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秋季是個非常有特色的季節,她非常容易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的氣候條件。比如說在很多地區進入11月份以後就算是冬天了,但是在有些地區,現在最高溫度還有30度,所以對魚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個時間段裡釣魚很難說有個統一的標準和策略,最關鍵的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不過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已經明顯下降了,魚口也和以往有了非常明顯的區別。

整體來看,這段時期的魚兒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大量補充蛋白質,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在餌料中加入適當的腥味對魚口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個時間段卻很多釣友都反應在餌料中加了腥也沒魚吃餌,這是為什麼呢?

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雖說深秋的餌料中要加腥,但有時候只調整餌料的味型是不夠的,你還要真正的瞭解魚不開口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水裡的魚兒需要什麼。

為啥魚不開口呢?

毫無疑問,在冷天裡魚兒的趨溫性特別明顯,作為一個冷血動物身體是沒辦法產生熱量的,只能根據水溫來調整自己的溫度。但是在深秋這個很特殊的時間段,溫度變化比較大,遇到降溫它們會到深水區棲息,遇到升溫它們會上浮或者到淺水來覓食。因為魚層一直在變化的,也是在不斷調整體溫,所以覓食的慾望不高。另外,在整體溫度不高的情況下,魚兒 活躍度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覓食的慾望也很低。這兩個原因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很多釣友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

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那麼這時候的魚兒需要什麼呢?

1,魚兒的趨溫性導致它們需要穩定的溫度

所以,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選釣位就要注意了,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比較靠北,那麼選釣位就要考慮水溫是否穩定了,一定要考慮到魚兒保暖的問題。如果是陽光明媚的中午還好,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在15度以上(中部地區在20度以上),這時候淺水比較好釣。但是陰雨天,早晚,這時候真的要考慮到魚兒的趨溫性,哪裡溫度比較穩定它們就會待在哪裡。如果釣位選得不對,你的餌料添加再多的腥味也沒有意義。

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2,魚兒為了抵抗寒冷,需要真正的營養而不是單純的味道

說起在餌料中加腥味,很多釣友都非常有經驗,什麼蚯蚓粉,紅蟲粉,蠶蛹粉,蝦粉都知道。但總喜歡用一些很奇怪的思維去考慮魚。比如說害怕腥味不夠,就加好幾種腥味,恨不得把能買得到的腥味都加進去才行。你用鼻子聞當然是沒問題,但是魚兒的嗅覺是你的幾百倍,腥味和腥味之間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這麼多種腥味組合在一起會讓它們非常不習慣,進窩了也不會吃餌。

另外,加的腥味也要真材實料能夠給魚兒提供營養才行,不然這個腥味只能騙得到我們的鼻子,但卻騙不到魚。比如說五塊錢一袋的蚯蚓粉,一塊錢一包的南極蝦粉。要麼是用泥巴打成粉了加點腥味劑,要麼是用鋸末添加腥味劑,這吃了能有營養嗎?魚兒雖然是低等動物,但是它們並不傻,這種腥味餌頂多只能騙得到小雜魚。

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3,魚兒的活力大大減弱,需要適口性更好的餌料,更合理的調釣

加了腥味,也用的是真材實料,釣位也選得沒毛病,為啥魚兒也還是不吃餌?其實有時候魚兒不是不吃餌,而是吃了餌你不知道,或者說想吃卻吃不進去。因為在冷天的時候魚兒的活躍度大幅下降,吸食餌料的力度也比平常小很多。比如說你的餌料狀態不好,開餌時沒注意餌料的適口性,導致餌料太硬,太重,魚兒想吃也吃不進,浮漂出不來動作當然會給你魚不開口的錯覺。

另外,魚口弱的時候也特別考驗釣魚人的調釣基本功和線組的搭配。在保證拉力值的情況下線組儘量小一些,畢竟線組越小柔軟度就越好,也更容易將餌料吸入嘴裡。冷天的時候調目不要過高,建議調目低一點,比如說調平水,調1-2目之類的。

都說深秋的餌料要腥,為啥加了腥也沒口?這3個原因你該瞭解了

​最後:雖說天氣慢慢冷了下來,很多魚兒的活躍度不高了。但對鯽魚鯉魚來說溫度第一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溫度夠穩定,哪怕氣溫處於零下也照樣可以釣。其實魚情發生異常的時候也沒必要太苦惱,只要我們站在魚的角度想一想,很多問題都能很輕鬆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