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屋簷的時候,燕子去哪兒搭窩?

來源丨鳥生(ID:birdslife)

作者丨朱雷

記得小時候院兒裡某處屋簷下有幾窩燕子,於是每逢春天我便眼巴巴地盼著它們從南方歸來;好容易來了,又盼著它們趕緊搭窩孵蛋,然後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直到跟家長一樣大了,仍然在巢邊兒的電線上站成一排張大了嘴要吃的。夏末,大燕子小燕子都紛紛離開,直到來年,又是一個輪迴……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在我心中,這些可愛的燕子跟我熟悉的街坊鄰居並沒有什麼區別。

當然後來四九城就華麗變身成國際化大都市了,再想看燕子窩,難嘍!

無論您家鄉在何處,相信不少朋友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即使是沒親眼見過燕子窩的,也至少知道“燕子在屋簷下搭窩”這個常識。

然而,作為一個求知慾特強的人,我的腦海裡經常浮現這麼出一個問題:國內依人而居的燕子包括家燕金腰燕兩種。這倆燕子都是屋簷或者類似構造的狂熱愛好者,目前在國內我還沒聽說過它倆有在野外(完全不依託人為建築)搭窩的記錄。但燕子的演化史可比人類的文明史長多了,那麼在人類造出帶簷的房子之前,燕子在哪兒搭窩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萌萌的小燕子 | By Nicolò Bonazzi, from tiny.cc/0t3pdz, CC BY-ND 2.0

這個問題還是挺難回答的,畢竟幾千年前的人糾結的問題是吃飽穿暖建房子而不是研究燕子的行為生態。不過,在地球的對面,有那麼一塊大陸,在近代短短二百多年裡從荒無人煙迅速進步到了高度文明。這裡早期的動物學者對家燕的記載讓我們瞭解到了燕子的天然巢到底長什麼樣兒。

這裡就是北美大陸

家燕是種很厲害的鳥,它不僅佔領了中國的屋簷(民間所稱“拙燕”就是家燕),還遍佈歐洲甚至美洲,基本上整個北半球都能見到家燕的身影。今天要講的,就是北美大陸家燕的故事。

相對中國和歐洲而言,美國的文明史特別短,而早期的本土印第安人並不能建出很多能給家燕用的、有房頂有牆壁的房子。直到19世紀以後,美國人文明程度提高了、交通發展了,比較現代的建築才多了起來(之前僅限於東部大城市)。然後,當地機智的燕子們才開始積極改變築巢習性,自覺地大批進駐到了人類的屋簷下。

幸運的是,19世紀之後的動物學者日漸增多,而此時還有不少家燕仍然維持著在自然環境下搭窩的習性,這樣就有了下面這些有趣的記載。

家燕:我其實是洞巢鳥?

簡單粗暴地說,在沒有屋簷、橋樑或者類似的人為結構可用時,大多數的家燕是集群穴居的,習性和一些蝙蝠以及東南亞的金絲燕相似

1860年,Suckley和Cooper兩位學者在一本描述美國華盛頓州自然博物的專著中提到:在華盛頓州南部的哥倫比亞河入海口,有陡峭的巖壁下方會被海浪衝蝕成巨大的洞穴,有大群的家燕在這類洞穴的高處築巢(具體多少不得而知,但既然提了“large numbers”,估計不止一二十隻)。漲潮時,下方海浪咆哮,上方則是燕子翻飛、鳥寶寶嗷嗷待哺,令人嘖嘖稱奇。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震驚!這種環境竟然是家燕喜歡的巢址。

不止是海邊,在人煙稀少的北美內陸,家燕同樣會選擇類似的洞穴築巢。比如,Coues(1878)記載了在美國內華達州的Pyramid湖邊的巖洞中發現了家燕的巢,這些燕子窩都建在巖壁靠近洞頂,實際上都是很接近“屋簷”或“房頂”的結構

除了在19世紀普遍被報道的洞穴中的家燕巢之外,還有一些家燕另闢蹊徑,比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條小河,陡直的石灰岩質河岸上有不少小洞,不少家燕的巢就建在這些小洞和石縫裡(Coues, 1878)。

家燕這種習性讓我想起沙燕,當然人家沙燕都是在土壁上自己挖個洞做巢,不像家燕這樣直接找現成的空間。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沙燕是一類褐色的燕子,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在土壁上挖洞築巢 | David Merrett, from tiny.cc/g0aydz, CC BY 2.0

當然,雖然這些家燕是找現成的小洞築巢,但巢泥還是得自己動手在洞裡粘的。這類穴居的現象在十九世紀的美國還有不少記載。到了20世紀初,當絕大多數的家燕都搬到人類的屋簷下以後,這種在天然洞裡築巢的現象迅速減少,直到幾乎成為歷史

有趣的是,在當代,仍然有一些家燕會在城市中找到類似的人工小洞築巢。比如下面這種。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與人為鄰

在美國麻省,鳥類學者Forbush在1929年編寫了一本當地的鳥類調查報告,提到了19世紀以及更早時家燕都在洞穴裡、樹洞中以及崖壁上築巢。麻省東部(波士頓附近)年長的居民仍然記得在海邊某處洞穴中有大群的的家燕築巢,甚是壯觀,他們甚至管這裡叫“燕子洞”(Swallow Cave)。然而,作者強調了在這篇著作出版時(1929年),全省已經沒有家燕在野外築巢了——都來投奔人類了。

在没有屋檐的时候,燕子去哪儿搭窝?

再往後,天然環境下的家燕窩就只剩零星的報道了。1961年,在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某處巖洞內發現了12個正在使用的家燕巢,以及更多早已被廢棄的燕巢遺址。這在當時已經是了不得的數量了。七十年代以後,動物學者們對華盛頓州海岸線及附近小島進行了鳥類調查,重點就是尋找仍然在穴居的家燕,結果一隻都沒找到。

儘管80年代又有人在這片區域的洞穴中發現了一兩窩家燕,但顯然絕大多數家燕都已經拋棄了天然巢址。至此,美國的家燕種群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巢址從天然環境向人工建築的轉變。很多學者認為家燕確實從這種習性的轉變中顯著受益,至少種群數量在此期間大幅上升(Redmond,2007)。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家燕作為少數的不僅能快速適應這種改變,而且還能從中受益的物種,還是挺厲害的。

作者 | 朱雷

參考文獻

[1]Coues E. Birds of the Colorado Valley: A Repository of Scientific and Popular Information Concerning North American Ornithology[M].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78.

[2]Forbush E H. Birds of Massachusetts and other New England states[M].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25.

[3]Redmond L J, Murphy M T. Unusual barn swallow nest placement in southeastern Oregon[J]. 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2007, 119(2): 307-310.

[4]Speich S M, Jones H L, Benedict E M. Review of the natural nesting of the Barn Swallow in North America[J].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1986: 248-254.

[5]Suckley G, Cooper G 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Washington Territory and Oregon. Bailliere Brothers, New York. Thoresen, AC 1964. The breeding behavior of the Cassin's Auklet[J]. Condor, 1860, 66: 456-476.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鳥生ID:birdslife),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