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後為什麼都熱衷於考公務員?

陽光


原因很簡單,如果公務員確實不好,還會有這麼多人報考嗎?

要知道,人們都是趨利避害的,哪裡有利益,哪裡利益多,就會選擇去哪裡。大學生不傻,考公務員,絕對是獲益最大的選擇。

1.穩定

要知道,現在穩定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了。經濟形勢發展,大家也清楚,不少私企並不穩定,而且就算能活下來,工資收入也可能會降低。

現在也有國企改革,有的國企效益不好,確實有過裁員,比如曾經在鋼鐵行業工作過得朋友,他就經歷過這些事情。

但是,身在體制之內,肯定比在國企和私企更穩定。

2.地位

一般而言,能夠進入體制,都會有一層光環,畢竟公務員是和權力打交道。

進入私企,是賺錢,進入體制,是從政,是當官的。從傳統的觀念來看,士農工商,經商的還是比不上公務員。

而且,在現在的相親市場上,很多人都是認體制內,覺得有面子,當然這裡只限於一些地方。

3.資源

要知道,現在最值錢的是資源,通過資源可以實現很多的利益。

而在體制之外,想要擁有一定的資源還是比較難的。一般而言,在體制之內的一些部門,是能夠實現資源互換的。

而且呢,在體制內做到一定的高度,是可以擁有很多的資源和人脈,對於自己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傑說職場


一個畢業一年,今年準備試水國考的往屆畢業生,回答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考公都是父母要求,畢竟國家飯碗,穩定,不用擔心失業。


以前爸媽讓我考,我不重視,結果畢業做了2份工作後,心力交瘁,自己準備考了。


一、薪酬待遇差距

以現在市場工資水平,一本畢業出來,體制外,在一線城市起薪五六千,扣掉租房吃飯五險一金,到手沒有幾個錢。


反觀體制內,一線公務員普通崗位起薪已經六七千,這還不算上年終最低一萬的獎金,我有個同學考上公務員,三線城市扣完五險一金月薪4000,年終發3萬獎金,相當於每個月淨入6000多。


注意,是淨入,而且公務員工資還會隨著年限增長,而在體制外的民企打工,工資基本看不到什麼變化,做個小領導每個月也就一萬來塊,加班加點沒有雙休。


二、福利待遇差距

公務員逢年過節發米髮油發紅包,在民企,基本沒什麼額外過節福利,好點的公司發個粽子一盒月餅,幾十、一百塊就表示個意思。


說到五險一金,民企都按照最低標準的最低百分比買,以廣州為例,公司就給你買105塊的公積金,800多的五險,你自己從工資裡被扣105交公積金,400多塊交五險。


但是,公務員不一樣,公務員的五險一金是按照最高標準繳納的,不是吹牛,在一個小縣城,公務員的每個月的公積金能夠還房貸(家裡有人是公務員,信息屬實)。


而你想想,在廣州,民企給你交105塊的公積金,能幹什麼,更別提還房貸了。


福利和年終獎的差異,會讓體制內4000的生活水平,超過體制外拿一萬的。


而在體制外拿一萬的普通一本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有幾個?


三、穩定性

去年和今年,經濟不景氣的氛圍大家也感受到了。


公司業績不好,分分鐘辭退你,要不就是壓薪水。


熱播劇《小歡喜》裡的中層領導方圓,法務部一把手,年薪幾十萬,說被辭退就被辭退,更別提剛畢業的小蝦米大學生了。


我有同學,公司倒閉了,剛畢業轉眼就失業。


而我,沒日沒夜加班也就五六千塊,到手3000多,辭職後轉行,被壓薪水,民企不給你足額髮薪水的理由千奇百怪,而且都是打法律擦邊球,讓你只能白吃啞巴虧。


所以,大學生為什麼考公,畢業後出來幹2份工作,就明白體制裡的好了。


薛老師談教育


結合我周圍同學的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從眾心理

大學生剛畢業沒什麼正八經兒的工作經驗,也沒有一個好的就業指導老師,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合適,看著其他同學都在考公務員,自己也就跟著考。

二、父母要求

有很多父母或其他親戚都覺得考公務員是一個很不錯的出路,考上了以後就等於有一個“鐵飯碗”,所以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會聽從父母的建議去考。

