愛上你


古往今來,酒在中國歷史承載了很多文化因素,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也出現了很多與酒相關的典故:

鴻門宴

煮酒論英雄

杯酒釋兵權

等等


坐觀千里幕


歷史上跟酒有關的典故可是非常多的,但是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之中煮酒論英雄。

我本人覺得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本次酒局中曹操劉備雙雄皆在,這樣一來青梅煮酒論英雄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前三甲。

劉備在歸附曹操後,為了掩人耳目每日在許昌的府邸裡種菜。劉備乃當時豪傑,雖手下將不過關張,兵不到三千但是非常講仁義講信。有人說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

但是曹操遍識天下英雄,對劉備有很透徹的瞭解。他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質問劉備:“看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後院,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才放下心來。

曹操的耳目遍佈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麼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裡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視對方行蹤,都是權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雲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曹操實乃不世出的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顯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裡,什麼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


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準,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繼續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後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


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