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精心精細 下村變美變宜居

以前一提到下村,腦海中立馬浮現的畫面就是牌坊底下一碗碗讓人垂涎欲滴的下村豆粉,而對於下村本地人來說,提到下村那就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到處坑坑窪窪,一不注意就會掉坑裡;垃圾滿天飛,老遠都能聞見臭味;趕集時一不注意耳環就被生生搶去、鮮血直流……為此他們還自編歌謠:“下村街,下村街,摩托單車撤不開;下村街,下村街,戴金穿銀皆帶災”。

誰都想不到,就這樣一個讓人吐槽不斷的地方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竟成了一個讚美聲不絕的宜居地,它是怎樣華麗變身的呢?答案就是社區服務精心精細,幹再苦再累的活,社區黨員幹部都沒有任何怨言。不信,請看:

社區服務精心精細 下村變美變宜居

在保山市第二師範小學下村分校門口正等著女兒放學的吳女士與記者開始了閒談,“我是土生土長的下村人,下村這些年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裡的路況。從我上學起,這條路就是這樣的破爛不堪,東一個坑西一個坑,早上天沒亮去上學迷迷糊糊就會掉進了坑裡,弄得渾身是泥。這路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下村社區成立,有天早晨送女兒去上學時,就發現社區老書記還有社區工作人員們正用鋤頭在填坑,等放學再去看時讓我激動不已,路上的坑都沒有了,整條路都寬敞了起來,心裡直想這還是我走了那麼多年的那條路嗎?感慨之餘,但心裡更多的還是感謝社區為我們修了這條路,讓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我們的兒女上學放學的路上重複我們昨日掉進坑裡的憂心和尷尬了!”吳女士的女兒放學了,母女兩人騎上電瓶車往家趕,寬敞的馬路上兩人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社區服務精心精細 下村變美變宜居

“前兩天下的暴雨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下村社區的王奶奶正從外面遛彎回來,坐在了花壇邊休息。“那天下的雨真的是太大了,我們家因為地勢低窪加上排水口堵塞結果就被雨淹了,家裡的積水都沒到了腳踝,我是又急又怕,連忙跑去社區服務大廳找人幫忙,社區工作人員二話沒說放下手中的工作就往我家跑,社區老書記楊森春已經83歲的高齡了,但是仍然衝在第一個,挽起褲腳脫了鞋,徒手就去挖排水口的堵塞垃圾,其他的工作人員也幫我一桶一桶地往外運積水,將近一個多小時家裡的積水才除去,看到他們每個人的手都泡得發白,卻沒有任何怨言,反而不停地叮囑我要注意安全,第二天社區工作人員還來我家安裝新的排水通道,感動得讓我直掉眼淚,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貼心人,日子定會越來越好!”說到這,王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上綻放出如同少女般的笑容,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社區服務精心精細 下村變美變宜居

下班回家的小劉將自己的電瓶車停在了社區門口的停放點上,沒有上鎖就走了過來,記者問他怕不怕電瓶車被偷,小李哈哈大笑:“擔心被偷那都是兩年多以前的事了,如今人們的素質都提高了加上有了社區巡邏隊,在社區的任何地方我都不用擔心。以前上街手機、錢包,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手錶都藏得嚴嚴實實,就怕稍微一個不注意會被偷了去,現在不管是趕集還是平時晚上也不會出現偷搶的情況,因為在社區的每個角落都有社區巡邏隊的身影,多謝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安全、放心的居住環境。”

昔日的下村已換新顏,為了讓下村更美、更亮、更舒適,打造一個全新的環境整治示範點,社區黨總支書記梅開順這樣說:“下村社區能有這樣的成績,要感謝永昌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社區群眾的配合,在這個崗位上,我們就是要靠自己的精神、能力對得起自己的這份責任。我們要繼續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加強社區安全巡邏,為了方便社區群眾的日常生活,我們在之後會建成一個下村農貿市場,讓群眾既能就近購物,又能增加收入。我們會為居民的更好生活而繼續前進!”

秋日漸濃,正午仍烈陽高照,約上三兩好友,去到不一樣的下村吃一碗正宗的下村豆粉,呼吸著新鮮的城邊空氣,聽社區的老人們講講下村過去的故事,簡直美哉!

圖/文 田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