當初我的父母也強烈建議我考一個試試,不管國考還是省考,都讓我先準備考。

三、沒遇到合適的工作

剛畢業以後一時很難找到各方面都滿意的工作,比較受打擊,就會順帶一邊備考公務員,一邊繼續工作。

而且備考公務員的過程並不複雜,如果今年沒考上,還可以準備事業單位的考試,還可以再繼續準備明年的公務員考試。

四、壓力太大

有很多大學生想要憑著自己的本事到大城市做出點什麼成績,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屢屢受挫以後,選擇考公務員。

五、家庭條件好

家庭條件好、沒有需要賺錢的壓力,但又不想閒著的大學生,會選擇報考當地的公務員,也有條件報班全職備考。這部分人很常見,多半是女生。

六、離家太遠

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離家很遠,等想回家鄉發展的時候,有沒有太好的選擇和出路,所以會選擇考公務員,體面又風光。

七、家族裡面有當公務員的人

筆試靠自己刷題,面試刷多少道題也未必能過,因此,家裡面有從事相關行業的人,能夠給予更貼切的面試指導和實打實的經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考過。


花長安


沒感覺出福利好,我是國企呆了三年,屬於很高級別的國企,跟公務員差不多,公積金一年1萬多,全額加稅後3300左右,三線城市。後來我出來後到現在混了2年半,一年公積金是4萬多,稅後13200,稅前17000,二線城市,我算了下,假設明年跳槽25000,幹10年後被公司開除找不到工作來算,出來13年收入就是國企的45年,包括公積金,因為我去的公司都是全額。而也就是我40歲退休跟國企65歲退休一樣的,對了,醫療也不用愁,公司一般有,然後買個保險住院大病不用花錢,醫療卡每年4000多,國企時每年1200,只要合理利用這些錢,加上家裡錢買房子投資,不亂花錢,最終肯定比國企幹到65好呀


用戶5570035242919


作為一個大四的學生,就身邊的同學朋友來看。考公務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很多父母一聽說公務員,就說公務員好啊,一定要考。我室友,工作簽了三局總包,他媽非要考公務員,他就不得不去考了。不過看他那偶爾看看題的樣子,估計就是隨隨便便應付一下。我是農村出來的,每年春節回家,一說起就業,必然離不開醫生、老師、公務員這幾個職業。村裡人這幾個職業都說怎樣怎樣好,我往往不置可否。這種真的是道聽途說害死人。都說公務員工資不咋的,但是福利好。工資低我是知道,福利好沒看見。我同學在某個市的黨什麼辦公室,實習半年,工資兩千三,轉正兩千八。當初也是簽了中建的,第一年至少8W,他家裡人非要考公務員。現在跟父母鬧翻了!


逝去的荔枝樹


你好,對於大學生畢業後為什麼都熱衷於考公務員,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

我是2018屆應屆畢業生,2018年的4月,就參加了我們省裡的公務員考試,為什麼要參加呢,結合個人經驗,主要原因有三點:

1、公務員的傳統優勢:穩、地位高、家人喜歡

一提起公務員,大家就會立馬想起兩個字:穩定。

不可否認,穩定確實是公務員最突出的優點,人都是懼怕風險的動物,若有一份只要你不犯錯,即使不求上進也不會解僱你的工作,誰會不喜歡呢?

而且這份工作不僅穩定,考上之後社會地位高,家人也喜歡,說出去倍有面子。總之在上一輩的眼裡,最嚮往的三種職業就是:公務員、醫生、教師。

不過我也要提醒你,現在公務員是越來越辛苦了,所謂“一杯茶,一支菸,一報紙看半天”,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兢兢業業,特別是基層,經常加班加點跑基層進農村,而且沒有任何的加班費。

2、公務員工資水平起點高

就拿我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來說,在我這二三線城市,考上公務員,到手能夠拿到6000到8000不等,加上公積金和各項福利,接近一萬。

但如果是去私企打工呢?不好意思,除非你是做程序員或技術類的,或許可以拿到6000以上,其他的學生,估計就是3000~4000元,即使加上五險一金,也就在5000~6000。

剛畢業第一年,年輕人都很熱血,急於用收入證明自己,考公務員在第一年來說,確實普遍高於同城市的私企,而且相對來說社會地位高,給國家政府打工,會有一種自豪感。

3、公務員退休後依然有可靠的物質保障

據我一位社保局工作的朋友透露,公務員的退休工資,是企業的三倍,而且報銷比例也是比較高的。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你的老年,不說大富大貴,至少安枕無憂,不會給子女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

