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有句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出自一首名為《詠情》的情詩。一般來說,“少年”二字是用來形容11到18歲的男生。而這句話要是用在文壇,則應該改成“自古英雄齣兒童”才是合適的。畢竟駱賓王7歲寫了《詠鵝》,黃庭堅7歲時寫了《牧童詩》,而寇準寫《詠華山》時也剛滿7歲。本期再和大家介紹一位從小被稱為“神童”的北宋文人。

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此人名叫汪洙,提起名字或許還有人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留下的金句相信大家都會有印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等如今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詩句,都出自汪洙編寫的《神童詩》。此詩洋洋灑灑一共寫了幾百字,因淺顯易懂金句頻出,被後世稱為神作。而汪洙其人也和他這首詩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妥妥的“神童”。

汪洙出身於縣吏家庭,自小就能寫詩。一日當地縣令帶著才子們一起到廟裡拜孔子像,發現廟裡的牆壁上寫了首詩,全文如下:

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顏回夜夜觀星像,夫子朝朝雨打頭。

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縣令再看詩的落款處,赫然寫著:九齡童汪洙。 詩的首句提到的顏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被尊為七十二賢之首。“夜夜觀星像”是詼諧之語,指的是廟太破了,顏夫子頭上甚至沒有片瓦相蓋,只能夜夜觀星像了。而第二句夫子指的正是孔子,他的肖像也是天天被風吹雨打。最後兩句則是直抒胸臆,表達了小詩人的不滿。用“多少”對“何人”,充滿了諷刺意味。每天有不少讀書來廟裡拜夫子,卻沒有人願意出錢修繕。

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縱觀這首詩,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言簡義豐,特別是前兩句更是巧妙得很。縣令讀完此詩不相信是一位9歲孩子寫的,便叫人去把汪洙帶過來。當時汪洙爹聽說縣令因詩尋人,頗為恐慌,汪洙卻不慌不忙,他認為自己寫的是事實,沒什麼可害怕的。縣令看著汪洙神氣地樣子很是喜歡,卻故意說自己不信這詩是他寫的。汪洙為了證明實力,當場又吟出一首更絕的,全詩如下:

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在這首詩中汪洙也是毫不客氣,稱自己就是神童。他表示自己雖只是個穿短衫的小孩,但卻袖大愛管閒事,這才惹上了事。這兩句巧妙地借短衫和大袖的比喻,令人眼前一亮。而後兩句更是絕妙,“朝天子”說明詩人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將來定能登科及第,而“來謁相公”指的是自己如今來拜見縣令大人。

9歲才子在牆上寫首詩,縣令不相信是他所寫,他當場吟一首更絕的

這首詩看似平淡,其實不但說清楚了事情本身,也給足了這位縣令面子,可謂有才更有情商。縣令聽完這首詩是讚不絕口,稱其將來必成大器。後來汪洙考上進士,任明州府學教授,教育一方學子,而他編撰的《神童詩》也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