年輕人努力工作為了什麼,大部分普通人不就是為了生活過得好點,以後老了失去勞動能力,依然有錢可以作為保障嗎。

說實話,放現在來看,如果女生在找對象的時候,男朋友的父母是公務員,那你大概率可以放心,結婚後你的家庭負擔不會那麼重,不說是否給兒子買婚房,但至少在老人生病這一塊,你就可以省不少的心。

提這個不是隨便說的,而是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老人年紀大了,難免有病痛,如果是農村人,沒有買社保,那估計做個小手術就得好幾萬,大手術更不用說了,搞不好一個家都垮了。但是公務員不同了,大部分是可以報銷的,而且有社保卡,官場上混得好的,甚至都不用花子女一分錢。

這就是公務員在老年時的好處,有保障,不怕受子女的氣,也不怕會拖累子女。

以上三點就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共央君


大學生的存在,勉勉強強也能算是個受過高等教育過得人了吧!他們肯定對自己工作要求相比於只受過中等教育的人來說,內心的求職標準是比較高的。

你可以看成他們內心都有一份驕傲。反正我從來沒聽說過專業技能紮實的大學生去幹挖掘機的、烹飪的、汽車修理的。

但是每年畢業的額大學生的人數遠遠高於人才市場所需要的人數。供給大於需求,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貨多不值錢。很顯然現在的大學生都遇到了這種情況。

這顯然與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心裡預期不同啊。本來我準備找一份體面的額工作,結果一看工作崗位介紹,大部分都是給人當兒子,當孫子的,跪著掙錢的。要是工資高點我也就忍了,不過你2K-3K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啊,我不幹了行不行。

研究就業與所受過得教育程度,我們會發現越是高學歷,越是希望得到一份體面的受人尊重的工作,但遺憾的是在現實的職場環境中,都給不了大學生們的這種心裡預期。

而公務員則滿足大學生的心裡預期要求除了工資低了那麼一點,其他的都能被接受。不會動則被老闆上司威脅開除掉,這顯然給了求職的大學生一份心裡需求的安全感。

還有公務員這個職業受中國傳統的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出去在社會上能夠得到一份體面和尊重,這是其他職業所不具備的功能。

以上。


蕭中九歌


大學生畢業後為什麼都喜歡考公務員?這個問題是存疑的,因為一旦用了“都”這個詞,問題的描述就值得推敲,是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來看2019年國家公務員報考統計數據:

可以看到全國有135萬餘人報考了國家公務員,合格的有127萬餘人。就算報考者全部是大學畢業生,也只佔2018年820萬大學畢業生總數的1/6,說大學生都喜歡考公務員言過其實了。來看2018年大學畢業生最青睞的行業分佈前10名:

可以看到,前十名裡面能與公務員崗位掛鉤的少之又少。因此,聲稱大學畢業生都喜歡考公務員並不符合客觀實際。

報考公務員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1.就業形勢所逼。800多萬大學畢業生,頭部和尾部的就業反倒不難,頭部的被用人單位提前招攬了,尾部的不挑剔,也謀職成功。再刨去立志考研深造的,還剩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由於報考條件限制,最後仍有100多萬參加公務員考試,而國考職位不到一萬,招錄人數也就一萬五左右,競爭白熱化。

2.公務員職業符合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心理預期,不少人是衝著仕途發展去的。

3.公務員職業相對來說穩定,收入有保障。談不上富裕,卻也衣食無憂。

總的來說,考上公務員,面子裡子都有了。但公務員的本義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不是有志於此,而是衝著升官發財、安逸享受去考公務員,要麼就是庸庸碌碌,白瞎了這一生;要麼就會投機鑽營,輕則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重則栽了跟頭。


劍客談教育


大學生畢業後都熱衷於考公務員?從我一個剛畢業一年的人的角度來看,好像確實如此。

就像我一個閨蜜,學的是師範,畢業後在一家學校當老師,問到未來的規劃,閨蜜脫口而出:“我要考公務員。”

那麼為什麼公務員對於大學生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福利好

公務員是屬於國家公職人員,一旦能夠進去,很多人就認為捧上了鐵飯碗。

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工資拿,還有非常豐厚的福利條件。

除了剛開始,可能工資不會特別高,後面只要努力,可以通過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一步一步上升。

薪資和福利,是吸引很多大學生爭相去考公務員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身邊的好多同學去考公務員,都是覺得公務員的工資比較不錯,衝著畢業後就能拿穩定的工資而去選擇考公務員。

畢竟找工作很有可能還要實習期,也可能面臨根本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索性去考公務員。

第二、穩定風險小

除了福利好,還有風險小,這也是公務員非常吸引人的一個優點。

不需要像創業一樣承擔各種未知的風險,還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萬一賠本了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也不需要像進公司一樣,習慣快節奏的職場,每天有加不完的班,寫不完的文案,還要承受老闆的責罵。

只需要經歷一個考試,進入工作之後,基本上就是很穩定,又沒有什麼風險。

還有很多公務員的上班時間是朝九晚五,週末還可以休息。

風險小又穩定,還有工資,這樣的工作,想想就會吸引一大批剛畢業的大學生。

第三、深受大學生父母喜愛

還有最後一個考公務員的原因,深深受到大學生父母的影響。

問一問很多人的父母,希望他們孩子畢業之後幹什麼工作,會有很多人說公務員這個答案。

就像我大學畢業之後,我媽強力推薦,非要讓我回家考公務員。

在父母的眼裡,公務員完全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工作。

工資不錯,待遇不錯,時間還清閒,又沒有什麼壓力,說出去還好聽,簡直是為自己孩子量身定做的好工作。

所以很多人大學畢業之後,哪怕本身不想回家考公務員,也會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選擇這條路。

以上三個就是為什麼大學生熱衷於考公務員的原因,當然原因絕對遠遠不止這三個。


狐小胖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不再包分配,出路自己找,學生畢業的大致去向是1.讀研究生 2。考公務員。3.直接社會就業。4.出國留學深造。

一個大學裡現在最火的地方是哪裡?圖書館和各種自習教室。為什麼呢?我今年逛了7所大學都是這樣,裡面大學生學的是熱火朝天,大部分是考研的,小部分是考公務員的,還有部分是考各種證書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就業壓力大。

沒有考上研究生的學生畢業後可能第一選擇是公務員。公務員的好處是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自己考上了說出去有面子,也是能力的一種代表,家裡父母也很支持,找對象也好找,所以各種好處吸引著大學生去不懈的參加各地的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雖然有很多優勢,但是在考取的過程中也要做夠足夠的功課。首先,第一條,公務員雖好,你必須有能力考上。每年的國考,一些中央部委的職位錄取比例都是千分之一,有的甚至是萬分之一,競爭非常激烈,殘酷,錄取的希望如大海撈針,所以這就要求廣大學生必須在公務員考試前做好準備,行測和申論是可以通過不停的題海戰術提高的,但是提高需要時間,任何人說啥也沒看就考上這種話多半是顯擺。你們可以看看身邊畢業後考上公務員的同學,有很多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準備,做題,所以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裡面必定有其付出的地方,我們有時候只是沒有看到別人挑燈夜戰的勤奮。所以要想上岸,關鍵第一條:堅決不裸考。

其次,知識儲備足夠的前提下,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我國每年公務員考試有國考,各地的省考,還有各種各樣的事業單位考試。種類繁多,職位萬千。你心中到底想在哪個層面幹哪種崗位,心裡一樣要有數。中央部委的考試難度最大,如千軍過獨木橋,其次是省直的單位,再其次是市裡的崗位,最容易考的是縣、鄉鎮基層崗位。對自己有正確認識後,明白你考哪個層面的機會更大,這樣你才會有的放矢,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就是某些崗位你一旦考上就必須幹夠最低服務年限,比如鄉鎮公務員一般是5年最低服務年限,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慎重。

最後,考公務員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並不是所有人都很適合當公務員。所以如果真考不上也沒有必要灰心,大學剛畢業,以後的路還有很長,可以選擇的未來有很多。千萬不能因為考不上公務員而灰心喪氣。同樣的考上公務員的同學也沒有必要沾沾自喜,考上公務員並不代表你一輩子就成功了,也不代表你以後不再需要奮鬥了,考上公務員只是你進門的第一步,工作中你還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等你解決。

所以,總體上,考公務員的確是一條比較好的選擇,但是至於適不適合自己,要深入的思考,要對自己的能力、興趣、人脈資源有一個很好的分析,千萬不能從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